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为什么要奋斗,这是我觉得最靠谱的理由_风闻
栩先生-栩先生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栩先生(superMr_xu)2019-01-15 08:45
文 | 李佳&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关于教育的问题。
昨天,见了一位很久没见的朋友,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以致刚开始我几乎没有认出来。以前的他,过得潇洒自在,时髦的披头士发型,总是引领潮流的着装,一言不合随时辞职去旅行。
而昨天见到的他,头发梳得一马平川,西服烫得笔挺笔挺,正经八百地在一家公司里干活。一问原因,原来是结婚生娃了,要买房子买车子,还有孩子的教育费用,顿时觉得亚历山大。
他的一句话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我的现状,就是孩子的起点,不得不拼啊”。
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的人,大概都对两个词记忆犹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多少父母因为自己的不成功,转而把希望和压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在北京,我看到了很多焦虑的父母,“病急乱投医”的家庭,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从而摆脱他们现在焦虑、辛苦的生活。
却忽略了,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除了各种做题、各种考试、各种要求,还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决定孩子教育和成长的起跑线,只有一个,就是父母。
2
原生家庭决定孩子的成长环境
好习惯的养成除了自身努力以外,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收入较高的家庭,父母婚姻普遍比较稳定,这种家庭的孩子,大多是无忧无虑、自信开朗,成长中还伴随着父母的陪伴、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在各方面表现优秀。
而且由于经济条件好,可以双方或至少一方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和学习,通常让孩子独自看电视的时间会比较少。
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收入较高的父母,对生活和子女教育会早早做好规划,除了送孩子上好的学校,计划出国留学等等,他们还很注重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学习钢琴等各种特长、参加国内外夏令营和多种课外活动——这些都是需要经济实力来支撑的。
还有许多家庭迫于生活和经济压力,吵闹打架是家常便饭,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缺乏耐心和技巧,甚至一言不合就动手打骂,造成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很多孩子因此个性敏感内向、暴躁抑郁。
更重要的是,为了养家糊口,父母不得不付出更长的劳动时间,甚至远离家乡去外地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没人监督管理的孩子只能自己看电视、打游戏来打发时间,往往疏于阅读和学习。
香港早些年录制过一个《穷富翁》的节目,将香港富豪们送到当地贫困线去体验生活。这些商界大咖、律所大牛、政界精英们,之前无一例外的认为自己乐观豁达、积极上进,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改变逆境、致富创业的能力。
但当他们真实地进入底层清洁工、临时洗碗工和流动商贩的生活,面对狭窄的住处、繁重的劳动、没有尊严的环境和随时失去工作的可能,三天后,这些原本意气风发的人物,几乎都变得灰头土脸、筋疲力尽、挫败失落,有的甚至没有坚持满节目规定的体验时间就退出了。
他们纷纷感叹:这种拼尽全力谋生活的滋味太难受,要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困境中突围太难了!
不要小看环境对人精神的影响,当想象力被艰辛困苦的生活所限制,当生活的希望完全被贫困榨干,当看不到出路的死局把心性消磨殆尽,生活经验丰富的大人尚且难以抵抗,更何况涉世不深的小孩子呢?
《穷富翁》节目中还多次提到一个词——“跨代贫穷”。
贫困线上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都懂事得非常早,很小的时候就要分担家庭生活重担,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放弃学业,早早出去打工赚钱养家,大部分对自己的人生早早就失去了信心,从而陷入贫穷的“遗传链”。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正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很多贫穷家庭的孩子因为过早地承担了不该在那个年龄段承担的养家重责,失去了更好的成长机会。
最终“当”起来的家,也只是一个勉强糊口度日的家。
3
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孩子成长
好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别,除了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的差异,最重要的是学生来源的差别。
好学校附近的房子,一般称为学区房,高房价首先就淘汰了大部分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家庭,学生基本上都是中上家庭的孩子。
这些经济条件好的父母,一般都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好学校里的学生之间除了比拼学业,还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经常国内外旅游开拓眼界。
而有些差一点的学校,学生们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甚至渗透进了黑恶势力。在这样的风气里,连维持正常的教学环境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学风促进孩子学习,而如果整体学风不好,即使那些原本想认真学习的学生,也很难静得下心来安心读书。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教育路线的选择,比孩子的天赋更重要,也将令孩子的努力更有价值。
出身城市、父母是公务员和教师、每年与父母起码外出旅行一次,甚至高中就有出国游学的经历。“这是清华大学某副教授,通过自己多年来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查,描绘出的一名清华本科生的典型形象。
媒体调查和数据分析也印证了这点。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东中西部高考录取率差距已经不大,但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却一直呈下降趋势。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正在从显性的总量不均衡,转为更为深层的、隐性的教育差距。
农村孩子起跑线落后,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聚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高校扩招并没有增加寒门学子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反,普通文凭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
我有一次和北京本地的同事聊天,聊起了自己的小学同学。
我提到当年我们小学一个班的同学,最后上大学的只有4个人时,他震惊地说,他的小学同学基本没有没读过大学的。
是我的小学同学们智商都不如城里的孩子,所以考不上大学吗?
当然不是。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教育的不平衡。
2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讲了更多这样的故事,今天我重新编辑了下,发在了三条,感兴趣的可以再看看。
4
家长人脉在孩子成长中有重要作用
人脉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除了原本的幸福感之外,父母的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还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轨迹。
以我身边两个结构类似的家庭为例,夫妻两人和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儿子,暂且称为小A和小B吧。
小A爸爸是某公司老总,妈妈也是中层领导,而小B爸爸只是普通小贩,妈妈也是初级职员。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两家都遇到孩子青春叛逆期分心,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的问题。
小A爸爸人脉关系网很好,专门找了好几个优秀的成年人和儿子的同龄人介绍给孩子认识,分享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曾经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后来这些朋友成为了孩子的良师益友,改变了小A成长中的迷茫。
小A爸爸还在参加各类活动时,比如参加论坛、发布会和私下的聚餐,有机会都带上儿子,一来让儿子了解父亲平时的工作,增进了父子感情,二来在与各种优秀人士打交道的同时,也激发了儿子的上进心和学习热情。
而小B家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父母除了着急、打骂就无计可施,找不到人帮忙,也无法给孩子提供什么帮助。
渐渐的,孩子被坏人引诱,辍学、混社会、打群架,后来因为盗窃被判刑入狱。
作为父母,小B爸妈当然也很想好好保护和引导自己的孩子,但无奈条件和环境所限,一无资源,二无财富,三无精力,无法抵挡周围无孔不入的负能量。
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体现出两个家庭在人脉上的差别,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走向了两种不同的道路。
即使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条件好的父母们可以动用各种资源降低负面影响,而贫穷的家庭往往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人脉关系质量非常差,没办法寻求到有效的帮助。
5
几年前,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曾引起多少共鸣,由于父辈的差距,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付出了多少拼搏和汗水,才基本达到大城市里同龄人的起跑线水平,多么不容易啊。
著名经济学家Acemoglu指出,精英社会就是一个低流动性社会,精英阶层为保护既得利益,设置壁垒,导致人才浪费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精英社会削弱精英之外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精英社会压制各种要素投入的积极性。
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改革开放前十年,发财靠胆子,第二个十年,发财靠路子,再过十年,发财靠老子。
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流动性正在逐步降低。孩子出生后就在和父辈一样的环境中成长,上同样层次的学校,陷入难以逃脱的循环:父母的收入差距-—环境的差距—教育差距—交友和婚姻差距—后代的差距。
当社会的马太效应日益显著,长此以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穷者恒穷,富者恒富。
在前段时间写的文章《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里,我讲了几个故事。
在讲完第一个故事后,我提出了一个观点:贫穷是既定条件,没有选择,但一个家庭怎样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可以选择的。
草根并非不能逆袭。
在这个铺天盖地讨论“阶层固化”的时代,我们与其去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让自己一出生就处在更富裕的阶层。
不如去想一想,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的起跑线更高一点。
所以,尽管我们自己的出身已没法改变,尽管教育资源仍存在不公平,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为了子女能拥有更高的起点和更好的未来,为人父母者,请一定不要在这一代就放弃了奋斗和拼搏。
面对未知的命运,你现在的努力比孩子将来的选择更重要。
—— END ——
我是栩先生,这里是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ID:superMr_xu)。喜欢我、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我。
我写了很多的个人成长和关于毛主席的文章。(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成长干货”、“毛泽东”可以获取文章)。
最新热文:
1.****张小平离职背后,是一代人面临的梦想和焦虑
2.****鲁迅离开课本,当年讨厌他的我开始有点怀念
3.****真正的捷径,都需要你孤独地翻山越岭
4.****如何像拥有性冲动一样,拥有自我改变的冲动?
关注“栩先生”,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我的更多全网热文,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