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背着每一个病人过河!”97岁,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退休_风闻
上海全知道-上海全知道官方账号-自媒体人脊梁in上海2019-01-17 13:28
2019年1月14日,有一位老先生从他热爱的岗位上,正式解甲退休了。
对于自己的工作,他曾说:我想背着每****一个病人过河。
人生未必都是坦途。前路或有高山、或有湍流。而他的确就像一匹老马,在肝脏的方寸之间,驮着一个个病人过河。这段话不由地让脊梁想起了姜育恒的一首歌。
♪
一个人 摆过了多少前程
一个人 付不尽沧凉一生
……
我曾愿做你岁月里 无悔的渡人
陪你浮沉一生的 荣耀和坎坷
♪
但是啊,老马驮了那么多病人过河,一直驮到了接近百岁的高龄,拿着手术刀的右手关节已经变形。
一场又一场的长时间手术,导致脚趾也无法正常并拢。
脆弱的凡人之躯,和神乎其神的医术。
在这两者对决的间隙里,我们或许能窥见这位老先生熠熠闪耀的医者之魂。
1. “名誉算什么?”
说起这位老先生,印象里是一位处处替病人着想的医生。
每次他给病人检查之前,总会先把手搓热。检查完毕之后,再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他曾站在病床前,为病人的用药开支据理力争:“三天打六支,六支才一百块钱不到,你这个药用上去,要多少钱?”
随后抬起的手,就像一锤定音似的一挥,为这句话加注了沉甸甸的医者仁心。
“所以说要替病人着想。”
还有,有一次他询问完患者的情况,准备转身离开时,患者突然拉住他的手,感激的在他的手上亲了一下。
头发花白的医生很意外,当即转身在患者的脸颊上也回亲了一下。两个人都笑的像孩子那样开心。
医生救了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很多病人都记挂着他的恩情。
2004年,湖北患者甜甜找到了这位医生,求他救救自己。
她的肝脏肿瘤足有一个篮球大小,许多医生给她建议:除了肝移植,别无他法。但肝移植费用又格外的高昂,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白发医生经过诊断,大胆的下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甜甜的肿瘤可以切除,肝移植不是必需的。
当时,白发医生已经82岁了。有些年轻同事劝他:这么大的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你猜他会怎么回答?这位医生回答的很帅很潇洒哦,就像无数作品中勇敢无畏的主角那样:
“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说到这里,医生的名字早已跃然眼前:
吴孟超先生
2. 从割胶穷小子到“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细数吴老的成就,绝对值得全球瞩目和钦佩!
在这之前,先让我们回到辉煌和传奇的最开始——
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吴孟超说。
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7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吴孟超曾诙谐地表示,”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初中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得到一致同意。
不久,他们竟然收到了朱德、毛泽东发来的感谢电。那封感谢电像烧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吴孟超心里,成为他一生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回国到延安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这是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他们一路车船颠簸,经新加坡、过越南,自昆明入境。
到云南后,由于战争封锁,一时到不了延安,吴孟超只好在昆明继续求学读书。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1956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如愿参军入伍。
1958年,裘法祖受聘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
在裘法祖悉心指导下,吴孟超手术水平大有长进。但吴孟超觉得光做个普通“开刀匠”还不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老师。
裘法祖对他说:“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那一刹那,吴孟超茅塞顿开。
从此,拉开了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序幕。
3. 柳叶刀上铸医魂
自从选择了肝脏外科作为自己的事业,吴孟超就与肝脏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找到一本由美国人编写的《肝脏外科入门》,并和同事方之扬将这本20多万字的书翻译出来。
他先后创立了“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奠定了中国肝脏外科的理论基础;
他创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提高了肝脏切除术的安全性;
他完成第一台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和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用神奇的双手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
吴老表示,每天在工作中度过,才不浪费时间,在手术台上,才能言传身教的教会更多年轻人。他说,“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攻克肝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必须争分夺秒。”
他说:“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边;如果真的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也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4. 辉煌传奇背后的悲与喜
冷静地执着手术刀,救回一个又一个生命,在外界的我们看来,吴孟超就像是一位永远不会累的,神勇无敌的神医超人。
但犹记得去年,一封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位超人背后的故事,央视《朗读者》节目主持人董卿当场落泪。
信里这样写道,这位很在外界看来,是传奇是超人的吴孟超医生,其实和普通人一样,也会疲惫、流汗…
护士长看到,一场手术结束后的吴老,穿着湿透的手术衣,靠在椅子上,双手在微微颤抖,感叹着渐渐老去的自己力不从心。
吴老告诉护士长,“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到我一脸汗的样子”。
▼视频12分57秒,重温那一刻的悲与喜
对了,吴老还常说:“只有学生超过了自己,才是一个老师的成功。”
自从1979年开始申报硕士培养点并招收学生,吴老先后培养出26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绝大多数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撑起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半壁江山。
然而纵然一生救人无数,吴老有一个很痛的遗憾,他没能救回父亲。
“我父亲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后来黄疸去世了。我自己是学这一行,不能给我父亲医治 所以我很痛心。”
后来有一次探亲的机会,吴孟超便回去看望了父母,然而却是在坟前了,吴孟超在爸妈的坟前痛哭不已。
……
5. 医之大者
97岁高龄,从医70余年,救治1.6万肝胆病人。
吴孟超医生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这无数的第一,正是见证着中国肝脏外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卓绝的探索。
虽然宣布退休,但吴孟超医生还是这样说:
“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我觉得我身体还可以,所以我有信心,也有决心。”
一生执一事,吴老用一生践行着恩师裘法祖的话: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
“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我所能想到的医之大者,其中就有吴孟超先生执手术刀的身姿。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他这一生,那一定是——
肝胆两相照
不老柳叶刀
致敬伟大的人,拯救了那么多的人和生命!祝福吴老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视频1分09秒,致敬吴孟超医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