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代言,全国风靡,上海表的风光史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60214-2019-01-11 20:24
【宇宙网红中心·本期导读】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块陪伴周总理数十年的手表,上海A623,这是完全中国制造的表。近些年,国表收藏渐渐兴起,这其中上海表最受欢迎,今天,我们将共同探访,上海手表的往日辉煌。
文 / 修斯hora
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着“老三件”,而在手表中,最红的当然就是上海手表。那个年代,拥有一块上海手表意味着无数人的羡慕眼光。
故事要从1955年开始讲起。
其实,早在以前我们国家的手表还要长期的依赖进口,自主制造的手表时间并不长。
1955年由上海市轻工业局组织上海部分钟表店和钟厂的能工巧匠共58人开始制造手表国产样机。通过评议方式,选定以瑞士SELCA牌手表为样表,在对样机进行解剖分析的基础上,作周密分工,分散进行零部件制造。于1955年9月胜利完成国产手表样机试制任务。第一次造出了18只细马长三针手表,并命名为“东方红”和“和平”,向建国六周年献礼。
1958年4月23日,中国第一家手表厂——上海手表厂建成,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
1962年,上海手表厂设计出A623A型机械日历手表。
周总理的上海A623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曾感慨,什么时候能让我戴上自己生产的手表呢。后来听到上海牌手表问世的消息,他无限欣喜,指着东南方向说:“告诉他们,我买一块。按市场价买。我给他们做广告!”就这样,周总理以120元的市场价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戴在手上。在一次访问非洲时,他还特意向几内亚总统展现了自己身上的衣服皮鞋到佩戴的“上海”手表。直到他去世,这块手表才被从遗体上取下,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上海A623表
1960年代后期,上海牌手表采用毛主席手写体合成的“上海”两字作为新的商标。
上海手表厂的机械手表表机达到大量生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即A581型、SSIA型、SS2型(A641)、SS5型、ZSH型和SBIH型等。
其实上海机械表的时期分类有多种划分方式,最常见的一种是以**“老上海”和“新上海”**来划界。
其中“老上海”由于年代的原因和外观变化多样加之工艺效果优良目前已成为国产表藏品中的佼佼者。“老上海”表正式投产是在1958年3月,首次上市是在1958年7月。试销单位为上海第三百货店,当时每只表的零售价是60元人民币,首批试销100只。
1958年7月1日《新民晚报》大篇幅报道上海牌手表
“老上海”表最初的型号为581系列,有A-581和A581两种版本,首批试销产品为半钢(表壳为铜镀铬,后盖为钢料),后来又增加全钢产品,为了和先期的半钢产品加以区分后来的产品在后盖上加注了“半钢”或“全钢”字样。
581系列的机芯一律为17钻设计,动力存储为36小时(根据现有实物测试,实际大约为28小时左右),出厂时走时精度校正为日误差小于+/-60。但其中一部分产品实际上可以做到日误差控制在+/一10秒内(季节性调整时)。而且,581机芯的工艺水平相当出色,甚至在感观方面超过一部分进口四类表的水平,这一点是后来统一机芯(以下简称“统芯“)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老上海“的收藏价值远远高于统芯表的原因之一。
581之后的A-6xx或A6xx似乎全都装备了防震器。所以6xx之后的“上海”表应该都是防震表。
6xx之后的产品后盖版本编号一般由1xxx和xxx组成,如1110202、1120212、1524732、1524823等等。该表外观设计简洁大方,可以说是“老上海”表的延续。
这一代的机芯在某种意义上也被简约了。比如,摆螺钉被取消,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而上夹板面积也被缩小,上夹板螺钉由3颗减为两颗擒纵轮的立轴原先在上夹板的活动式轴套改为固定式(钻套)等等。实际上机芯在“老上海”机芯基础上做了比较明显的改造,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改良工作。比如,摆系的固定外桩改为活动外桩,由此对调整走时精度带来较大便利;而且上夹板的弧形边在形状上也取消了坡度,改为饼状,这一改变能为增加自动上弦功能预留技术空间。
作为“老上海”和“新上海”表的过渡期,这一代表的故障率较高,除了零件加工和装配精度问题外,也不能完全排除设计上可能存在缺陷。
“新上海”表是指统芯时代的产品,一律为全钢,其版本和款式众多。尽管“新上海”采用的是统芯技术,但是由于上海在国内表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其“新上海“手表的治疗依然高于采用统芯技术的其它地区表厂生产的产品。而且“新上海”在外观设计和加工水平上也表现出突出优势。但是,由于产量庞大,“新上海”表目前的收藏价值反尔不如产最较小的地方产品。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没有收藏价值。如果将一个版本排序全部收齐可以一览它们之间的细微变化,当然也会有一定收藏意义上的价值体现,比如集全7120511、7120512……等等,每一版都有它精彩的一面。
“上海”机械表曾经是上海轻工业产品中最富声誉的一个产品,在当时几乎可以说家喻户晓.就像自行车中的“凤凰”、“永久”和“飞鸽”。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琳琅满目的”上海”表产品中.也凝聚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从走时精度和使用寿命来讲,“上海”表的表现其实并不比进口表差,它的消隐也是多方面因素碰抽的结果。而最直接的表象原因是遭遇品牌众多的舶来品与崇洋思潮的结合,深层原因则是民众的扬弃心理。经典技术终归要被新技术替代!
在70、80年代,戴手表的中国人中,平均每四个人手腕上就有一只是上海牌的手表,价格大约在一百元左右。在当时,这已经是普通家庭好几个月的工资了,而在国内的收藏市场上,上海牌的老手表也并不少见,不过上海牌作为老字号,至今仍有巨大的含金量。
民众喜欢用新技术,但又时常会怀念经典技术。当电子表不断消耗电能,不断铸要用户追加投入的时候,许多人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机械表于是有人感叹人类最精密的微机械装置、最值得观赏的腕上工艺、等等,机械表终于回到市场而且体现出高贵的身影。老一代的、差一点被遗忘的古老机械也又一次被人们重视。国产表收藏随之应运而生,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一度享有盛誉的“上海”表。
随着拍卖价格和钟表收藏的升温,老国表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的新宠,老五一、东风、全钢、半钢、17钻、19钻等专业名词也成了收藏爱好者谈论的话题。
那么老国表的收藏价值在哪呢?其实老国表的收藏价值主要在于存世量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有纪念意义。
早在2011年12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节目里,一块“304”计时码表就曾以八万一千元的价格拍卖成交,放到今天就不是这个价了。
看见老国表的收藏空间和升值空间都很大,再加上我们的怀旧情怀,国表收藏逐渐热起来也是很正常的。
上海手表曾经是国产最好的手表品牌,但现在已经没落了。有点末路英雄的感觉,现在上海表生产厂的确是太多了,使人无法搞懂哪家正宗,还是压根就没有正主,都打出正宗嫡系的招牌,想当年上海表,那是相当的壮观。现在的厂为了追求利益盲目跟风也开始模仿世界名表。
上海模仿万国飞行员系列
希望上海手表未来能重回原创和技术更新的道路上,重新绽发光彩,成为国人追捧的对象。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 宇宙网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