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国“冰雪之城”在哪里?_风闻
地道风物-行走的风物百科 公众号|didaofengwu2019-01-17 11:09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地道风物
丨这里有一份中国式冰雪奇缘值得收藏丨
▲ 生活在黑龙江亚布力熊猫馆的思嘉户外觅食期间心情大好,竟在雪地中奔跑撒欢打滚儿,引得阵阵欢呼与掌声。供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携手赏雪绝对浪漫
打雪仗、堆雪人也固然童趣
但是时候,多角度、全方位
发掘一下中国各地的**“白色宝藏”**了。
▼
2019年的第一场雪,来得似乎比想象中晚一些。
但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毛皮滑雪打猎,到清宫廷中的“冰嬉”,再到长白山、天山等地的现代滑雪,还有雾凇的自然奇观、冰雕的巧夺天工等,自首次亮相冬奥会到承办冬奥会,中国人和冰雪的缘分开始得可从来不晚。
▲ 金廷标(清代)绘《冰嬉图》。十个小伙伴来到结冰的池塘边,胆大的几个先下到了冰面上,可是太滑了,一不小心就摔了个仰面朝天,想再站起来也不容易,只能勉力支撑着。而岸上的同伴则嬉笑着,跃跃欲试。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我眼中,中国自己的冰雪精灵最传奇。
**新疆阿勒泰:**自古便有踏雪疾行
如果你以为滑雪是欧美传来的一种小资的休闲方式,那么我只能表示你有点忽视古人的智慧了。
最早的滑雪是一种人们利用雪、征服雪的生存手段,在行走、狩猎、运输和战争中发挥着无从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关于人类滑雪起源的讨论层出不穷。
▲ 在阿勒泰举办的人类滑雪起源地纪念日庆典活动上。圣火点燃仪式、歌舞表演、古老滑雪比赛、滑翔伞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游客。供图/视觉中国
关于我国的古代滑雪,唐代李延寿在《北史》中记载:“气候严寒,雪深没马,地高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说的便是为了防止走路时脚陷进雪中,人们踩着木板行进的状态。
《山海经》中也有记载:“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钉灵”即中国北方古代民族丁零,主要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地区,其中**“马蹄”是丁零族对滑雪板的称呼**。
▲ 阿勒泰,毛皮滑雪板演绎古老滑雪传统。供图/视觉中国
《新疆阿尔泰地域是人类滑雪发祥地之一》一文综述了史籍中有关滑雪的记录,并结合国外史学家的相关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新疆阿尔泰山脉一带(即今阿勒泰地区)的丁零族开展了人类最早的滑雪活动。
▲ 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境内“墩德布拉克”人类滑雪发源地岩画。供图/视觉中国
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最北部,阿勒泰汇聚了新疆草原历史文化,作为**“千里岩画长廊”,展览着大量岩刻、岩画、洞窟彩绘、鹿石、雕刻石人等文化遗产。“阿勒泰是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这一学说得到世界公认——在阿勒泰因其汗徳尕特蒙古民族乡墩德布拉克岩画上,发现绘有1.2万年前人类滑雪姿态**的图案。
生活于此的人们至今仍会穿着毛皮雪板追回丢失的牲畜,即便速度赶不上现代滑雪板,他们也不愿丢下毛皮滑雪板及其制作技术。
▲ 毛皮滑雪板是用松木做板芯,滑行面用马的小腿马皮包裹。马毛的方向朝后,向前滑走时马毛顺茬,增大滑速,向后踩蹬与上坡时马毛逆茬,防止雪板向后倒滑。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哈萨克族牧民斯兰别克·沙和什,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马皮滑雪板制作传承人。供图/视觉中国
阿尔泰山最大的冰川友谊峰冰川在喀纳斯河源区,虽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却拥有**气势磅礴的巨大现代冰川与古冰川。**在强烈的冰川作用下,这里形成了保存完好的各种地貌形态。
▲ 友谊峰冰川景观。供图/图虫·创意
寒冷、雪量充足、雪期长,柔软舒适的粉雪,多山、多林木——如此神仙配置,新疆阿勒泰地区具备人类滑雪起源的一切基本条件,既有古朴的历史韵味,又不失壮阔的自然景致。
阿勒泰地区的**“香槟雪”**,堪称“粉雪”中的最高级别。在寒冷的环境中,属性近似沙子的雪质,不易结块。更妙的是新疆雪含水量仅20%,多次滑雪后,雪道并不会形成一个个冰槽,松软依旧。
▲ 在国内多地还是秋高气爽时,新疆已开始了今冬中国首次滑雪。10月28日,2018年中国雪都首滑仪式,在位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市阿尔泰山野雪公园举行,打响了新疆冬季旅游系列活动的第一枪。来源/@一手video
坐落于天山山脉的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也好,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也好,穿越原始森林腹地,挑战难度极高的野雪雪道,时而直排云霄,时而俯冲山谷,滑雪者享受的便是放飞的精神自由。
古有踏雪疾行,双板激起万罗松,未可迷雾辨疾风,轻杆已掠两三峰。
内蒙古根河:有记录的“中国冷极”
那个印象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茵茵大草原,一到冬天是会变色的。
从东向西,横跨29个经度的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森林草原、河流湿地、温泉峡谷、山川戈壁、沙漠瀚海多种地貌。
▲ 入冬的乌兰布统。摄影/雪域咖啡
内蒙古的冬季很漫长,长到每年被冰雪覆盖的时间近7个月。冰雪铺盖其上,形成了傲视北方其他地区的风光。
即使严寒降临,冬季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依然散发勃勃生机——茫茫雪原,飞雪弥漫,浩瀚林海,枝枝披银。景区内有一条终年不冻的奇特河流,人称**“不冻河”,是哈拉哈河的一段,在严冬低至-30℃,该河段上下游都冰冻三尺,但“不冻河”从不封冻**,河面上还冒着腾腾热气,农家饲养的牛在河中饮水,**河面上云蒸霞蔚,河岸边雾凇晶莹,**令人咋舌。
▲ 冬季,内蒙古阿尔山天池镇,气温已经是零下20至30℃,却挡不住哈拉哈河的潺潺流水。由于阿尔山地区是火山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热水不断从地下涌出,就形成了冬日不冻的哈拉哈河。雾凇、 雪馒头,还有下河吃草的老牛,构成一幅奇幻的图景。供图/视觉中国
另外,想要住在冰屋来一场零下30℃的睡眠,不用飞去芬兰。阿尔山有一座冰屋,由20名工人历时一周时间搭建而成,搭建冰屋的冰块全部就地取材于杜鹃湖,甚至在其中还能看到几丝水草,但内部设施一应俱全。
关于中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学人教版的我一直以为是黑龙江省的漠河市,毕竟那是中国最北端的城市。
然而在内蒙古东北端藏着一个叫做根河的小镇,虽处漠河以南,但由于海拔相对较高一举攻破中国最冷记录—— 2009年12月31日凌晨,内蒙古根河市检查站测出了**-58℃的极端最低气温**,漠河县的-52.3℃与之相比都可以再脱条秋裤了,自此根河正式成为“中国冷极”。
▲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林区雪景。供图/视觉中国
内蒙古冰雪活动的特别体现在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如冬捕、骆驼拉爬犁、冬季游牧文化节等,以及雪地作画、制作冰灯、泼水成冰。对于广义的北方朋友而言,很多活动都见所未见。
▲ 2017年01月19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迎来零下27℃严寒天气,市民们借助天然“冰窖”玩起了“泼水成冰”游戏。供图/视觉中国
奇妙的是泼水成冰的水需是滚烫开水,正是这种达到100℃极与极的温差,造就了空气中迅速凝固雾状乃至固状效果。
东北地区:人工自然合力收藏冰雪精灵
若要觅得一份地道的中国式冰雪奇缘,那么绝不能错过手工工艺和自然天成双科满分的东北地区。
吉林雾凇丨冬天里的“春天”
早些时候,人们只说**“树挂”。后来科学证实树挂实际是江面雾气遇冷以霜的形式凝结在树枝上,“雾凇”**这一名词才被普遍接受了。
▲ 吉林的雾凇景观。供图/图虫·创意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是一份相对矛盾的自然产物。每至寒冬,松花江面一抹如镜,但冰面以下几十米深的水流仍保持着0℃以上的温度,所以江底和江面几十度的巨大温差,造成江面白雾袅袅。
充足的水蒸气拥抱冷空气后,凝结在江岸两旁的横斜粗细的枝杈之上,一片**“玉树琼花满目春”。**
结雾凇的地方不在少数,可厚度顶多为10毫米,唯有吉林雾凇厚度可达40至60毫米。厚度大、密度小、结构疏松——这便是吉林独有的毛绒形晶状雾凇。
▲ 吉林的雾凇景观。供图/图虫·创意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自雾凇形成的前一晚十点开始,江面会出现飘渺而来、薄如轻纱的丝丝雾气,江面温度越来越低,雾气也越大,最终会呈现巨型棉花糖一般的饱满质感,在江面滚滚袭来。此时**“夜看雾”**,如置仙境。
借着雾气,岸旁羞赧的树木披上了白色绒裙,戴上了白色线帽,在清晨以最圣洁的形象登上舞台,公开出道。“晨看挂”,享受的便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 清晨的雾凇。供图/视觉中国
“待到近午赏落花”描绘了脱落的雾凇似落英。临近午时,凝结在树枝上的雾凇如雪花开始片片脱落,接着串串抖落,与阳光和微风嬉闹,倦了就魂归故里。
查干湖冬捕丨千年未变的捕鱼方式
如果你觉得钓鱼费时且收获寥寥无几,那么不妨了解一下捕鱼,尤其是查干湖的冬捕,虽没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但胜在场面壮观。
▲ 12月,查干湖冬捕开始。供图/图虫·创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查干湖冬捕,可追溯到辽金时代。
据史料记载,辽帝圣达宗喜食"冰鱼",每至腊月便来到冰冻的查干湖上扎营,命仆人将帐篷里的冰层刮至薄若纸片。待赏完冰下清晰可见的游鱼,便击破薄冰,鲜活的鱼就会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成为君臣宴飨的盘中美餐。
查干湖在蒙语中读“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相比明水捕鱼,冬季捕鱼更为神秘和圣洁,保留的不仅是一份生活方式的原始,更是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对天、地、湖、鱼的敬重。
▲ 查干湖清晨出发捕鱼的渔工。供图/图虫·创意
最冷时湖面冰冻层能厚达1米左右,似一块通透的碧玉嵌在飞雪茫茫的东北地区。冰下世界是0.5米到1米的水底,普通人什么也看不出来,可经验丰富的捕鱼人对鱼群动向了如指掌。
一看水深,二测水温,三定风向,凭借冰面颜色,下网捕鱼。只有如此冰层和水深,才能有大密度的鱼群落网。
▲ 收获满满~ 供图/图虫·创意
2019年新旧交替之际,四支冬捕队趁着月色的朦胧来到查干湖,经过选址、凿洞,布下了一张周长近2千米的大网。晨曦,冰面上一串串冬捕的爬犁忙碌穿梭,成千上万泛着银光的鲜鱼一跃而起,冰面上瞬间堆积起了座座“鱼墙”。
截至2019年的第一网,今年冬天查干湖已收获130万斤鲜鱼,这场冰湖腾鱼的胜景将会持续到农历小年前。
哈尔滨冰雕丨冰城里的艺术品
冰雕这门艺术,随着季节来,随着季节走。
在自然的捏塑下,冰山是最自然有型的雕刻品。而人类的艺术品不仅是一门集绘画、雕塑、建筑、灯光舞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更饱含人类的生活意象和历史轨迹。
▲ 2019年1月5日,第35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盛大启幕。 供图/视觉中国
既是冰城里的独门绝技,冰雕制作自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需由制冰师、设计师、冰建师和冰雕师等众多能工巧匠通力合作。
它始于辛苦艰难——采冰人从江河湖泊拉出厚重的原料冰块,送至雕刻作业的地点,完成它们绚丽的使命。
▲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冬季节日,精致的冰雕是由松花江冰冻后捞出的巨大冰体切割而成。在节日前几个星期,雇佣工人收集并运输将近20万立方米的冰块到工地。大部分的刀具来自附近的村庄,他们在黎明前在极低的温度下开始工作。 供图/视觉中国
此过程全然不比建座房子简易,甚至也需要搭建脚手架。相比砖瓦结构,组合冰雕的每块冰料的粘合更为“环保”,只需要沾水,两块冰砖就自然冰冻黏在一起了,比502还结实。
但是不论是圆雕(立体雕),还是浮雕或透雕,没有灯光衬托的冰雕像是不蘸番茄的薯条,少了些许滋味。白日里圣洁通透的冰雕,在夜晚灯光下色彩之魂被唤醒,如梦如幻。
▲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的天鹅造型冰雕。 供图/视觉中国
历史上,冰灯多少是拯救了哈尔滨人生活的。早在300多年前松花江流域的渔民在寒冬的夜晚捕鱼,可那时候的油灯没有坚实的灯罩,也尚未发明玻璃和灯泡。
因此人们就地取材,在水桶里冻一个“冰坨子”,中间放置一盏油灯或者蜡烛照明。这种土创冰灯,历史上称为“穷棒子灯”。
▲ “穷棒子”一词出自杨沫《青春之歌》,后成为一部连环画,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合作化运动和其中的“穷棒子精神”。 来源/网络
据清朝文人夏仁虎的《旧京琐记》,当时的元宵节,京师六部衙门的“六部灯”中“有冰灯,镂冰为之,飞走百态,穷工极巧”,各类形式的冰灯可谓最早的冰雕形式了。
河北崇礼:京津圈的冰雪“新贵之地”
崇礼声名大噪多亏了2022年冬奥会。
崇礼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属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海拔从814米到2174米。山地坡度多在5°—35°,其中崇礼境内的翠云山是“北方雪都”的核心区域,这里分布着三个滑雪场:万龙、云顶和长城岭。
▲ 航拍崇礼万龙滑雪场。 供图/视觉中国
万龙雪场已经建成了32条雪道,其中高级道22条,占据了绝大比例。初级道、中级道较少,分别为4条与6条。最长雪道有三四公里,自然落差为580米。
自然降雪量少,那么就要造雪来凑。万龙雪场是造雪的顶尖高手。在引入了125台新雪炮和全自动造雪系统后,万龙的造雪机总数已突破400台,数量上碾压了其他雪场。
而密苑云顶乐园承包了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项目。今年,在原有35条雪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条新雪道,共计中级道20条,给雪友充分的修炼晋级的空间。
▲ 2018年3月,张家口崇礼,长城岭滑雪场体育馆内,单板技巧队的学生在蹦床上练习空中动作。 供图/视觉中国(财新记者 陈亮)
至于长城岭滑雪场占据了华北地区自然滑雪条件最佳的区域,雪量、雪期和雪质甚至可媲美黑龙江的亚布力、吉林的北大壶等地,干爽的雪质近乎粉状,堪称**“粉雪度假天堂”**,而风速和气温等条件均优于东北地区的滑雪场。
当然,下雪、赏雪和滑雪从不是北方人独享的权利,南方的冰雪文化个性起来全然不输北方。四川莽莽原始林海和悬崖峭壁中坐落着西岭雪山滑雪场,而云南省的云龙雪山滑雪场是距离赤道最近的也是最温暖的天然滑雪场。
▲ 从成都市区遥望雪山,其中有四姑娘山幺妹峰、西岭雪山、华西雨屏等等。供图/视觉中国
从征服雪到赏雪到娱乐雪,冰雪资源贯穿人类活动的始终。
依托冰雪形成的习俗,则书写了一部活着的北方民族生存史。
▲ 一起去滑雪吧!供图/视觉中国
自冰雪资源生发的娱乐活动中,高山滑雪刺激,自由滑雪自由,越野滑雪挑战。但无论哪种,人们踩着滑板在雪道上嗖嗖滑行,在雪地里畅快撒欢,重力和烦恼可以全都抛弃。
在这段中国式冰雪奇缘中,人与冰雪里藏着的精灵已对话千年。
北京已经憋坏了,
朋友们的城市都下雪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