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司与阿里之间,还差一个“商业操作系统”_风闻
高街高参-汇聚新零售、新消费、新制造转型升级实战案例与经验2019-01-11 21:49
虎嗅华东报道
作者 | 避难所小子
要说造概念,阿里认第二,怕没人敢当第一了。
今天(1月11日),阿里ONE商业大会上,张勇又造了一个难以理解的“商业操作系统”。
以前阿里说这类平台性或企业服务业务,都会说“赋能”“生态”之类的词语。生态,有繁荣生长、共荣共损之意,而系统则强调有序性和可控。
这前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阿里在通过内部孵化和投资收购将生态建立起来之后,转而强调项目之间的协同发展,以及强调战略上的整体可控和结果可预期。
“商业操作系统”,很科技、很阿里
“之所以有ONE大会这个IP,是因为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要形成一个One New Eco-System。”张勇表示。3年前,马云提出新零售,走过3年之后再看,新零售不只是零售层面的问题,而是多维度的问题,涉及11个大的商业要素。
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现在阿里有三大消费矩阵,实物消费、文化娱乐、本都生活服务。三个矩阵加上物流、金融、企业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构成了整个阿里数字经济体。阿里沉淀出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商业系统,支持企业11大商业要素的数字化转型。
腾讯常讲产业互联网,张勇曾说自己不喜欢讲这个词。但叫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做什么,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服务业务没有本质区别,今天张勇说了很多,总结就一句话:帮助企业实现商业要素的在线化与数字化。
而阿里的路径是将其消费矩阵内部这些触达终端消费者消费场景的流量入口相互打通,以消费互联网为基础向上改造企业。商业要素的在线化与数字化是数据驱动和形成闭环的前提。
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今天会议结束后,就有媒体老师讨论说“太概念了”“今天张勇把以前的业务又重新讲了一遍”。不过,在细微之处还是能看到变化,以前阿里常都说“生态”的概念,现在变成了“系统”。
系统强调战略上的整体可控和结果可预期。让人想到亚马逊的“飞轮”,以强大终端消费需求,带动协同业务,而项目之间配合的协同性及强咬合让亚马逊从自己的“固定成本”中获得更多回报。
勿忘昨天“新零售”故事
虎嗅·高街高参曾系统梳理过阿里新零售的业务逻辑,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从新零售到商业操作系统,阿里的业务逻辑甚至主要业务板块都没有变化,其升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消费场景的丰富以及品牌合作的深化。
从新零售到商业操作系统,有两个点值得注意:1.以前阿里新零售有八路大军,现在已经扩充到了13路。2.钉钉(人员与流程在线化)和蜂鸟(即时城配物流)成为基础设施。
业务线的增加,反映阿里在丰富和细化对消费者生活场景的覆盖,如时尚时尚生活、母婴育儿、汽车服务、酒饮服务等,形成更精准的消费者画像。
这种趋势在阿里的新零售基座天猫上也有所体现。靖捷今天除了存量关系运营和消费者资产沉淀的重要性外,着重讲了天猫新品发布,他表示品牌寻找增量,应该洞察消费者新需求,加速产品供给。
在线上,天猫在细化营销维度和场景,提供更多产品解决方案。其中新品发布被放到了第一位。事实上,在1月7日,靖捷就表示新品首发将是天猫2019年重要战略。
很明显,在实物GMV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天猫也在焦虑。在天猫上,新商品成交的增速77%,是大盘增速的两倍,新品牌、新产品的增加会给天猫带来更高的增量。
天猫要帮品牌方推新品,自然对其数据决策能力和营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营销推广和新品牌、新产品的投放,阿里未来应该会不断增加线上、线下细分消费场景的覆盖。
系统植入生态,好“硬”啊
基于商业操作系统,阿里今天还公布了跨越阿里多生态的“A100计划”,现场有约20个快消、服饰品牌与阿里建立了合作。这里就用星巴克案例说一下阿里如何跟品牌方合作。
去年8月2日阿里与盒马宣布全面战略合作后,双方的合作主要有五方面。
1. 外卖。饿了么与星巴克一起联手打造专业送外卖的品牌。星巴克的商品来保证品质,饿了么的团队打造了一个专门高端的配送服务团队,帮助星巴克拓展门店服务和场景触达范围。
2. 会员,双方打通了整个会员的互认,在用户授权之后,用户的支付宝付款码可以做到会员识别、支付识别、优惠识别三合一。
3. 线上门店。星巴克与阿里的合作横跨阿里多个BU,阿里将把星巴克原有的线上门店进行整合,可以用统一的线上店铺覆盖所有消费入口。
4. 客服。阿里人工智能客服团队承接整个星巴克客户服务的业务。
5. 盒马星厨,目前已经开了两家。跟盒马商品探索结合方式,增加新客群和新场景。此外,阿里还尝试在淘票票页面出售星巴克咖啡,也体现前文中细分场景对其业务的驱动。
阿里内部会有一个常态的PM团队推进双方合作,双向都会办理入职,并常驻星巴克办公。当然这样肯定会有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是企业对阿里、腾讯企业服务业务的普遍质疑点,怕会逐渐失去自主决定权,到时候想摆脱都摆脱不了。
虽然阿里树起了星巴克这样的重磅案例,但对于星巴克而言,外卖是其在竞对压力下不得不做的业务,中国市场也是其未来不容有失的增长点,因此这种合作不一定有普适性。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高街高参(ID:gjgc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