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骄傲”品牌没变,是时代变了_风闻
科工力量-观察者网原创视频栏目-欢迎关注“科工力量”微博、微信公众号2019-01-16 10:10
日前,有网友在知乎上提问:同样是国产手机,为什么华为手机的第一印象是民族品牌和民族骄傲,而小米却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
很多网友各抒己见,甚至连雷军都关注了这个话题。想必雷军也为如今小米的品牌附加值明显逊色于华为而苦恼吧。
雷军在发布会上怼友商
其实,网友说的都很对,铁流想补充的一点是,应当从时代的精神和历史浪潮的角度上来看待民族品牌和民族骄傲。
民族品牌和民族骄傲并非是华为手机业务崛起之后才出现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很多企业都获得过民族品牌和民族骄傲这顶桂冠。
在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国外一批企业到中国开设合作公司,中国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在家电、汽车、电子等产业上崭露头角。
不过,不少合资项目的结局并不那么美好,不少产业因为“造不如买”和合资被彻底废掉。特别是电子产业,由于技术门槛高,且技术更新太快,产业链太长,技术引进陷入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反复引进的怪圈,结果数次技术引进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京东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和日本松下合资,结果直至彩色显像管都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北京电子管厂依旧没能掌握彩色显像管的核心技术。汽车产业也陷入了“合资陷阱”,虽然商业上赚到了钱,但在自主技术上乏善可陈。
而在这时,真正能够成长起来的内资企业,恰恰是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东风,出售一些低门槛且老百姓都要用到的日用品的企业,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娃哈哈,娃哈哈矿泉水和AD钙奶等日用品打进了千家万户。宗庆后也借着时代的东风成为中国首富,并化身“教父”,四处“传经”,成为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之后,一些国内企业在行业技术门槛相对低一些,且技术发展几乎陷于停滞的家电产业逐步站稳脚跟。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海尔。铁流依稀记得,介绍海尔的文章还选入中学语文阅读材料,材料中介绍,当时张瑞敏上任之前,由于经营不善,海尔已经换了好几位领导,然后张瑞敏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狠抓质量把控,当着全厂职工的面,把上百台存在质量瑕疵的冰箱全部砸掉。当时课堂上,一位同学说,“砸掉太可惜了,冰箱可以打折卖啊?”,然后语文老师说,“你就是海尔那前几任的领导”,然后全班同学都笑了。
在那个时代,很多企业都去海尔取经,张瑞敏也大谈管理学四处“传经”,海尔的品牌形象是高大上的。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娃哈哈类似,海尔的光环也逐渐褪去,逐渐泯然众人。
虽然联想如今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把时间回拨15年,联想的舆论环境和品牌形象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一股扬眉吐气之感跃然纸上,媒体对联想几乎是一边倒的点赞,一些联想吹的功力比起如今的华为吹毫不逊色,铁流的好几位朋友甚至都以为联想把IBM收购了。柳传志更是凭借联想的几笔收购,成为商业界的又一位“教父”。然而,只过了十多年,联想如今的际遇和当年可谓天上地下。
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再然后,随着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一大批电子产品工厂和廉价劳动力拉低了个人电脑的价格,使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铁流记得小时候同学家里有台电脑,然后好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他家玩红色警戒、帝国时代、英雄无敌,当时电脑真的很贵,普通工薪族家里很少有能流畅打游戏的电脑,一般都是有台小霸王打类似魂斗罗的游戏),这为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崛起创造了条件。
不知道是因为BAT演绎造福神话,还是因为BAT收购了太多媒体,诸多媒体把BAT捧得非常高,披上各种光环,俨然一副中国高科技企业代表的模样。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也开始四处开讲座,化身“教父”,而且各有惊人之语。
马云:“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
李彦宏:“我想中国人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马化腾:“腾讯覆盖了中国80%以上的玩家,营收可能只有市场的50%不到,这怎么能叫坑钱呢?”(记者提出“人民币游戏”的舆论时,马化腾的回复)
甚至在中兴事件后,一些媒体甚至喊出了发展中国芯片要靠BAT。但实际上,BAT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当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巨头高度依赖跑马圈地,相继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阿里对钱生钱的金融游戏有较高依赖性。淘宝假货横行,即便工商总局要求整改,阿里依然我行我素,怒怼工商总局。
腾讯游戏成为业绩的擎天支柱,游戏收入下滑后,业绩利润随之下滑。
百度则高度依赖广告为生,搜索遍地广告,像给莆田系打广告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即便是日常搜索,在搜索页面第一页经常很难获得想要找的信息。
京东则素有“二手东”之名,且假货也不少。另外,由于刘强东的私生活问题,被美国警方指控一级性侵后市值蒸发千亿。
至于滴滴、拼多多、共享单车这些互联网行业的“后起之秀”,则更是带有血色和灰色,或是将高额管理成本转嫁给社会,富了少数人,但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发展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可以说,一些企业可以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经过包装后被捧上神坛,但在时间的检验下,往往神话破灭。
娃哈哈还是那个娃哈哈,海尔还是那个海尔,联想还是那个联想,BAT还是那个BAT,变的不是企业,而是时代的精神。
如果时光回溯15年,铁流相信,小米也能成为民族骄傲,因为当时只要是商业上成功的整机厂,就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但就当下的时代精神而言,小米已经有些跟不上脚步了。而华为能够被舆论捧上神坛,恰恰是因为华为比小米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不过,华为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特别是在中兴事件后,国人对芯片卡脖子问题有了极高的意识,如果华为始终在玩买IP做集成的把戏,跟在ARM身后吃土——自己赚血汗钱,洋人躺着赚钱,而不是另起炉灶“让洋人吃土”。那么,华为如今的品牌光环,在将来,必定会让位于那些建立中国版Wintel体系、AA体系,敢于“让洋人吃土”的企业。
考虑到公务员加上事业单位就有3700万人,再加上国企和银行,内外网用不同机器,窗口用机加上专网专线,这个市场6000万都不止,以2025-2030为目标,说中国自主体系完全没有机会是不可信的,而那时必然会冒出新的中国企业走在自主创新的前列。
如果真是那样,人们也会留下一样的感慨:华为还是那个华为,只是时代变了。
(文/ 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