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理财的,暂时能睡个好觉_风闻
叁里河-叁里河官方账号-2019-01-17 13:37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惠子
“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超过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你购买的理财产品说明上可能写着类似这样的句子:
“本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为债券、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等高流动资产。高流动性 资产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信用等级不低于AA-的企业债券以及同业 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货币市场金融工具。”
通过跟产品销售人员的沟通,你了解到这是一款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但究竟为什么风险比较低,或者风险是不是真的低,可能大部分人都难以分辨。
以其中拗口的“信用等级不低于AA-的企业债券”为例,其实如果是去年年初看的话,并不能算是一个低风险的投资对象,因为“信用等级不低于AA-的企业债券”,有很大一部分指代的就是城投债。
而城投债在去年上半年,曾经一度因打破“刚兑”的压力而让市场陷入惶恐。首先是年初,主管经济的鹤总撂下四句狠话:做生意是要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其中“借钱是要还的”,被普遍解读为是说给债券市场听的,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国企,而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事实上,从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不管是规范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举债行为的50号文、87号文,还是旨在防范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194号文、23号文,都显示出城投债监管趋严的方向。
根据wind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城投债的存量规模大概是7.7万亿元。它的最大持有者是商业银行和基金,两者合计持有的比例大概能接近60%。按照中信证券在《银行业信用债违约事件深度研究报告:真实的风险 真正的未来》中的算法进行估算的话,单单就银行理财产品一项,最后对接到城投债的规模就高达2.8万亿元。
这一数字背后所聚积的风险,可能比数字本身更吓人。从持有银行的分类来看,相对于大行,风格激进的小银行更乐于持有。一些农商行甚至将持有的城投债比例提升至全部债券品种的40%-50%,它们看重的是城投债的高收益,但对于城投债的风险把控能力却并不强。因此,在农商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背后,其实蕴含着更大的风险。
所以,在五个月前,当新疆兵团六师没能及时兑付时,市场上已经开始讨论地方融资平台违约时代是不是要来临了。恐慌情绪还是一度让城投债的发行变得格外困难。去年八九月份,有大约860亿元的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其中,城投债的占比达到36%,规模为313亿元。
不过这都是去年上半年的事。到后半年,尽管中央也出台了允许严重资不抵债的城投破产的文件,但大方向上,城投债刚兑的紧迫性伴随压力下行,已大大降低。
比如,10月底的101号文,提出“在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规模的前提下,对存量隐性债务难以偿还的,允许以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这就相当于把地方政府的负债再次拉长,拖延了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对城投债监管的放松,跟经济下行压力有关。城投平台,始于上一轮经济的低谷,生来就带着稳经济的使命。而一直与之相伴的,是各种约束平台债务的监管。但从过往经验来看,几乎每次对融资平台债务的管控,最后结果都是倒逼着监管放松再融资,城投平台渡过难关的同时,债务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所以,暂时来说,买银行理财的,是可以睡个好觉的。
但杠杆不可能无限加下去,拖延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城投平台目前这种借新偿旧的续命方式,必然会随着逆周期管理的结束而面临新的危机,而堆积的风险最后的化解一定会有代价。
去年春天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目前前一点推进的比较好,后一点看起来还任重道远。
在最近一次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及非法集资风险时,再次强调,“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超过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这句话提醒的是非法集资的风险,但重点强调的还是普通投资人的风险意识。
过去几年来,在刚兑的保护伞下,大家没有意识到投资的盈利能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的。想要获得高收益却又不想承担高风险,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所以,未来买理财产品,投资者可能不仅要意识到产品本身是“不保本”的,还要慢慢有能力分辨不保本之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