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扎心了吧!这部日本悬疑片骂了多少人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57434-2019-01-11 13:49
来源:桃桃淘电影(ID:ttfilm)
今天,又双叒叕有一部日本新片上映了!!!
身为日影迷,能在国内院线看到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影,真的非常幸福了。
特别是,这次要上映的也是一部非常值得分享的影片——
《22年后的自白》。
在大银幕上看日本电影,还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而且能够院线上映的影片,类型也比较单一,大多是二次元和爱情片。
不过,这部《22年后的自白》,则是非常典型的日式悬疑犯罪片,对于内地观众来说,也是久违的类型了。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还有特别多我们非常喜欢的日星,比如,影片是藤原龙也在内地大银幕的首秀。
就算对日本电影不怎么了解的影迷,也应该看过他主演的《大逃杀》和《死亡笔记》吧。
除他以外,超级帅的伊藤英明、可爱的夏帆、以及野村周平、龙星凉等等,也都是大家的各种墙头了。
《22年后的自白》的故事,在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法律公诉期。
很多国家对于严重犯罪都设定了追诉的期限,一旦过了这个时间,就算罪犯公开现身了,人们也拿他没什么办法,不能逮捕,不能起诉,只能任由其逍遥法外。
在日本,有这么一条规定:
1995年4月27日以前的所有案件,只有15年的公诉期。
基于这个概念,《22年后的自白》的故事就围绕着一起连环杀人案展开了。
凶手用相同的手法,陆续绞杀了5人,而且手法非常残忍,每次杀人时,他还要让受害者的亲人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断气。
这一系列凶杀案的最终作案时间,恰好是1995年4月27日。
过了15年,警察依然没有侦破这个案件。这也意味着,凶手将永远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有了法律公诉期这块“免死金牌”,一个叫做曾根崎雅人的年轻人(藤原龙也饰演)在案发的22年后,突然向世界昭告,他就是连环绞杀案的凶手。
而且,他还出了一本自白书,里面详尽了他的作案手法和经过。
为了宣传这本新书,他举办了一场发布会,请到了大批媒体报道曝光。
《22年后的自白》其实是一部可看性非常高的电影,我们非常轻松地,就能融入到剧情中。
这也是因为,影片的故事特别强调反转,总是能生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情节。
而伴随着反转,影片也引出不同的疑点:
曾根崎雅人为什么突然跳出来公布身份?
他就是真正的连环杀手吗?
怎么才能让凶手收到应有的制裁呢?
这些问题也构成了剧情前进的驱动力,不断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让影片保持着一种紧凑并且充满着悬念的节奏。
但相比剧情的反转,《22年后的自白》更出色的地方,是在现实讽刺的层面。
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比较荒诞犯罪故事,但是它的主题和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连结。
尤其是媒体和吃瓜群众,简直被黑惨了。
电影中,曾根崎雅人的首次亮相,引发了日本民众的关注。
可是民众对他的情绪不是愤怒,而是猎奇。
因为曾根崎,太帅了。
来感受一下日本民众第一次看到他后的心情:
弹幕里最显眼的一句,写着:杀人犯超美男子。
曾根崎成功吸引了吃瓜群众的注意力,人们更关注的,是这个人本身的故事:这么帅的杀人犯,背后肯定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有趣故事。
然而,被悬置了22年的连环杀人案,却沦为不重要的背景,成为凶手包装宣传自己的噱头。
人们疯狂转发有关他的消息,不断跟帖有关他的讨论,签售会、新闻采访以一场接着一场,从不间断。
凭借着密集的曝光,曾根崎雅人甚至揽获了属于自己的一批狂热粉丝。
这个世界上,果然**「颜值即是正义」。**
《22年后的自白》里,媒体和网络的存在感特别强,有的时候甚至决定了故事的走向。
身为杀人犯,曾根崎居然被网友捧成了网红。
这段剧情看上去即讽刺又荒诞,但同时也会让你感到无比的写实,因为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的影子。
那些所谓的“最美通缉犯”“最帅嫌疑犯”,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劣迹艺人被粉丝花式洗白,不也是相似的性质吗?
同样是讲述科技与媒介对人们生活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22年后的自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镜》,特别是第二季中的《白熊》一集:
这一集里,主角被人一路追杀,身边的人不干涉不帮忙,只是拿手机跟着她拍照录像。
最后故事才揭晓,所谓的追杀与跟拍,其实是一场公开直播的审判,被追杀的主角其实是一名重刑犯。
剧中那群用手机拍摄的冷漠路人,与《22年后的自白》中那群吃瓜群众,不都是一类人吗?
拿起手机,接入网络,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观,就可以很轻易地被动摇,被裹挟进一种更宏大更广泛的集体潮流或情绪中。
《22年后的自白》中,当真凶自曝身份时,本应该掀起一场迟来的审判,却最终演变成了一场野蛮的狂欢。
《乌合之众》里提到过:集体行为背后的无意识,是非常强大的,甚至是强大的破坏力。
它最恐怖的地方在于,集体的狂欢,能够毫不费力地掩埋掉个体的悲剧。
《22年后的自白》中,公众的快乐建立在受害者家庭的痛苦之上,所以影片里,有一位幸存的受害者家属说:
“我的父亲被杀死了两次,一次是22年前,一次是现在。”
吃瓜群众的“残忍”,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媒体的推波助澜。
影片里的无良出版社,为了营业额帮助凶手陈述他的“杀人回忆”;
蜂拥而至的记者,不间断地报道凶手的动向,反复回顾着杀人经过;
电视台节目策划了一场世纪对谈,让凶手和警察坐在一起复盘当年的案件。
《22年后的自白》很多时候,都直接截取了新闻报道的画面,这样的操作也在不断强调媒体的存在感。
影片中媒体对案件的介入,本身就是冰冷而且缺乏人情味的。
同时它们也给公众提供了一种窥视和旁观的机会。甚至是在屏幕之外,看着影片的观众,也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和电影里吃瓜群众一样的好奇却冷漠的看客。
《22年后的自白》虽然荒诞,但影片的故事却源自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案例:
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
2017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有一部参赛纪录片《食人录》,讲述的就是这个人的生平。
佐川一政曾经在法国留学期间枪杀了暗恋的女同学,后来还把对方的尸体吃掉了。
出狱回国之后,他陆续出版了18本关于食人的畅销书,对他的杀人食尸的行径毫不避讳。
变态如此,罪行确凿,佐川一政居然收获了一众狂热粉丝,电台采访从来不间断,甚至他还接到了来自电影圈的邀请,拍了一部AV片。
《22年后的自白》的现实原型,就是佐川一政的诡异经历。
同样的,吃人的和绞杀人的“恶魔”,都被大众和媒体封成了“神”。
《22年后的自白》里不断提到「制裁」这个词,无论是法律制裁,自我制裁,还是社会舆论制裁,在影片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缺席的。
一直到最终的结尾,我们才迎来了迟来的制裁。
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很光明的结局,依然能让人从中感受到一丝绝望:
真凶身份被揭露,反转无数的闹剧终于尘埃落地,
——可镜头一转,真凶新书的广告突然出现在画面里。
一场狂玩完结的同时,又会有一场新的狂欢等待着人们投入热情与兴趣。
也许对于主创来说,这就是一出反复上演,却始终无解的时代悲剧。
显然,《22年后的自白》这部电影也无法化解这种悲剧,但影片的意义,可能就是让人们意识到: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悲剧的缔造者与怂恿者。
与此同时,它也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自省与改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