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如厕史:在飞机上优雅的上厕所有多难?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60214-2019-01-22 15:52
【宇宙网红中心·本期导读】
早年间直排空中的飞机厕所,随着技术的进步才有了现在的内置厕所。简单来看飞机上排泄装置的艰辛进化历程。
文 / 幽灵校长
在21世纪的今天,相信大家对飞机都不陌生。长距离的出差,跨国旅行都离不开高速便捷的飞机。
但对老一辈来说,他们对飞机的有些地方还很陌生。
比如我同学的二大爷李叔就曾闹出一次笑话。他跟老伴第一次坐飞机旅游的时候就一直不敢上厕所。
人有三急,李叔下飞机的时候脸都憋红了。接机的同学就问李叔为什么不上厕所,李叔说:火车上的厕所撒到满铁轨都是,在飞机上上厕所还不弄个天女散花,砸到下面的花花草草多不好。
我这同学听了李叔这话自然是哭笑不得,只好赶紧带他去机场的厕所。
其实李叔并不是瞎担心,早年间还真有直排空中的飞机厕所,后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才有了现在的内置厕所。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飞机厕所发展的艰辛历程。
飞机第一次遭遇如厕问题是在一战期间。1917年,德国人制造了能够轰炸伦敦的戈塔G重型轰炸机。在几小时的航程中机组人员往往要面临内急问题。于是,德军飞行员把夜壶带上了飞机,用完之后直接掷入空中问候下方的伦敦市民。
战后民航业开始发展,谁能更好的解决民航如厕问题谁就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最早的民航厕所于1921年出现在意大利水上客机卡普罗尼Ca.60上。但可惜的是这个大块头在首飞中仅爬升了18米便坠毁,第一个飞机上的厕所也因此损毁。
早期的飞机厕所都很简单粗暴:他们把漏斗接在管子上,然后直通飞机外部排放。比如1937年的这架英国“斯特兰拉尔”水上飞机,客舱里就有一个“直排厕所”。
在上面,你可以亲身感受到高空气流对屁屁的亲切抚慰,那种酸爽绝对让人终生难忘。不过最惨的可能还是飞机下面被屎尿砸到的人。
到了二战时期,飞机的性能向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为了保证在高空中“放水”的乘员不被冻伤,飞机设计师们也对厕所进行了改进,马桶首次替代漏斗出现在飞机上。专用的马桶可以在用完之后密闭,再由专门的机员把桶洗刷干净
但这只是民航飞机上的改观,军用作战飞机的如厕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优雅的英国绅士们在“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上安装了马桶。
但是该马桶无法冲水,只能靠蓝色化学药片进行分解然后随重力排外。在整个分解过程中马桶会排出刺鼻的气味,非常影响战斗人员的心情。
而且更惨的是当飞机进入战斗状态时,马桶中的排泄物不能依靠重力排出,他们会排在轰炸机里,弄得到处都是,让战斗人员发疯。
所以当英军轰炸德军目标时总会故意把马桶投给下方的德国人:真是天道好轮回,叫你一战用尿壶砸我,这次让你尝尝马桶的味道。
军用飞机上的排泄装置视飞机大小和先进程度有复杂和简单多种形态。相对来说,比较重视人机工程学的西方轰炸机、预警机、战斗机会尽可能地配备干净的隔舱马桶和压力尿袋。
而俄国人往往不太讲究,如图-95那样庞大的轰炸机,马桶仅仅是座椅后的简单陈设。如厕人员会在机组众目睽睽之下解手,到了苏-34这种战轰机上就只装备了相同的夜壶。
二战之后,飞机进入了大客机民航时代。现在的客机能乘坐上百人,而且随着飞机越飞越高,低气压环境让人身体不适,增压型客舱出现了。
增压型客舱要求密闭整个舱室壳体不能发生气压泄露,这就带动了航空厕所的革命。厕所将不再直排空中而必须内置在飞机里。
因此,1970年代开始,飞机厕所使用电动泵冲水,冲水时添加了蓝色液体除臭剂以分解固体废物、除掉异味。但除臭剂有时会发生泄漏,导致污水排到机舱外。
流到外面的污水遇上低温就会成为蓝色的冰。这些冰一般都会分解,但也有过坠落伤人的案例, 2016年,一块蓝冰砸中了印度一间民房的屋顶,造成了一名女性严重受伤。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央视《走进科学》的一期节目中,蓝冰砸中了河北的一座农舍,而当地的老人还抱了几块蓝冰放在冰箱里冻着吃,认为包治百病。真不知道这位大爷知道蓝冰就是化学处理过的屎尿后会作何感想。
其实,解决蓝冰问题更好的方法在1976年就已经出现:美国发明家肯普尔发明了真空马桶,飞机马桶不再需要大量液体除臭剂。只要按下冲水按钮后,真空马桶的污水管阀门就会打开,通过气压差将污物吸到机舱内的化学存储箱中。
仅需要少量水和化学药品就能冲刷马桶。在这种厕所中如厕,既不用担心大风吹裤裆也不用担心异味满天飞,既环保又舒适。等到飞机着陆后,地勤人员再将满是蓝色液体和污物的化学存储箱抽干即可。
飞机马桶看似简单,却凝聚了航空业数十年的心血,通过不断改进才趋于完善。飞行马桶也包含着民航业“顾客至上”的服务心态。更体现着技术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当下次我坐飞机的时候一定会饱含申请的望着马桶深深的鞠上一躬。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 宇宙网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