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任正非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_风闻
大包-独立撰稿人-大包科技随笔2019-01-18 10:16
1月17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记者采访,有记者提问,在现在的环境下,怎么理解自主创新对中国公司的意义?
我先把任正非回答的原话列在下面,以免被说引用不全,断章取义。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我们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自主创新若是精神层面我是支持的。也就是说,别人已经创新,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得到别人的许可,付钱就行。如果我们重做一遍,做完一遍,也要得到许可,还是要付钱,这是法律。当然科学家都是自主创新的,我指的是我们这种公司的工程创新。
任正非是一个战略级的思想家,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他的观点,先说说一些常识判断和当前的基本情况。
应该说,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技术显然不是。不久前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他就说过美舰带核武器来示威,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和平,中国当然要搞出自己的核武器。
而在今天中美摩擦的特殊时期,连科学是不是人类共同财富,一些西方政治家的做法都已经与主流意见背道而驰,比如美国商务部提议管制14个科技领域,还列了一份出口管制清单,其中有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领域许多算法的管制,这些都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在科学界一直共享、交流、合作的层面。
这份清单中,如量子计算、意识-机器接口之类都还是未来的技术。如果打一个不够精确但容易理解的比方,就是为了管制原子弹技术,连几十年前爱因斯坦的科学论文都不让公开发表,这就太丧心病狂了。
有意思的是,任正非也提到了量子计算。
记者:您是反对封闭式的自主创新的,对不对?然后,您又提到最先发明量子计算机的一定是IBM或者微软。
任正非: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记者:华为可能不是第一个。
任正非:肯定不是。
任正非还说,在电子上我们已经做出最先进的芯片ARM CPU、AI芯片,在光子的交换上,我们也是世界最领先的。在量子方面,我们在跟随,至少在研究别人的量子计算机出来后,我们怎么用。
接下来我要开始分析了。
“自主创新”这个词,有很多涵义,之前柳传志说“创新是找死”,很多网民都对他批评指责,说白了,联想产品的价格和品质没有让许多中国用户满意,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有怨言,这种用户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谈创新的内涵已经不重要了,联想即便没有承担研发风险的条件,首先也应该在管理上创新。
“自主创新”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做得相对少的,美国确实做得更多的,源头上的创新,另一种则是反过来,中国最擅长的,跟随式的创新。这两种创新各有利弊,总体上后者更符合中国国情。
美国爆炸了原子弹,把这条路走通了,验证了可行性,那么中国再搞出原子弹,这当然是自主创新,是跟随式的,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说很有利。就算别人采取了封闭,中国依然可以规避源头创新可能走入死胡同的风险。
任正非谈到的量子计算上,华为确实可以做跟随式创新。量子计算是美国科学院的报告中依然不看好未来10年能搞出来的东西,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在1981年就提出了量子计算,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提出,接近50年时间不太可能搞出来,如果对比原子弹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存在巨大的走入死胡同的风险。何况量子计算是专用的,是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计算机的,其作用中被认为最重要的是破解密码,而后量子时代人类也可以发展专门防御量子计算机的密码学(PQC),密码学界是有信心的。也就是说,量子计算其作用是有限的,没有原子弹那样的战略意义,冒一定风险值得,冒太大风险就未必值得了。
所以,任正非说的华为不做第一个,没有问题。
但是在基础软硬件的领域,在Wintel体系、AA体系之外,建立一套中国自主的体系,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这同样属于跟随式创新,不能用“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作为借口来拒绝。
第一,华为希望的开放合作,在当前中美之间许多摩擦的事实中已经被打脸了,这大家都知道,不赘述。
第二,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Wintel体系、AA体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通过知识产权费用、生态体系内的服务费用,让依附在其体系下的别的玩家都成了挣血汗钱的打工者。因此和量子计算不同,这条路是经过前人验证走得通的,成功虽然很艰难,但确实是有巨大利益可图的,中国企业完全不尝试,有道理吗?
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包括银行等,这个市场6000万,足够养活几个产品,几家公司了,足够起步了。
第三,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通信技术上的成功,终于在4G时代打破了高通的专利霸权主义,当然华为、中兴背后是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支持,也就是中国整个国家的支持。这说明依靠国家力量、产业政策和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国是可以在技术上挑战知识产权霸权主义的。
最近,苹果和高通在打官司,苹果指责“高通拿枪抵着整个行业的脑袋”,在美国,华为也是这场官司的证人。苹果和高通都是美国公司,同一个意识形态阵营,都能有这样的意识,华为是中国公司,一直被美国以安全审查等名义针对,想必更是感受深刻。有些话,任正非在公开场合未必方便说,但冷暖自知。5G时代,高通已经公布要征税了,中国相关科技企业真的不需要抱团,搞一个中国的联盟吗?
第四,华为现在虽然有麒麟,但依然是买IP做集成的模式,即便在跟随式创新的意义上,华为只做了产业链上一个环节,既没有自己垂直的供应链,也没有扶持国内别的企业组成水平的中国供应链,这就谈不上自主创新。那么真的下决心,能不能成功呢?
这一点,国家其实已经回答了。2006年部署的16个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打头的是什么?第一个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第二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当然,华为一家公司,不可能承担全部的国家任务,但是有些路该怎么走,“中央已经决定了”,请各方都团结一心,别找借口。
从历史上看,美国在电子产业上打败日本,除了动用反倾销等政治上、贸易上的压迫,也和美国依靠微软和英特尔,再利用自己扶持的三星,组成自己阵营的水平分工体系有关,这个体系打败了僵化的日本财团的垂直体系,就是发挥了协同作战的优势。
因此,不能只强调华为没必要什么都做,这固然没错,但还要强调,中国绝对不能只有一家华为,华为也一定要和国内公司之间合作,促成自主生态体系,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用总书记的话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应该有雄心壮志。中国是一个大海,对大海来说,“农民论”就不成立了。
最后,我要谈谈华为的基础研究。我之前说过,华为还没达到AT&T的高度,还没有自己的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里诞生了几乎全部人类的通信技术,诞生了晶体管、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数字交换机、通信卫星、电子数字计算机、蜂窝移动通信设备、长途电视传送、仿真语言、有声电影、立体声录音,以及通信网……
联想可以收购IBM、摩托罗拉的消费者终端业务,但是这些美国科技公司最精华的东西是不卖的,IBM搞量子计算机的部门当然不会卖给联想。中国企业一定要致力于做出自己的贝尔实验室,没有这最精华的部分,是只能做大,不能做强的。
华为在研发上投入巨大,这一点,确实是中国企业的楷模。当然,与华为的声誉比,华为在基础科学上的成绩还不够。
任正非在采访中说,
“我们对自己的基础研究评价应该还不够满意,为什么呢?这30年,其实我们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但是在物理学、化学、神经学、脑学……其他学科上,我们才刚刚起步,还是落后的,未来的电子科学是融合这些科学的,还没有多少人愿意投奔我们。”
在基础研究上,华为应该继续高举开放合作的旗帜,这一点和前面说要建立自主技术体系是不矛盾的,该开放的一定要开放,该封闭的就应该封闭。
最近,《自然》和《科学》网站双双发文,描述了美国科学家在政府闭门期间的“遭遇”。一部分科学实验可以随意推迟或暂停,有些数据将永远丢失。一些处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年轻科学家,最容易受到政府关闭所带来的研究中断和工资损失影响。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当然要识别人才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华为被美国针对得太厉害,有些科学家不敢拿华为资助的研究经费,但华为完全可以在研究期间跟踪年轻科学家的进展,识别出人才,将来招到华为自己的“贝尔实验室”,也就是说,未来是站在华为这一边的,时间是站在华为这一边的。
当然,任正非不乐观,在采访中说,下一个倒下的一定是华为,自己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说的就是应对未来的挑战,在基础研究上,“我们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来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资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这一点是华为做得最好的地方,是任正非这样的领导者胸怀的体现。有这种胸怀,华为即便倒下是可以站起来的,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靠这种胸怀来推动的。美国最辉煌的时候,也是资助、吸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也有把许多航天技术成果公开,共享到民用的胸怀。
人类文明不靠这种胸怀前进,难道靠今天美国那样政治压迫的做法来前进?
因为了解任正非胸怀,所以不能机械理解任正非对“自主创新”的不支持,也不能不考虑他说话的场合、背景。这也是为什么我必须写文章讨论一下,该怎样更好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