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南方养老金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_风闻
今天敲钟人不来-2019-01-21 11:30
摘要: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减税要有配套改革,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
经济观察网见习记者吴小飞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罕见的谈到了减税降费,并建议尽快提升养老金统筹机制,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
贾康称,在全面“营(业税)改增(增值税)”之后,中国的第一大税——增值税,需要进一步降低。企业和民众的诉求也非常明显,中国要降税当然绕不开这第一大税。此外,企业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企业所得税,国务院给出的减税安排,也主要侧重于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贾康认为,光减税还不够,企业和社会层面的负担,很多是税外的。减税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险一金”怎么降低,个税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费用问题等,必须赶快把标准缴费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养老金缴费率往下调。落实到具体,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就可以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这种改革是要突破原有既得利益的阻碍,需迈出实际步伐,趁势把税和非税联动的配套改革做好。”
贾康还透露,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财政改革三大任务的优先顺序已发生变化,财政体制的理顺成为首要任务。
贾康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审批的第一项改革方案就是财政税收的配套改革,明确指出三大改革任务:预算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体制关系的改革。当时还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表,即财税改革重点和基本的事情,到2016年要做出来。“很遗憾,在改革深水区的种种条件制约之下,到现在为止,也不能说‘三中全会’之后政治局审批通过的财税配套改革方案中重点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理顺财政体制方面,中央要求要塑造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制度安排。贾康表示,从财政和经济的理论视角讲,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优化政府和市场主体,以及公共权力主体和公民、纳税人间的分配关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公权体系和公民,三大基本经济关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
其次是税制改革。贾康强调,税制改革的重点是构建地方税体系,在实际生活中,地方近年一直关注的基层财政困难、隐性负债问题、以及所谓土地财政等问题,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有关。
对前述问题的解决,贾康表示,基本思路可以勾画为:要从中央到地方,理顺体制的源头。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以清晰的法规形式对行政体系授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得到授权以后,形成清晰的政府职能。与事权对应的,是可操作的、与预算科目可一一对接的支出责任。在操作层级上,不应能延续过去的五级框架,应该实现中央、省、市县三层框架。
最后是预算改革。贾康认为,预算改革在推进中,除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让社会各界越来越能够知道政府预算的信息所代表的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重点之外,在具体的管理形式上,必须攻坚克难,把三年滚动预算,从中央到地方运转起来。他表示,预算机构必须要有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考虑三年时间段内财源和支出的各种变量、要素,以偏差较小的预测结果作为依据,才能编制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预测。“老百姓批评了多年的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这里的技术原因、管理原因,跟过去只有每一年度的预算运行计划直接相关,我们必须突破这样的局限。预算改革怎么全面计入绩效管理,这将是比较艰辛的探索过程。”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