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子酒:一段让英格兰“沉醉”的历史_风闻
中国国家历史-《中国国家历史》官方账号-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2019-01-22 07:11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杜松子酒热潮”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时期的特殊现象,其本质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产物。最终,还是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
18世纪上半叶,一股杜松子酒的热潮席卷了伦敦和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随着这股热潮一同而来的,是诸多前所未见的社会现象,如社会上到处都是“赤身露体”的酒鬼,酒贩子鼓捣出的外形像猫的“自动售货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在这种为酒而疯狂的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上图:英国艺术家威廉·荷加斯在1751年创作的一幅版画,名为《杜松子酒小巷》,表现的是因杜松子酒流行而遍地醉鬼的情形。
时代背景
酒,尤其是需要一定蒸馏技术以提高酒精浓度的烈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偏居欧洲西北角的英国也不例外。虽然英国人大约在公元10世纪就掌握了酿酒技术,在15世纪还发明了威士忌,但直到17世纪,烈酒仍是英国市面上非常新奇和紧俏的商品。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曾一次购买了几桶威士忌,让大约1500个宫廷里的人喝了个痛快。上流社会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想而知:据记载,在1600年左右,全英格兰只有伦敦郊外的一家酒吧出售烈性酒。
上图: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1488年至1513年在位。在16世纪,只有非常有钱的人才能喝的起烈性酒,就连国王詹姆斯四世一次也只能买上几桶威士忌。
之后,大约到18世纪初,也就是1700年前后,烈酒终于开始大量上市。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有很多,有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荷兰人带来了杜松子酒的酿造技术,并将大批酿酒作坊搬到了英国,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也鼓励饮用杜松子酒。于是乎,以杜松子酒为主的烈酒一时间突然变得能被普通伦敦人消费得起了,而当时的历史背景更是让伦敦人需要“借酒浇愁”:17与18世纪之交是英国城市化的一段重要时期,当时,全英格兰的穷人蜂拥来到伦敦,以寻找那“铺满黄金的街道”和抓住18世纪头10年的投机热潮(这一热潮最终导致了“英国南海公司泡沫”,其与“密西西比泡沫”和“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三大经济泡沫”),却发现街道上满是泥土,也找不到工作。此时伦敦的人口已达60万,而在当时的英格兰,除伦敦外只有两座城市的人口超过20万。在伦敦这座庞大而冷漠的城市中,犯罪远比有着种种道德约束的乡下猖獗,人们也不像小城镇里那样都知道别人从事什么营生,这里没有任何救济和福利,也没有帮助穷人的教区,更没有能照顾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唯一拥有的,是杜松子酒。
对酒的疯狂在穷人中蔓延开来
**无奈加上绝望,使喝杜松子酒的狂热席卷了下层阶级。**一文不名的穷人,而且往往是无家可归者在伦敦这座城市里徘徊,用酗酒的方式化解他们的悲伤——连同悲伤一起消失的,是他们的衣服,因为穷人们只有卖掉衣服才有钱买酒。要知道,在工业革命和棉纺厂如雨后春笋般布满英格兰北部之前(这要等到一个世纪之后),布料是非常昂贵的。对两手空空又难找工作的穷人而言,如果真的需要“快钱”的话,唯一可卖的东西就是身上那套行头——前提是他先得有件衣服。这也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大街上有很多“赤身露体”的酒鬼。
上图:18世纪英国酒贩子的形象。
在这场“杜松子酒热潮”中,为了能买到一杯酒,发生了无数悲惨的事件,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朱迪思·迪福尔案”。迪福尔是一位守寡的年轻女子,还带着一个女儿。她女儿玛丽已经得到了教区设立的贫民习艺所的照顾,还得到了一套漂亮的新衣服。然而,1734年1月的一个星期天,迪福尔带着玛丽出去了,之后玛丽便再也没有回家。真实情况是,酒鬼迪福尔勒死了自己的孩子,卖掉了她的新衣服,只是为了去买酒。
“朱迪思·迪福尔案”在当时引发了公众的轰动,刨去个人因素,人们也开始正视这位母亲的悲惨生活:她很穷,是个女人,还要抚养孩子,并开始关心这股杜松子酒热潮的“消费主力”——贫苦人群的生活。此后,包括教区设立的贫民习艺所一类的救助机构开始发展,这也可被视为英国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源头之一。
杜松子酒与社会
在杜松子酒出现之前,英国人通常喝的是啤酒。英国女性也喝啤酒,而且啤酒在女性中的流行程度不比男性低多少,不过啤酒和提供啤酒的酒吧仍被视为“男人专属”。杜松子酒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种充满大都市风情的新事物没有任何“男人专属”之类的古老规矩,谁都可以喝,什么时候都可以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随心所欲。以往卖酒的体积单位已经不用了,现在都改用“品脱”来计算,因为杜松子酒的销量是以前的许多倍,甚至有因此闹出人命的:据记载,在1741年,一群伦敦人和一位农场工人打赌,后者每喝下一品脱杜松子酒就奖励他一先令。这位农场工人喝了三品脱,然后醉死了。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酒量,因为18世纪杜松子酒的度数大约是今天的两倍,还含有一些很危险的“调味料”——当时有些酒商为了增加酒口感的刺激性,甚至往里面加硫酸!
正因为出现了上述种种问题,英国在下层社会中展开了禁酒的努力。然而,当局决定禁止销售杜松子酒时,许多没有正式工作的穷人爆发了不小的骚乱,因为对他们而言,杜松子酒是唯一可以暂时麻痹自己,让自己忘掉痛苦的良药了,他们甚至给自己喜欢的烈性杜松子酒起了个优雅的外号叫“日内瓦夫人”。
上图:与禁售杜松子酒有关的讽刺漫画,1751年,为表达对当局的不满,酒徒们在伦敦圣吉尔斯酒馆门前为他们的“日内瓦夫人”举行了一场模拟葬礼游行。
禁止无效之后,英国政府决定对杜松子酒这种“生活日用品”征税,但人们纷纷将酒水买卖活动转到了地下。为此,英国政府甚至试图收买线人,以查出那些“无证经营”的酒贩子。这很快引发了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仅仅因为被怀疑是政府的线人而遭到酗酒暴徒的攻击,许多人甚至被殴打致死;而有些人却把做线人视为一条生财之道,用举报的手段威胁他人,或是通过胡乱举报、告密去领取官老爷的赏钱。在这种种混乱之中,一种外形像猫的“自动售货机”便粉墨登场。
外形像猫的“自动售货机”
这种被称为“猫喵卖酒机”的装置结构很简单:卖杜松子酒的小贩在小巷里开一扇远离酒窖的门,门上雕刻一只木猫。要买酒时,只要走到猫前面,对门后面的人说声“给我来两分钱的杜松子酒”,然后把两个一分钱的硬币放在猫嘴里,硬币就会自动滑到酒贩子那里。收到钱后,酒就会从猫爪子下方的铅管中流出。这一装置的发明者据称是一位名叫达德利布拉·德斯特里特的酒贩子,他用这种方式每天能赚三到四英镑,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了。由于“操作隐蔽”,因此几乎没有被线人举报的风险,更不会被当局收取任何税费。
上图:在伦敦肯宁顿的必富达杜松子酒酿酒厂展出的“猫喵卖酒机”。
总的来看,18世纪英国的这股“杜松子酒热潮”是一种特殊社会时期的特殊现象,但其本质还是社会问题加剧的产物。今天的英国年轻人多选择在周五晚上喝个酩酊大醉,因为周末不用上班或上学;而在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却选择在周日早上喝醉,以此来度过无所事事的周末。随着工业革命在英格兰的兴起,大量原本找不到工作的酒鬼醉汉纷纷走进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近代化工厂,这股“杜松子酒热潮”也就销声匿迹、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