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的秘密_风闻
顾子明说-财经博主-公众号【政事堂2019】主笔2019-01-13 11:30
四百年前,公元1619年的春天,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
面对大明十二万大军的围剿,“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努尔哈赤在萨尔浒率领六万军队,通过各个击破,将四路大军逐一歼灭,大明最后的精锐戚家军也随之葬送。
萨尔浒战役的三百年后,英国的工程师兰彻斯特发表了一篇论文,用微积分方程分析了冷热兵器战斗。
这个被后世称为兰彻斯特方程中,即使面对两倍于己方战斗力的部队,如果你能对方分成四次来作战的话,你依然可以打赢对方。同样,当你拥有两倍于对方部队的人数时,就可以抵消对方四倍的武器优势。
如果没学过微积分,这个方程可能有点难理解,但是这个公式模型在军事决策的大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甚至成为了军事领域入门的必修课。
而将这个模型运用最出色的人,却是那位没有学过微积分的战略家毛泽东。
早年在处于劣势的反围剿和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推翻了苏联教官们的方案,一直主张打运动战而不打阵地战,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
而等到抗美援朝的时候,面对战斗力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军,毛泽东又推翻了自己当年的套路,改为主打阵地战,集结数倍于敌军的兵力,拉开战线对峙,来弥补我军科技方面的劣势。
而能够合理运用兰彻斯特方程中的“兵力优势”的关键,就是“机动效率”。
红军当年能对老蒋的部队各个击破,靠的是红军跑的比老蒋部队快,但是志愿军冲不过三八线,则是因为人腿跑得再快,也没有汽车轮胎快,三八线以南的平原,有利于机械化的美军对我军各个击破。
同样,萨尔浒战役清军能够对明军四路各个击破的背后,在于清军大量使用马匹,实现了步兵的“机械化”,所以能够利用机动性,确保在每一次战斗中都能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兰彻斯特方程”取得胜利并降低战损。
甚至后来鸦片战争时期几万英军就能吊打百万国防军的大清,也是利用了蒸汽船和帆船,大幅提升了机动性,每场战争都利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再配合科技优势,使得每战必胜而且战损极低。
大清虽然有四万万的人口,但是本质却是被分割在数以万计的村里,劳动力捆绑在了土地之上,根本无法跟动员起来的英军对抗。
所以呢,根据兰彻斯特方程,对于总战斗力来说,由于人数提升是科技提升效率的二次方。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将原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小农经济打破,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将人口连接并使之流动,则成为了后发展国家的逆袭之路。
所以,新中国建国后的大规模土改、大规模城市化、大鼓励大规模生育、大搞合作社化、大跃进基建,甚至大串联等很多决策,都能看到“人多力量大”这个概念的影子,而这个影子背后的科学逻辑,则是兰彻斯特方程。
而沿着科学的思路来看,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生育和取消合作社之后,城市化和大基建都继续走了下来,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中国10亿+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只要通过基建把人口连通起来,就会迸发出指数级的生产力提升。
所以,回顾全球人口最密集的亚洲,大搞基建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发展起来了,而由于种种原因不搞基建的南亚和东南亚,还都处于小农经济,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发展起来。
而亚洲之外,又是另一种情况,当人口密集度不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没有必要搞基建。
就像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其不搞高铁有着其根本的原因,下图就是美国二战之前的密密麻麻的铁路网,人家一百年就比中国还提前实现了“村村通”,但是美国的人口规模(以及增长率)在那里摆着,大规模基建的成本决定了经济上无法承担运维成本的。
所以,从兰彻斯特方程,也能够理解为什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美国民主党和德国基民党那么欢迎移民和难民,因为只有人口规模上来了,新的基建投入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譬如共享单车,作为首个不抄袭美国互联网思维的项目,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同样,滴滴曹操代表的移动出行,如今还有新玩家不断入场,这些项目背后能做起来的原因,就是中国东部庞大而密集的人口,使得很多基建项目,能够超过盈亏平衡点,甚至能搞出来盈利。
更不要说那些非基建领域的巨头了。微信的月活人数和支付宝的注册用户,都是10亿+级的,比美国+日本+欧盟的总人数都多,所以当人家把用户都链接起来的时候,就会爆发出之前难以现象的能量。
譬如支付宝去年搞的那个锦鲤活动,那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的背后,是活动四亿人阅读关注,比美国人口总数都多。同样,抖音快手们能够崛起的背后,是因为中国有全球一多半的4G用户,只要启动起来,用户自身提供的素材,按照兰彻斯特方程,就是西方很多国家无法实现的。(尤其对比语言相互不通的欧洲)
这就像以前听过的一个给哥们们打电话的段子,“喂,老李,今晚哥几个喝酒吃火锅,忘买肉了,你来的时候带点肉”……“喂,老张,今晚火锅,忘买青菜豆腐了,你来的时候带点”……”喂,老陈,老张和老李都在我这吃火锅呢,你也麻溜过来,别忘了带两瓶酒”…….“喂……”…….
虽然这只是个段子,但是一旦通过基建把人链接起来,想象力是无穷的,这也是人口越集中的城市,服务业越发达的原因。
如果我们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取得的闪亮成就,本质都是基建的成功,而这些基建能够成功,本质又要归结于人口的因素。
在中国,只要政府把基建搞起来了,凭借着市场的自发行为,巨大的人口红利就会根据兰彻斯特方程,迸发出西方优势科技力量二次方的效应。
所以,从这个角度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东部地区大搞轨道基建,就是要把人链接起来。毕竟,就一个长三角,人口就比日本全国加在一起还要多。
同样,这也是为什么4G已经很成熟了,我们还是要大规模的搞5G基建,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在人口大国搞基建的效率,也是西方国家攀科技效率的二次方。
而可以预见的是,凭借着中国的人口红利,随着5G时代基建的全面铺开之后,也会如当年4G时代那样,迸发出滴滴、美团、头条这些新巨头。
而不同于4G时代的“共享经济”,5G时代必然是“互联互通”。
而这些已经开始启动了,最近大家能够感受到的,个所税减免的背后,是个人信息的打通,甚至原本封闭的微信公众号,上面的广告也开始与其他平台打通,背后都是在迎接数字时代做准备。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最近“五眼联盟”那么针对我们。
因为如果站在传统贸易的角度,由于美国经济体量的一家独大,所以是全球各主要国家对美国的合纵连横,但是如果站在数字贸易的角度,由于中国的十亿数字人口的先发优势,则是各主要发达国家跟中国玩合纵连横。
就在前天呢,美日欧在华盛顿召开部长级会议,构建“数据流通圈”,日本作为一个中间人,把美欧两个冲突巨大的巨头拉到了一起,准备一起搞数字经济交易标准。
这背后,也是兰彻斯特方程的效果,原本冲突巨大的欧美,倘若在日本的撮合下达成一致,那么他们就形成数据流通的统一标准的“十亿级”人口,在数字时代“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将强大的无以复加。
届时,就有可能达成一个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的新数字WTO组织,并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再来吸引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入,在数字时代,再一次重新定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而凭借着中国强大的人口优势与基建红利,随着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在东南亚、南亚、非洲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中国标准的数字经济,也将崛起,届时,介于新基建的创新和动能也将在互联互通之下喷薄而出。
而正是自建国70年以来一代代人的砥砺奋进之下,让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能够见证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