诗歌,不是风花雪月_风闻
海子的诗该怎么读-科幻小说新人学习讲中国故事2019-01-10 12:53
由于国统区黑暗沉闷的文化氛围,从1937到1939年,大批左翼作家和一些文化人陆续投奔延安,这些人里除了个别知名作家绝大多数为一般的左翼青年知识分子,其中只有少数人读过大学。这些名气不大的作家和艺术家,甫抵延安一身轻松,又是“自由呼吸”,又是“自由歌唱”,受到了延安的热情招待。随后,这些充满理想主义向往乌托邦新生活的知识分子开始参与延安革命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延安缺吃少穿,物质生活极为艰苦,但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热情营造的幻象,以为延安是一个绝对纯洁之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天真的想法逐渐被打破。
到42年3月9日,《解放日报》刊发了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紧接着,由丁玲主编的《解放日报》文艺栏又先后发表了王实味的《野百合花》和以及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罗烽的《还是杂文时代》。这些文章一经刊出,立刻在延安引起震动。本质上这些文章显示了作者们的人性论,他们评价人物依据的仍是朴素的道德观念。无一例外,这些文章还曲折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对延安“新生活”的失望情绪:基层领导毫无政策和文化水平,媚上欺下;党的组织开始出现等级制度和官僚化的倾向。所以这些苦闷的知识分子提出了扩大党内民主的要求,在“同志爱”的基础上建立充满友爱、平等精神的革命队伍的新型关系。
面对这种知识分子与延安逐渐离心的形势,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改变态度,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放出了“反击”的先声,4月4日中宣部总结了毛主席的讲话,正式刊发有名的“四三决定”。实际上,到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明白了,再想利用自由主义来反对和冲击党内王明博古的教条主义,这个策略已然行不通。于是42年5月2日,由一百余人参加的文艺座谈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发表了讲话。5月23日毛主席又在座谈会最后一日作总结性发言。两次讲话集结为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上是《讲话》诞生的背景,直到现在它依然指导着大家对文艺界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但是作为当时历史的产物,其实它也有它的局限性。以下是《讲话》的要点,以及我的理解:
①主旨:毛主席认为来到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受到五四运动的启蒙影响,主席对他们的期望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一个团结的文化战线。
②立场问题和态度问题,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态度是对于革命敌人文艺工作者应该暴露其残暴;对于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态度应该是懈怠时批评,取得抗战成果时鼓励;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和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无产阶级中还有许多人保留着落后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作斗争。
③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各种干部,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
④如何创作,作品内容。首先要了解熟悉工、农、干部的工作。批评文艺工作者爱讲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局面。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在这第四点里毛主席详细描述了自己革命前后的思想转变,也就是农民比知识分子更干净的言论: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
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改变,这些投身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实际上接受的是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文化影响。当他们一厢情愿抱着过分天真的革命理想来到延安,必定会走向苛责共产党政权的歧途,必定会丧失做事的延续性和耐心,必定会回归到朴素的人性论,评论时事评论政治问题也被简化为好人好事坏人坏事这种思维层次。由于这种评论尺标的缩小,使得他们无法认清国家存亡之际,作为知识分子首要的责任,就是宣传抗战,就是动员全国人民建立统一的文化战线。由于对自己的责任不了解,在延安,他们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局面又加深了他们的苦闷,所以他们被批评是应该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尽管毛主席的《讲话》是振聋发聩的是达成共识重新出发的思想依据,在当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后人把他的话奉为圭臬,继续不假思索的继承当时的思想产物,导致了一定的普遍的反智倾向,对知识的轻视,对文学的偏见,部分构成了十年浩劫的产生原因。即使年轮已转到2018年的现在,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看法依然躲在所有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人们常常对自己的思绪混乱不自知。比如,当要和外国比软实力获得民族自信的时候,唐诗宋词是我们灿烂的文化遗产;而一旦视线内卷,总有很多不屑的声音,认为唐诗宋词不过是封建社会剥削阶层附庸风雅的产物,在这个时候,他们又以无产阶级自视,颇有一种我是流氓、我无知、我怕谁的气势,根本没兴趣听人辩驳。
殊不知,马克思所描述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二分对立的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如今你走入欧美国家,哪还有严格符合马克思主义当时所描述的工人形象的工人。即论在中国,分田到户之后,农民也变成了小有产者。农民工进城打工,工资低闹罢工,虽然他们依然受剥削,但是因为有了土地使用权,受国家保护的宅基地等等,他们和十九世纪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差别。而城市工人阶级、市民,经过两代人,基本上也有自己的小手工业小商业(也许不多但确实拥有了生产资料),基本上也有了一套房子,所以他们更是名副其实的小有产者。
在中国现在这种绝大部分是小有产者的社会,言必称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人,无非是为了在网络上撒泼或者占据道德高位。我遇见了很多对我的文章的评论,或者对现代诗写作的评论,他们异口同声指责诗人作家群体的创作就是在风花雪月。写个诗就风花雪月啦?我觉得按照他们的标准,打游戏才真正够得上“风花雪月”。
昨天写了个段子聊以慰藉:
他:你们诗人就是喜欢风花雪月
我问:你工资多少?
他:4000
我:也是4000,但是有三险一金
他愤怒:我就没有三险一金,难怪你们可以风花雪月
我:……
严肃文学式微,诗歌已沦为小众,既没有市场也缺乏优秀诗人。而主流诗坛更是充满了诗官,全国到处走穴,跟地方文联串联,向政府要经费办诗歌节或者个人作品的朗诵会。就这种惨淡的情况,还有人把诗人脑补成天然的富二代,每天悠哉悠哉,这才是最大的误会。这些诗官、文联主席才是人民群众之敌,需要被大肆批评。
诗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一种偶然性很大的职业,他也是普通人,做着平凡的工作,只是在业余时间写一些诗,而很多人更愿意把这些时间拿去打游戏,这些人多轻松啊,岂不比诗人更“风花雪月”。在现代社会,不出名的诗人很穷,当他哪一天幸运的出名,到那个时候,才能拥有被人嫉妒的资本,这个时候你嫉妒诗人就和嫉妒升职的人一样,才合情合理。
而在古代,文人掌握着知识工具,我们常常从识字的角度,就认为诗人站在了老百姓的头上拉屎撒尿,这种分割阶层的法子未免武断。如果只按收入来判断阶层,诗人里头穷困潦倒的一大堆,比如杜甫李白比如柳永姜夔哪个不是一辈子穷困潦倒,隐逸诗人鼻祖陶渊明,穷得历史有名。
我们看到的杜甫诗集里头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其实是艰难生活之余仅存的乐趣;我们看到的他们觥筹交错的应酬诗歌,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人不是扮演着可悲的小丑角色吗?李白为什么经常在聚会上狂放,难道不是因为他早已看到了作为调剂品的他的一生。我自己有一个理论,叫做出水的理论,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在争取把头露出水面,少数富有的人在水面上大口呼吸,绝大部分人都在阴暗的水下,而且互相掣肘。富人,被仇视,这可以理解。而作家诗人,通过文字作品也一样有露头的可能性,他们多出来的这一点机会,让其他水里的人觉得不公平。其实比起财富积累有时存在的不正当性,作品要流传于世遵循的评价体系更苛刻,没法作弊,也许当世很受欢迎,难保以后不销声匿迹。比起致富有多种多样的途径,作家这条路看起来如此单薄缥缈。
艺术的服务对象真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吗?我认为不是。毛主席认为文艺要帮助人民群众认清敌人和改掉小资产阶级的缺点,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同时在民族危急时刻,文艺应首先担负起政治的标准,也就是宣传的作用,那些描述个人情感谈论人性的作品必须缓一缓。这些历史责任也是文艺工作应该承担的道义。所以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服务”这个词,明是服务实则是教育。五月毛主席讲话之后,即使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但是这些大部头的文艺作品也不是工人农民的首选读物,要完成对革命的宣传,有效的手段依然是壁报是纸质报纸,是说书人和简化的文明戏等等,也就是说,工人农民的兴趣不在桑干河、暴风骤雨。很难认同这些十万字的作品,教育或服务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字数就已经造成了阅读它们的门槛。
文学作品不符合你的兴趣,你就觉得文学清高是阳春白雪,然后贬低自己是“巴人”,好把责任推在文学作品身上。我认为从来不存在文学作品要教育人的问题,而在于哪一天人自己突然有学习的兴趣了,哪一天觉得自己的知识不足,要靠你自己去主动接受文学作品。这个世界没有谁需要被教育,而是你接不接受。如果我对一个人说,我会强迫你读果戈里,因为我要教育你让你提高,你肯定扭头就跑,实际上是你的选择完成了你的自我教育。
本世纪中国已经基本扫除了文盲,文字没有门槛谁都能简单读写,但是文学作品是有门槛的,如果你认为文学作品越简单越好,简单的就像日常聊天一样无组织就是文学作品,那我也无话可说。
文学所遵循的规律,是人的生老病死是人根本性的东西,有时候它们的凝炼抽象的程度,很像理论物理。理论物理现实现时有用吗?以“有用”去评价一个东西的价值有多谬误,相信大家也看过很多事例。所谓诗歌艺术,它们不过是人生老病死历程中,为自己找到的一点乐趣,从宇宙的尺度来看,人都不一定有意义。你硬要苛责诗歌有用吗理论物理有用吗,生老病死的力量如此巨大,你积累财富还不是于己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