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的三四年和2019年初的简单展望_风闻
宁南山-宁南山官方账号-2019-01-20 09:00
三年前,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正式的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当然实际上,这些动作早就已经在实行了,这次会议只是将其重要性又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2014-2015年的中国是什么样?
一个是房地产库存猛增,
2014年9月,《中国证券报》的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截止到2014年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亿平米,这个数自2012年4月以来连续29个月保持上涨的态势。
而在2012年3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这个数字仅为3.0122亿平米,
在短短的2年多点的时间里面,全国房地产库存面积几近翻倍。
这个数字在其后继续增长,到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进一步增长到7.1853亿平方米,
我们和2012年的3亿平米待售面积比较下,可以看出其增长的惊人程度。
第二个是杠杆率高企,主要是企业杠杆率高企
杠杆率感觉是个很高端的词汇,但是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债务/GDP,2015年为227.4%,
不看金融的话,主要是实体经济三个部门的杠杆率,一个是政府,一个是居民,一个是非金融企业部门。
这其中政府和居民的杠杆率加起来都不如非金融企业多,
非金融企业不仅杠杆率最高,而且增速还是最快,
由2008年的95.2%增加到2015年的151.2%,几近翻倍.
我们注意下,227.4%的杠杆率里面,非金融企业就是151.2%,政府(中央+地方显性负债)和居民杠杆率加起来才76.2%。
也就是我们都很关注地方政府负债(显性和隐形),但其实非金融企业负债才是最大头。
我们看下图,来自《经济日报》刊登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
中国的整体杠杆率,2008年至2015年,这7年时间里杠杆率增长了86.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2个百分点。
背后的原因,是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四万亿计划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投资回报期较长的基建为主的项目,
同时四万亿计划明确提出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强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加强信贷支持这一条的本意是支持企业发展,因为在中国,企业借钱(也就是债务)的70%以上都是来自于银行信贷,但是大量企业在基建需求的刺激下,大量借贷投资建设到上游的重工业产能,造成了落后产能猛增,而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是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相反会造成企业亏损,直接导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猛增。
实际上,我国2008年-2015年的杠杆率迅猛增长,主要就来自于非金融企业部门,确切的说是来自于钢铁,煤炭,化工等过剩产能。
另外就是我国的政府杠杆率,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并不高,
但是由于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各种担保的存在,其实还存在大量的隐形债务。
比如为了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会成立一家公司来负责,
这家公司当然不会都用政府的财政收入,而是一定会通过借债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当然各种机构也肯定愿意买入。
因为基础设施虽然是一个投资时间长,收益回收慢的项目,
但是一个是有政府的信用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前景背书,另外一个是基础设施的投入,会通过地价和房价的上涨带来超额的收益,因此项目的盈利前景可能会很好。
举个例子,某城市成立一家公司,从事地铁线路的建设,这家公司当然不会都使用政府财政收入来投入,而是会通过发行债券或者借贷的形式,从银行,企业等筹措资金,投入到地铁和周边项目建设,尽管地铁本身是个不赚钱的基础设施,全国赚钱的地铁线路没几条,
但是会带来沿线的低价和房价上升,因此实现很好的盈利,甚至可以说是高利润。
当然,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会这么理想化的获取收益,各种政绩工程,各种拆了建建了拆的市政工程,以及从地价房价上涨收益不高的工程,总体来说收益率并不高,但是地方政府为了GDP增速的KPI,又会不断借新债维持经济增速,这也带来了地方债务的增长,并且日积月累。
另外一个是政府补贴和资助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很多地方,本身没有什么先进产业,而落后产业在全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又利润不佳,因此各个地方政府会产生博弈情绪,因为谁先退出,那么剩下的企业无疑会因为产能出清而收益。谁也不愿意退出,不得不继续维持补贴。
所以杠杆率下来一看,花自己钱又爱存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杠杆率最健康,
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最差,而政府的杠杆率在中间,所以化解企业债务是关键。
第三个是全国上下以空前的热情讨论污染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
2008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开始检测北京空气质量AQI(AirQuality Index), 不过一开始只是在推特上建立了一个叫做BeijingAir的账号,定时刷新和公布北京的AQI指数,当然了每小时公布一次数据,这是用软件程序实现的。
这个AQI,是以直径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为检测基础,也就是PM2.5.
不过刚开始的几年,这个账号发布的信息并没有太多被中国网友注意到。
当然了,2008年的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PM2.5
2010年11月21日,美国驻华使馆发现AQI读数超过了500,而美国空气质量标准(http://www.airnow.gov/index.cfm?action=aqibasics.aqi)中最高指数就是500,对500以上的情况没有对应的专业形容词描述,看下图,301-500的描述是Hazardous(有害的).
也许是编写推特发布程序的程序员也没有想到,所以用了crazy bad一个词来形容500以上指数的情况,导致BeijingAir的推特中出现了“Crazy bad”一词。
尽管美国使馆迅速删除了这一信息,并且改成了beyond index(爆表)一词,但这条推特所反映的空气污染问题,迅速的在各国驻华记者中引起共鸣,纷纷进行报道,并且空气污染问题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
但PM 2.5为代表的空气污染问题真正开始引爆中国网络,还是在2011年年底,
在上一年的推特事件中,有中国的程序员注意到了美国使馆发布在推特的北京空气污染信息,于是制作了APP,放在应用商店下载,供人查看北京PM 2.5数据。
手机APP软件的出现,为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国内网民开始下载APP查看空气污染情况。
2011年10月,潘石屹在微博上贴出了使用APP查看的北京空气质量信息,不定期的贴图,引起了大量转发,比如下面这条微博,转发就达到了5000条以上。
也是在2011年10月,微博上开始出现了专门转发美国大使馆发布的北京空气质量信息的账号“美帝使馆空气”,账号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发布北京PM2.5的指数。
账号简介也颇为搞笑:“美帝这种做法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请大家批判的观看”
2011年11月,在上任仅仅3个月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推动下,美国驻华大使馆开始在官网发布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更是直接让PM2.5进入中国视野,由于数据和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不一致,开始让中国公众产生了信任危机。因为公众的感受,是空气质量的确差。
当然不管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也有不少人指出美国的数据也未必正确,例如检测点数量太少,无法完整的体现北京的空气状况,但是无论如何,PM2.5成为2011年底中国新闻界和社交网络的最热门讨论之一。
当然中国官方的反应也很快,2011年底,中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结束,PM2.5首次被纳入空气质量监测指标,而在之前,中国对环境的检测主要是使用PM10,
中国官方也是有理由的,PM10是主要矛盾,颗粒度更小的PM2.5是次要矛盾,先把主要矛盾解决了,才能进入次要矛盾阶段。
2011年12月21日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
中国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环保部的举措:PM2.5全国分步实施监测并且实时公布,
其实施时间表是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开展PM2.5监测;
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
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环保部在2012年的预算都已经做好的情况下,又特别追加了预算,
当时一套PM2.5的监测设备最贵的是38万元,最便宜也要8万元一套,估算3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总投入要20多个亿,这笔钱主要用于PM2.5和臭氧还有一氧化碳三种监测设备的采购。
在2011年之后的几年,PM2.5成为中国社交网络上经久不衰的热门词汇,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例如2014年就有石家庄市民,拿着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数据状告环保局。
如果你经常看社交媒体,你应该会记得2015年的这张图,被网友戏称为寂静岭丧尸,在微博上大量转发。
当然了,进一步引爆中国网络的是2015年柴静的演讲《穹顶之下》,尽管只是在网上传播,但是全网观看量很轻松的创下了上亿的记录。
这是一部在传播力量上非常优秀的记录片,无需多言,你们即使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也一定参与和观看过网友关于这部记录片的争论。
我认为这部片子反应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包括片子里面提到对产能严重过剩,污染严重的产业例如钢铁厂仍然给予大量补贴维持其不要退市,这在经济上和环境保护上都不划算,我国后面搞的钢铁大量压缩产能实际上也是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排放权也是发展权,之后的大搞环保风暴,对就业,工厂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的确也可以感觉的到,所以这是一对动态的矛盾。
以上是几年前的中国面临的一些问题,
针对以上在企业和政府债务,房地产库存和环境污染得到空前社会关注等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从2014年-2015年,中国开始调整之旅。
1:2014年5****月,首次提出了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理念,
提出经济增速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降低地方政府的GDP考核KPI强度,缓解在经济增速的驱动下,大量举债投入各种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追求短期增长而不考虑长期回报率的动机,同时也可以缓解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地方经济不下滑,而竞相强行补贴过剩产能,导致落后产能长期不能出清退出市场的动机。
很多地方城市,为了达到中央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在中高端产业进展迟缓的情况下,会倾向于大搞市政,房地产和扩建现有产能刺激经济发展。
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为7.5%
2015年大幅下调到7%,2016年更是进一步提出了6.5%-7%的经济增长目标区间。
考核相对更加柔性化。
2**:采用各种方法刺激房地产市场,实现去库存。**
如果我们对2014年记忆比较清楚的话,应该记得直到2014年中,国内主要城市都处于限购的状态。
在去库存的压力下,2014年6月呼和浩特在全国率先公开取消了限购,
随后全国各个城市争相恐后的跟进,到2014年底,仅仅半年的时间里面,全国47个限购城市,共计42个城市取消限购,全国保留限购措施的,仅仅剩下北上广深+三亚5个城市。
同时央行开启了降息模式,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从6.55%下降到了6.15%。
这之后,央行连续的在2015年3月,2015年5月,2015年6月,2015年8月,2015年12月连续降息五次,在仅仅12个月多点的时间里,五年以上贷款利率降到只有4.9%了,大大降低了购房的成本。
同时各地方政府开启了各显神通的刺激买房的方式,
我老家县城为例子,
政府提出的政策是,买新房补贴200元一平米,买二手房补贴100元一平米。
同时为了刺激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
2015年6月30日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
该意见指出,实施三年计划,
2015-2017年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其中2015年58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其中2015年432万户)。
为了完成棚改任务,《意见》明确了四方面工作举措。
其中第一条就是:抓紧编制2015-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加快棚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这相当于国家财政出钱让三四线居民买房去库存。
我家也是这一轮棚改的受益者,我老家县城的老房子,位于国企的工业区,该国企早已破产倒闭,配套的房子也几近成了贫民窟,也至于在县城里面,只要你说自己住在这个地方,别人第一反应是,你们还住在那里啊?同时你心里能感受到他没有说出口的话,那就是你们家经济条件肯定不怎么样。
这个地方由于在县城的发展中,处于比较偏僻的位置,原本是拆迁改造无望的。
但是在棚改中成为了拆迁对象,原本市价只有2000一平米左右的老房子被拆掉,给予了5000元一平的补偿款,我父母可以说喜出望外了,于是转手又在县城比较好的位置买了房,因为这个时候,你要是买二手房,县政府又会补贴你大概一百元平米,买房实在是太和谐。
政府也从房地产的起飞获取了高额的收益,那就是卖地收入增加,到了全国卖地收入2017年历史性的突破了5万亿元。
3**:以煤炭和钢铁为核心,实现坚决的去产能,提升过剩产能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杠杆率。**
2016年2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一场声势浩大的去产能战役正式打响
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16+2017年全国钢铁行业完成去产能大约1.2亿吨,
煤炭部分2016+2017年也完成了4亿吨的产能清退。
2018年11月,按照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去产能执行坚决,十三五制定的五年压减煤炭产能5亿吨、粗钢产能1.5亿吨2018年就全部完成,比目标提前了2年。
我们对前几年鞍钢,武钢等公司的数万人大裁员还记忆犹新,
去产能的结果,也带来了钢铁行业利润大涨,实际上2018年钢铁公司的效益仍然很好。
以2018年8月30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发布的《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为例,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4005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142.7亿元,较前一年翻番。
中国宝武由原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在2016年联合重组而成,2017年是联合重组后的首个完整年度,2017年底中国宝武目前员工数量17.7万人,较2016年减少1.3万人,降幅为6.84%。
2018年上半年,宝武集团的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半年利润就达到了138.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9.1%,彻底享受了去产能红利。
4**:配合去落后产能,以及解决公众关心的PM2.5****大气污染问题,开始了环保风暴**
环保风暴是一石二鸟,既可以解决国民关切的污染问题,又可以是去产能的绝好推手。
2016年开始,中国的环保风暴开始猛刮,
环境执法力度明显加大,这一年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 12.4 万余份,罚款 66.3 亿元,比 2015 年分别增长 28% 和 56%;
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共 22730 件,同比增长 93%。
2017年,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 件 23.3 万件,罚款金额 115.8亿元,比起2016年竟然出现了几乎100%的增长,比起2014 年更是增长265%,也就是变成了2014年的3倍多。
另外各种犯罪案件数量也出现了剧增,
其中适用查封、扣押案件18332件,同比增长84%;
适用限产、停产案件8756件,同比增长54%;
移送行政拘留案件8604件,同比增长112.9%;
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736件,同比增长35%。
在各种强硬的执行下,我国大气污染逐渐有所好转,
例如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2017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20.5%。
现在中国各城市都建立了AQI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系统,你可以随时在生态环境部网站上查看当日数据,也可以通过APP查看所在城市数据。
5**:降成本,这是对应三去一降一补中的降**
这个主要是减税,减少和取消各种事业型收费,降低物流费用等等。
例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上类似这样的减免在之后一直得到延续。
再比如取消,减少和降低各种事业性收费,比如我们最熟悉的结婚证9元工本费,就取消了。实际上对企业而言,各种各样的收费多如牛毛。
你想下,我们作为老百姓,你领取驾照,参加驾照考试,办理港澳通行证,办理护照,参加四六级考试,参加各种在职学历进修考试,开车违章,是不是都要交钱给国家?
这里面有没有因为制度原因而多收的钱?当然有,个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企业?
比如说企业去注册商标,以前是收费的,企业进行房屋转让,政府也是要收手续费的,
还有卫生检测费等等各种名目,在这几年都相继取消了很大一部分。
再比如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
2018年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增值税税率由原先的17%、11%调整为16%、10%。在2018年5月1日之后开始执行。
另外还有一个补短板,这个主要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很显然是长期的任务,
我国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这几年境外代购和境外旅游强力兴起,造成大量的服务贸易逆差,而且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通过货物贸易得到的顺差,在大量被服务贸易逆差吞噬。这显然是需要改变的,海南岛的改革就是试图改变这个局面的举措之一。
三去一降一补,到目前的结果是什么呢?存在哪些问题?
2018年12月2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中期评估的专题调研报告。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
一是去产能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累计退出钢铁产能1.45亿吨以上,煤炭产能前两年累计退出5.4亿吨。工业产能利用率2017年回升到77%。
二是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宏观杠杆率企稳,2018年6月末保持在去年底249%的水平。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2018年8****月末降至56.6%。
三是去库存已见成效。截至2018年8月末,全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去化周期在18个月以内的有281个,绝大多数已经回归到合理区间。
四是降成本持续发力。连续三年减税降费均超过1万亿元,两年半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1.5个百分点。2018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下降0.35元。
以上是官方的说法,我们仔细的看下三去一降一补的大政策执行情况:
1:这里面做的最好的是去产能,但是造成了主要是民营企业原材料和环保成本上升。
去产能到2018年,已经完全的提前完成了目标,上游企业的利润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提高。但是带来的负面效果,主要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猛增,提高了下游企业的负担,2018年我国企业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上游的钢铁,化工,采矿等行业,而且基本是国有企业。
这就造成了利润分配不均匀的问题。给下游的民营企业造成了困难。
我在上一篇文章也写过,
中国人民银行固定每个季度都会对5000户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指数越高说明原材料涨价的企业越多,
这个指数从2016年Q1开始就逐步上升,而且非常迅速,
2016年的4个季度分别为:47.6, 54.9,56.7,63.1
2017年的4个季度分别为:68.0,62.9,65.4, 68.6
2018年4个季度分别为:66.1, 64.8,64.3,63.1
另外配合去产能,以及解决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关切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刮起的环保风暴,虽然客观上大大的减轻了环境污染,看见蓝天的次数增多了,但是强硬的执行和推动也加剧了民营企业的成本上升。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舍弗勒事件,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大型德企,
其在中国区的年销售额高达180亿人民币。
2017年9月14日,该公司向上海经信委及浦东新区等发函求助,称其原材料供应商上海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因环保问题,在9月10日被实施了“断电停产,拆除相关生产设备”的处罚。
公司面临供货危机,并称此问题将导致49家车企、200多款汽车或因此停产3个月,其中在浦东生产的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和别克品牌的几个车型,包括凯迪拉克ATS, XTS和CT6,别克新君威,新君越,新GL8,上汽荣威RX5都将面临停产的影响。称理论上会造成中国300多万辆汽车减产,相当于3000亿元的产值损失,还称“局势十万火急,恳请给予3个月切换供应商的缓冲期”。
舍弗勒的上游供应商界龙金属拉丝有限公司,因为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长期存在大气和废水超标排放问题,且不符合浦东新区产业定位,早在2016年12月就被列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淘汰关闭类”名单,明确于2017年9月底前实施关闭。
尽管有人认为舍弗勒发函求助,就是要借舆论向相关部门和地方施压,包括其3000亿人民币损失的算法有夸大的嫌疑,但是其供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汽车产业的生产的确是事实,之后政府也进行了柔性处理。
2**:去库存也取得很大进展,但是造成了房价飙升,社会贫富分化,劳动所得不如资本所得的问题,居民负债不断上升。**
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1853亿平方米,
2016年末,这个数字下降到了6.9539亿平方米
2017年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亿平方米,比上年末大幅减少10616万平方米
2018年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进一步下降为5.2627亿平方米,比起最高峰期下降了25%以上,总体已经比较安全。
去库存主要依靠我国老百姓来完成,通过大量房屋的出售来降库存,也很好的利用了市场“越涨越买”的心理,
其负面结果就是全国性房价猛涨,造成了全国居民的财富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房子越多的人获益越多的情况,而拥有多套房的人,恰恰又是富人群体。
我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2015年处于稳步下降的进步态势,但是在2015年开始突然掉头向上,贫富差距再次扩大,房价猛涨功不可没,以深圳为例,2014年至今房价翻了一倍,
但凡有商品房的人,在这轮涨价中动辄资产价格就增长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而那些在2014年之前没有在深圳买房的年轻人,显然是被拉开了差距。
背后的原因,就是房价的猛涨,造成了劳动所得不如资本所得,年轻人通过劳动年薪20万元,不如房东躺着2年就涨了200万元。
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尽管老百姓支付了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房屋去库存,但是由于房价上涨剧烈,在付出了更多资金成本的情况下,人均居住面积却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和改善。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错过了2015年去库存之前的买房机会,
到2017年和2018年才上车的,买到的房子普遍性的变小了,住的更拥挤,而多付出的资金成本,都进了业主的腰包,这是不合理的,不是双赢的结果。
3**:去杠杆只是出现了增速企稳,并没有出现显著下降,相比去产能和去库存,要逊色很多,**
原因为居民和民营企业杠杆率反而出现了上升。
杠杆率其实就是负债,
我国从2008年-2015年,平均每年杠杆率上身12个百分点,在2016年和2017年出现增速大幅下降,注意是增速下降,总体杠杆率仍然在增长中。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2018年7月4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稳杠杆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杠杆率比2016年高2.4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比2017年高0.9个百分点,当然好事是增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
企业部门杠杆率总体出现下降, 但民营企业杠杆率在大幅增加
2017年企业部门杠杆率比2016年小幅下降1.4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净下降,2018年一季度企业部门杠杆率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企业部门杠杆率比2017年有小幅下降。
但是这里面明显出现了分化,上游去产能的国有企业,资产和利润大幅上升,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2018年5月为59.5%,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而本来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却有所提高,2018年5月分别为53.8%、55.8%,比上年同期高0.1和3.9个百分点。
请注意私营企业的杠杆率,也就是负债在大幅增加。
住户部门杠杆率由于房价问题继续上升,虽然增速放缓,
2017年住户部门杠杆率比2016年上升4.1个百分点,
2018年一季度继续上升1个百分点,呈现继续上升的势头,
尽管截至2018年5月末,居民贷款增速连续13个月回落,从2017年4月的峰值24.7%降至今年5月的19.3%,但是增速依然可观。
也就是我国居民的总体负债在2018年还是在继续上升,虽然官方总是强调居民的债务安全可控,是最安全的,比如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日本住户部门杠杆率分别为78.7%、57.4%,均高于我国水平。
但是我国居民的杠杆率加的并不均匀,主要是加在了2014年以后买房的人群身上,以年轻人为主。
三大实体部门,非金融企业,政府和居民,这几年来居民杠杆率上升最多,原因就是居民为房地产去库存而背上了大量债务。
但是我想说,继续严控房价,“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我国老百姓手里的钱,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稳定器,如果把负债最安全的居民,也搞成高杠杆率,那么应对危机的抵抗能力将会极其弱小。
我国隔壁的日本,政府深陷于老龄化带来的高额社保支出,负债率逐渐上升,
能够一直运转到今天,还是因为日本老百姓手里有钱,能够一直借债给日本政府保持运转。
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回落。
2017年政府部门杠杆率比2016年低0.4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回落,
2018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0.7个百分点。
尤其是地方政府杠杆率有所下降,2017年为19.9%,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
当然这是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
所以,根据刘世锦的讲话,居民和民营企业的杠杆率仍然在继续较快上升。
除此之外,我们再看社科院的去杠杆报告,结果是类似的,居民和民营企业杠杆率提升最多。
2018年第三季度末,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43.4%,上升了1.3个百分点。
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3个季度累计上升了3.2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继续下降,从157.0%下降到154.5%;
其中私营工业企业加杠杆趋势明显,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年末的51.6%上升至56.1%;
国企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从2017年年末的65.7%回落至65.0%。
所以总的来说,三去(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工作尽管进度各有不同,但是总的都进入了企稳的阶段。
其中去产能可以说提前完成,房地产库存也比峰值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杠杆率结束了高增长,进入了企稳的阶段
**很明显看的出来,按照成果来排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无怪乎发改委主任在2018年12月的评估会上,
对去产能的评价是“成效显著”,
对去库存的评价是“已见成效”,
对去杠杆的评价是“稳步推进”
这三项动作的推进,虽然化解了过剩产能风险,大大降低了房地产库存,同时也降低了上游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但是民营企业和居民的负债都出现了上升。
因此这个债务是个转移的过程。
除此之外就是降成本,这个进展也并不顺利,
实际上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成本上升是很快的
尽管我国这几年推行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
比如大力推广营改增,比如对小微企业提高起征点,
比如2018年5月1日增值税下调,
比如陆续取消相当大一部分的对企业事业性收费,
但是从总体来说,并没能阻止民营企业的成本上升---从民营企业不断上升的杠杆率就可以看出来。
背后的原因,一个就是前面的一个是去产能和环保风暴
上游去产能带来下游民营企业的成本上升,环保风暴也造成企业成本大幅增加。
其他就是融资难之类的老问题了。
一个是社保和税收规范化,我们看数字就知道了,
我国的社保规范化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覆盖面越来越广,征缴力度越来越强,其结果就是企业社保支出猛增。
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76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
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6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2016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0112亿元,比上年增长8.1%
2017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843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2018年1-11月,全国社保基金收入为69160亿元,同比增长20.6%****。
2017年和2018****年在基数增大的情况下,反而出现了惊人的加速增长。
税收也是类似的,2018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4%。
因此从三去一降一补来看,目前民营企业和居民总体最为受伤,都出现了负债上升的情况。
所以2019年继续推动给民营企业和居民减税的主轴。
例如2019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
例如大幅放宽可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
对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100万元到300万元的部分分别减按25%、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使税负降至5%和10%,
**这一优惠将覆盖95%****以上的纳税企业,其中98%**为民营企业;
为弥补因减税降费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
政策实施日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实施三年,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
**这个2000亿的减税,相对于2018年一万多亿元的社保增加,以及超过一万亿元的税收增加,力度肯定还是不够的,2019年增值税和社保费率,肯定还会继续下调,使得2019年总减税规模达到万亿元的级别,以降低民营企业的负担,对冲社保+****税收+****上游去产能+****环保+**融资成本高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除此之外,就是对居民的减税了,我们都很关注,
从2018年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上调到5000元,
同时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了个税抵扣,起征点会上升到7000甚至是超过9000元。
不过我更关注的是年终奖,因为工资起征点上调,缴税肯定是减少的,但是如果年终奖改成按照年综合所得征税,那年终奖的征税反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增加的。
举个例子,在个税改革之前,你年终奖1.44万元,平均每个月1200元,落在3500元-5000元这个1500元之内的区间,税率只有3%。
在个税改革之后,你年终奖假设还是1.44万元,那就是和你的年工资总额相加来看税率,
看下图的税率表,
9.6万及以下:税率3%;
9.6万以上到20.4万,税率10%;
以此类推
也就是除非你的年工资总额相加低于6万元(起征点)+3.6万=9.6万元,这样税率还是3%,如果你年工资所得假设是15万元,你这个1.44万元就要按照10%征税了。
如果你是更高收入者,显然你的年终奖征税税率会更高,比如你要是年工资总和为40万,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25%的税率区间了,你这1.44万元就要按照25%税率征税。
不过2018年12月27日晚,我国税务总局已经明确,年终奖仍然按照以前的方法计税,这样实际上年终奖也享受到了减税,而且要持续三年,从2019-2021年,这就相当给力了。
也就是减免个税,从低收入者到高收入者,实现了100%的减税覆盖,你的个税缴纳一定会减少。
另外我们也注意,按照现在的算法,1月份的工资到账肯定会变多,因为减税了,但是到2月份,你会发现到手工资会比1月份少一点?
原因为每年从1月到12月,随着年累计工资收入的增加,每个月扣的税的金额相比1月份是递增的,当然也不需要担心,总体而言每年缴纳个税肯定是减少。
综合所述,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是有成效的,
1:成功的实现了房地产去库存,以及去煤钢为代表的过剩产能,极大的的消化了经济风险。
2:我国社保和税收规范化实现了强力的推进,尤其是社保规范化,我国享受单位缴纳社保福利的就业人口在越来越多,这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好事。我国如果永远处于社保都不能实现全民覆盖,征税水平永远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的能力,以后怎么迈入发达国家?
现在的中国,依然有大把的企业和岗位没有规范化的缴纳税收,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保,向社保全民覆盖和规范缴纳的方向前进,是必须的道路。
3: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客观上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仅仅从直观上感受,我国不少城市蓝天的次数确实增加了不少,一些原本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通过落后产能淘汰,小工厂和作坊式工厂的执法,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逐步得到扭转。这几年有没有居民从中受益,减少了因为环境污染致病?我想肯定是有的。
目前的中国环境保护,还谈不上让人完全满意,还需要不断推进。
在可见的未来,环保不会放松太多,在201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三大攻坚战被继续强调要执行,环保就是其中之一。(其余两个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转型不是没有代价,那就是民营企业和居民的负债和成本持续而快速的上升,
以社保为例,国企征缴本来就比较规范,而大量的小微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则差得多,因此社保规范化带来社保收入猛增,实际上民营企业增加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对中小型的民企,小微民企,压力会很大。
而老百姓的成本,主要就是房贷和房租了。
因此在2019****年给民营企业和居民减负必然是主旋律,
个税和增值税,社保一起,将会是2019****年减税降成本的三个主轴。
个税就是起征点上调,年终奖保持缴纳方式不变,以及各种抵扣;
增值税和社保费率预计都会下调,对冲税收和社保缴纳规范化带来的增收过快。
但从更长期的来看,三个大挑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直接生活水平,
也是我最为关注的三个问题,也是希望我们能尽快扭转的,
一个是生育率降低带来的老龄化,社保支出这几年保持几乎20%的增长,而且还将持续。
这个支出将是惊人的,我们对比下就知道了,2018年1-8月我国社保支出超过四万亿元,达到4.1136万亿元,增长达到18.49%,全年估计超过六万亿元,社保里面养老+医疗占了超过90%。
而我国研发投入,2017年为1.76万亿元,增长12.3%,不管是体量还是增速都没有办法和社保比较。
一个是从土地财政为主体到以房产税为主体的转变,房地产现在给中国年轻人带来的痛苦指数太高。
土地开发管制和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总是倾向于压缩土地供给,抬高房价,
拥有多套房的富人个体成为最大受益者,而实际上富人个体应该是最大的贡献者才对。
税收就符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原则,挣得越多,资产越多,缴纳的税越多,这个方式比土地财政要健康的多,也更有利于共同富裕,也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无房一族,包括城市贫民,县城,小镇和农村进城的青年,
城市房价越高,他们之中能否翻越这种大山的人就越少,
这不利于实现把农村中国变成城市中国的最终目标,不利于共同富裕,不符合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房价应该稳定,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即让人能够去奋斗,又能让人看得到希望。这些年我国百姓生活水平在各个方面都有提高,唯独在很多地方,老百姓居住面积和条件停滞不前甚至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这跟严格的居住用地供给管制制度是有关系的。
发展房地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水平,不能本末倒置。
以深圳为例,这几年年轻新购房者的购房平均面积明显的在往下掉,
年轻人买到的房子越来越小。
而那些原本普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努力也买得起的小区房子,因为房价的猛涨,越来越多的变成只在富人圈流转,在城市里面形成鲜明的富人居住地域性,造成了阶层固化。
另外就是土地财政不能持续的增收,
我国城市化率在越来越高,年轻人口在减少,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流出压力,地方政府继续依赖一次性的卖地收入来实现收入增长将越来越困难,I
这需要尽快改革土地制度,开征房产税,逐步的降低土地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到合理区间。
同时也调整了穷人,中产到富人的贡献比例。
另外一个就是对人均居住面积较小的大城市,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和房产税相互配合,
通过加大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的供给,减少房东将房产税通过房租形式转嫁给租客因素,
同时实现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老百姓居住的房子面积提高,不只是老百姓居住条件改善了,也把房产税征税的基数和面积增加了,而且可以有效的刺激消费。
第三个是先进产业的崛起。
我们可能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广大地方政府,总是喜欢补贴落后产能,总是喜欢上马过剩产能,为什么总是喜欢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经济增长,难道就不能多投钱到先进产能吗?
投入到先进产业,回报的利润远比传统过剩产能产业高,而且跟一次性的土地收入比,
先进产业的贡献利润和GDP是持续的,长期的,快速增长的。
各个地方政府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实际上也在努力投钱和拉拢先进产业到本地设厂,
然而我国目前先进产业占国民经济比例并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大,也就是只靠所谓的新动能,还达不到拉动大车快速增长的作用。
下图是2018年7月,我国全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占比,仅仅为13%。
就算高技术制造业以15%的极高速度增长,也就是贡献不到1个点多点的增速。
更何况高技术制造业,在全国的分布极不平衡,我以前的文章写过,全国一大半的高端产业集中在北上广深+成都南京武汉杭州等十几个大城市。
我国大量的城市,可以说一座高技术工厂都没有,当然要靠基建,房地产,传统中低端工业,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大杀器。
以上三点,应该说先进产业总体进展顺利,
人口政策和房产税预计在2019年-2020年也会有重大调整。
总的来说,今年已经或者预计将会进行的给民营企业减税,降低社保名义费率,降低全国居民个税等是小改革,可以有效的促进居民消费和增加民企效益。
而人口政策和房产税是大改革,也难得多,需要有强硬的改革者来推进,
而在过去的几年,尽快总体改革进展速度让人觉得缓慢,但是能感觉到推动的态度和力量是坚决的,一旦成功,将会是中国发展的又一重大转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