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港版《三块广告牌》,其实是《大富之家》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44899-2019-01-21 11:05
本文主笔阿辉
【娱理专栏】阿辉冰室
——————
《家和万事惊》在电影局立项的时候,我望着故事梗概,眯起了眼睛:这不就是香港的《三块广告牌》?
事实证明两者也确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例如广告牌这个核心要素;又如,人与人之间看起来是对立的,可所有的焦虑、暴力还是会被人情温柔化解。
当然,《家和万事惊》是1993年就写好的剧本,所谓相似也是评论角度的看法。
其实《家和万事惊》想要表现的东西更多,比如长期存在的香港住房问题,这是张达明1993年就开始关注的话题。到如今,已经能够深深引起内地观众的共鸣。
还有香港行政机构的冗杂,效率低下,这跟我们之前看的香港职业剧表现出来的完全不同;中年人焦虑无力,青年人无法在现实中找到依托,缺乏上升通道。
在这些问题里面,有些起到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比如讽刺行政流程的不合理,揭露租房灰色地带造成的安全隐患…
但有些问题浅尝辄止了,比如事件最终的解决方案真的合理吗?青年人逃避现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去面对中年危机以及老年的尊严全无?
电影里没有答案的。
很多人说《家和万事惊》是喜剧版的《维多利亚一号》,但《维多利亚一号》剖析了住房问题对人性的扭曲,是血淋淋的。《家和万事惊》没有那么强大的批判力度。
《家和万事惊》是什么样的呢,它说的每件事都戳中你的痛点,然后告诉你,捱着吧,还能怎么着呢?
好多这种生活片,说了好多生活的问题,最后的结论也都是这样:算了吧。比如杨德昌的《一一》里面,吴念真说的那句“再活一次,真没那个必要”。
所以,从电影里去找方法论,是有点为难自己和创作者的。所以我能原谅他们一家人高喊口号,把一个社会问题归结到亲情无价的主题上来。毕竟生活怎么过下去,谁能有答案呢?只能勉励你慷慨激昂呗。
有一天我重新看了一部香港经典的贺岁片《大富之家》,再想起另一部齐名的港产家庭喜剧《家有喜事92》,类似的还有《富贵逼人》。
发现我误会了《家和万事惊》,它其实还是在港式家庭喜剧的传统里。
上述那几部经典的家庭喜剧,模式都差不多,一个大家庭,成员各有问题,甚至心存芥蒂,但一件共同的事情,会让他们重新联结在一起——
《大富之家》的向心力是过年,《家有喜事92》的中心事件是喜事,《富贵逼人》的导火索则是突如其来的财富。
《家有喜事92》剧照
《家和万事惊》只不过把起因换成了一块广告牌,再顺应时代变化,增加了许多针砭时弊的东西,核心还是九十年代的那些东西。所以我们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久违的轻松快乐。
这些年香港的声音非常嘈杂,有时候甚至充满戾气,我们很难在香港电影里,找回当年黄金时代的那种简单的快乐。
但《家和万事惊》还能保有九十年代的传统,表现了那么多社会痛点,却没有苦大仇深,把苦x的事情笑着说出来,这不就是狮子山下的乐观精神嘛!
我喜欢这部电影对世界的温柔,即便是最大的反派,也只不过是一个缺乏爱的失意人,那些好像永远无法和解的邻居们,其实都有他们的困境。
《家和万事惊》是因张达明而起,关于他抗癌多年的故事,已无需赘述。我看着他为了宣传这部电影到全国各地宣传的照片,感受到了他的满足。毕竟话剧的步伐有限,电影可以把他的作品带去更多的地方。
我还想说,整部电影最好笑的点是黄秋生奉献的,你有多久没有在内地银幕上见到这位大叔的风骚演出了?
《家和万事惊》的阵容强大,但在如今的内地市场,它始终还是一部小片。港片式微,我们很难被它们包围了,但是可以主动去找到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