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退休,“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_风闻
剑啸易水寒-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2019-01-15 14:49
来源:文汇报
“现在看来,回国,学医,参军,入党,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才让我能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永远感激党和国家,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
昨天,97岁高龄的中科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在自己的院士退休仪式上动情地说。
吴孟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从医70多年,他理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创建我国肝脏外科论基础,主刀完成包括我国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在内的一万六千多台重大肝脏手术,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45年。如今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八成以上都是他的学生。
从医70多年,吴孟超主刀和参与救治了近一万六千例肝胆疾病病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纪录。他培养的26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海军军医大学供图)
游子恋故土,志士爱祖国。几经颠簸求真理,找到党就找到了母亲。吴孟超说——
“有了信仰的支撑才充满奋斗的激情”
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的小山村里。五岁的吴孟超随母亲移居马来西亚,初中毕业后,他放弃学做生意的机会回国抗日,年轻的吴孟超深深懂得:“国家不强盛,咱们的腰杆就不硬。”
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想当一名像裘法祖那样的外科医生。但是在毕业考试时,他平时学得最认真的外科只考了65分,而小儿科的成绩是95分。按当时惯例,哪科成绩考得好,就到相应的科室去工作。而且,对身高只有1米62的吴孟超而言,想做外科医生,确实有点“痴心妄想”。
当吴孟超拿着小儿科的报到通知书去找教导主任,说自己想去外科时,负责分配的主任说道:“你也不看看自己的个子,能做什么外科?再说了,就你的成绩,当外科医生是不是不太合适?”
年轻气盛的吴孟超不服气:“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
那年8月,上海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医生,前去应聘的吴孟超以他的自信和真诚打动了主考官。
从此,吴孟超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
1956年,外国的一个肝脏外科专家访问中国时断言:中国的肝脏外科水平要达到世界水平,至少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国家荣誉高于一切,吴孟超带领他的肝脏外科团队,仅用七年时间,从无到有,不断创新,实现了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大突破。
1959年,吴孟超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的经典解剖学理论,奠定我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1960年,他主刀成功完成第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发明“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开创我国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先河;1963年,他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中肝叶切除术,使我国迈进国际肝胆外科的前列。
吴孟超常说:“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
吴孟超从医以来,不断刷新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纪录,使肝脏外科手术死亡率降低为0.30%,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56.1%,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79.8%。
天使护人民,大医佑苍生。既有悬壶济世的仁心厚德,又有游刃肝胆的妙手神功。吴孟超说——
“人民军医要把挽救病人生命作为终身追求”
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
肝脏是人体的“营养库”和“化工厂”,由于肝脏血管极其丰富,解剖极其复杂,一直被视作外科手术的禁区。在我国,肝脏外科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还是一片空白。
吴孟超勇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怕风险、敢于挑战,在肝脏手术“禁区”中,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临产孕妇一样的大肚子来求治,被吴孟超诊断为肝巨大血管瘤。血管瘤像个马蜂窝,容易破裂导致患者死亡,当时国内外的救治成功率很低。
吴孟超带着40人的医疗团队,决心手术,手术整整做了12个小时,切下的瘤子重18千克。直到今天,这仍是一个世界之最。
36年过去了,陆本海依然健康地活着,已经80多岁的他还经常打电话给吴孟超,反复表达他们全家人的感激。
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度过难关。”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小儿肿瘤,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很大。1983年,吴孟超成功为一名仅4个月的女婴切除了重达600克的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一个星期后,小家伙身体的各项指标全部趋于正常,体重还增加了1公斤。10天后,她的父母千恩万谢地带着孩子出院。
受到吴孟超治病救人的影响,这个女孩初中毕业后,她考了当地一所卫校,学习护理专业。虽然她没能成为一名医生,但一样可以为病人送去天使般的爱心和温暖。
特需科主任杨甲梅教授动情地对记者说,吴孟超对患者关怀备至,冬天查房时,他总是先把手搓热了才开始给患者检查。做完检查之后,总会顺手为患者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把鞋子放在最方便的位置。
吴孟超医术高超,来找他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他总是想方设法减轻患者负担,他千方百计为患者“省钱”。每次手术缝合,他都是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患者服务,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生命有尽头,奋斗无止境。如斗士永远不知疲倦,似战士保持冲锋姿势。吴孟超说——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8年,96岁的吴孟超被邀请走上《朗读者》的舞台。主持人董卿几度哽咽,读出了护士长写给吴孟超的信:“很多人看到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躺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朝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96岁的吴孟超,依然坚持每周至少完成三台手术,并且是比较复杂的手术。“我自己身体还可以,而且主要是为了带教年轻人,培养年轻医生。”
2006年,为表彰吴孟超在肝脏外科界做出的突出贡献,吴孟超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500万奖金。解放军总后勤部也奖励他100万元。
吴孟超说:“我所有的知识和荣誉都是党和军队给予的,而我回报祖国和人民的还太少太少。600万元对我没什么用,还不如拿出来培养人才。”他把奖金500万用于培养科技人才,100万元用于奖励重大贡献的医护人员。
在一次中德医学会学术年会上,吴孟超发现王红阳思路敏捷,就推荐她到德国留学。回国后,为她建立最好的实验室。后来,王红阳在肝癌等疾病信号转导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培养出超过自己的接班人,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对我最大的奖赏。”**吴孟超说。目前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等组成的学术人才梯队脱颖而出,培养的25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早就有人劝吴孟超“功成身退”,但吴孟超深知,目前我国还是肝炎和肝癌发病大国,而在肝炎肝癌防治方面的费用惊人。此前吴孟超就联合六位院士,提出集成式肝病诊疗研究报告,由吴孟超牵头负责的国家肝癌诊疗科学中心也已落户上海。
吴孟超说:“要在我有生之年,在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手术复发率上下功夫,早日找到解决肝癌问题的最佳办法,以造福更多的肝胆疾病患者。”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是我最大的幸福。”吴孟超如是说。常有全国各地被“判了死刑”的肝癌患者,都冲着吴孟超的名望来医院,“让吴老开刀是我最大的希望,哪怕让吴老摸一摸,也死而无憾了!”
正是患者的敬慕和信赖,让吴孟超依然坚守在肝脏外科一线。他说:“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我觉得我身体还可以,所以我有信心,也有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