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增加从美国进口以平衡贸易_风闻
晨枫-军事撰稿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2019-01-19 08:36
刘鹤马上要出发去美国了,西方媒体照例开始重新鼓噪“中国经济困难、急于与美国达成贸易战停战协议”。这种没有干货的造势已经没人听了,谁信谁傻。不过彭博社报道,中国在年底前的北京谈判中,提出在2019-2024年之间增加总值约10000亿美元的进口,在2019年的进口从2018年的1550亿增加到2000亿,2024年最终增加到6000亿。这样在2024年可以达到美中贸易平衡。据说美国谈判代表表示怀疑中国的承诺,并要求中国把6年时间缩短到2年。
美国的反要求当然是典型的讨价还价,也不清楚这是不是谈判延长一天的原因。但美国大概率不会坚持6年减低到2年作为最重要的条件。最大的问题是:
1、中国要扩大进口,进口什么?
2、结构性的扩大进口是可持续的,否则2024年以后怎么办?
3、随着美国逆差的减小和经济增长,中国对美出口会进一步增加,再次拉大美国逆差,不过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大
4、这不解决美国要求的“中国结构性经济改革”的条件,也就是说,美国要求中国必须无条件开放市场,不能用政府拉动促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可能增加美国油气进口,但随着中国能源和汽车市场的结构转型,油气进口的增加空间不大。还有中国已经长期投资的其他来源,像安哥拉、委内瑞拉,还有中东、澳大利亚,更不用说俄罗斯和中亚。为了满足美国而损害其他长期关系国是有害于中国的全球战略的。
大豆的进口增长也是有限的。经过这一遭,中国会对猪饲料结构有所调整,降低对美国(和其他进口)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南美、俄罗斯大豆也将增加中国进口中的权重,分散化永远是对的。其他美国农产品?打死美国农民也凑不出那么多出口。
美国汽车?别扯了,除非是美国组装的奔驰、宝马。美国芯片?短期内,这是有大幅度增长空间的。这也对牵制美国反制有利,迫使美国在制裁什么的方面投鼠忌器。长期的话,对美国同样不看好,因为中国芯片工业正在迅速赶上。高端芯片对美国的依赖可能将长期存在,但这是Walmart包包和LV包包的差别,谁的市场更大?哪个才能支撑国民经济?这个不用多说。
结构性互补的问题不解决,贸易平衡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但美国经济的“去制造业化”才是美国的结构性经济问题,这个问题中国没法帮美国解决,要美国人自己解决。
从奥巴马的“再工业化”叫到特朗普的MAGA,看来美国人还没有从“说”转变到“做”。能转得过来吗?不知道。但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没有改变,手里要是有点钱了,不用光是不舒服的。往哪里用呢?从中国买买买!
中国会对美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但肯定不会是无条件的。有控制的开放正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秘诀。这方面,美中会继续交锋,没有悬念。美国要求中国政府不得用政府投资作为种子资金,促成、拉动新兴产业,必须“绝对按照市场规律”,这当然是虚伪的。美国所指的这些产业对中国而言是新兴产业,但对美国已经是成熟的领先产业。美国现在这些产业还领先于中国,正是早年政府拉动的结果。但中国政府要是现在就不得在这些领域拉动,那是逼着少体校小赤佬与奥运冠军同场竞赛,格杀勿论是没有悬念的。这也是中国不可能答应的。
如果10000亿确如彭博社报道是刘鹤带到美国的条件,就看特朗普有多急着要停战了。
特朗普现在三面楚歌,但铁票的支持依然如故。这是奇怪的政治现象,反映的是美国政治的高度分裂。特朗普的处境高度困呐,但说摇摇欲坠,是中国“趁你病要你命”的时刻,那还是言之过早。即使特朗普政府死翘翘了,也谈不到美国死翘翘。
特朗普对待解除自己困境的战术似乎像珍珠港后的日本,用四处出击、到处放火的办法迫使对手穷于应付,以争取时间。问题也是一样的:争取时间后干什么?
珍珠港之后,日本实际上没有明确的战略,争取时间是以观待变,弄到哪里是哪里。这样以战术作为战略的做法导致必然的失败。而且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后,根本不容日本以观待变,日本的战略空间迅速萎缩,从很快四处出击变为四处被动,最终战败。
美国的问题有两层个面。一个是特朗普层面,另一个是美国的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特朗普对剩下的两年(甚至剩下六年,如果他在2020年大选中再次当选)没有明确战略,大选时的口号到现在依然是口号,一点兑现的路线图都没有。不过,特朗普能把接下来两年总统有惊无险地干完,已经不容易了,还要求战略构想,可能是要求过高了。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两党轮换制本来就不利于稳定、持续的长期发展战略,现在两党恶斗,就更加不可能形成这样的战略了。这使得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政治动荡、经济停滞(尽管帐面上的虚涨可能还会继续)。
美国经济进入停滞了。GDP不是可靠的判断经济全局的依据,只是便于使用的单一指数。这对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尽管是出于不同的原因。美联储磨叽了十年才犹犹豫豫加了一点基准利率,就导致圣诞节前的惊涛骇浪,证明的不是美联储的莽撞,而是美国经济基础的脆弱。但道琼斯指数除了短暂暴跌外,还在一路增长。连美国GDP都在“高速”增长。可美国“去制造业化”带来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呢?还在继续恶化。
美国老是唧唧歪歪中国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其实美国才是更大的结构性经济问题。美国人是看到问题的。少数人清楚地认识到了问题,多数人清楚地感觉到了问题,但谁都说服不了谁,形成足够的合力来一起解决问题。说到底,谁都知道要壮士断腕,但要断的必须是别人的腕。
个人所得税是美国税入中的重要部分,比重远远大于中国。美国税务局的数据表明,在2016年,收入最高的10%的人缴纳了全国所得税的70%,2018年应该大体相同。这说明美国已经到了少数人花钱安抚多数人买太平的时代了。问题是社会福利只是纳税支出的一部分,其他用公共资源的国家建设也是要靠纳税支出的,但买不到太平其他一切免谈。难怪美国财政越来越紧张。
美国是靠壮大中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中产阶级没有严格定义,在亚当·斯密和马克思时代,糊口都有困难的佃农是贫穷阶级,“何不吃蛋糕”的贵族和大实业家是富有阶级,中间的所有人都是中产阶级,典型为匠人、商人等,现在也可很笼统地定义为“温饱有余”但还算不上富翁的人。
中产阶级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在美国,上到百万富翁,下到平民百姓,人人喜欢自称中产阶级。要是不提家产,相信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杰夫·比佐斯、伊隆·马斯克都情愿自称和被称为中产阶级,而不是超级富翁。但美国税务局的数据清清楚楚地显示,至少在经济层面,美国中产阶级的萎缩已经非常严重了,说消失可能都不为过。
中国崛起在经济上也是以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为特征的,尽管很多早已超过温饱的人依然不愿意自我认定为中产阶级。重建中产阶级是美国的当务之急,但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中产阶级不是靠“说”出来或者“炒”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也就是说,重建美国中产阶级的过程必定与美国“再工业化”(这里并非支持奥巴马,只是借用他的说法)相连,这也是结构性地消除美中贸易逆差的关键。美国只有真的拿出中国需要的大宗产品,才可能平衡美国需要的大量中国进口。但美国朝野缺乏可信、可行、有共识的战略。
美国方面一切照旧的话,美中贸易的结构性逆差还将长期存在。贸易战是没用的,经济、技术脱钩也是没用的,考克斯报告20年后,中国航天不仅没有被扼杀,反而成为美国人的羡慕,就是例证。
中国对平衡美中贸易一直是有诚意的。刘鹤在2018年5月在华盛顿就提出过详实的提议,但被自以为聪明的特朗普否决了。几个月贸易战下来,中国一点没有战败的意思,美国倒是越来越“有感觉”了。不管刘鹤是不是会带着10000亿去美国,中国对贸易战终战的诚意依旧,现在就看美国了。
要打要和,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