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直升机的机枪是放在哪,怎么开火的?_风闻
没人知道我是谁-何必急着给自己贴标签呢2019-01-23 16:13
武装直升机的技术分类主要有两种:
通用武装直升机 / 专用武装直升机 。
而专用武装直升机又有苏/俄路线与西方路线两种区别。这三种路线所代表的枪/炮安装类型不同,以下分类详述:
1、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专用武装直升机
这种类型涵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专用武装直升机,包括阿帕奇、A-129、直-10等。其特点是枪炮安装在机头下方,采用回转式枪塔设计,两自由度(显然不需要滚转)射界几乎包括整个前(下)半球和部分后半球,如米-28航炮的水平和垂直射界分别为±110°和-40°~+13°。
这是阿帕奇M230的设计,可见弹链伸入机身:
将机炮安装在机身前部下方的缺点即是紧急着陆时炮身结构可能上移伤害飞行员。休斯公司的解决方式是在失去液压时用弹簧辅助炮管回到中立位,机炮受到撞击时能够安全地进入前后舱之间的空间。
安装XM188 3管30mm炮的贝尔YAH-63,随着YAH-64在竞标中的胜利而成为历史的陈迹。AH-1曾经试验型地安装过该炮。来源:枪炮世界
这种设计优点是打击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美军AH-64D作战中常用机动-悬停-攻击-机动的方式(俯冲攻击模式不常用,且多为火箭弹攻击),机炮可在悬停时射击。
缺点在于承受后坐力的结构是活动枪架本身。显然,脆弱的枪架难以承受大威力航炮开火的巨大后坐力,并需要为之付出精度代价。例如米-28航炮(该机虽为苏/俄设计,但采用与阿帕奇类似的回转式枪架设计)在水平±90°射击时精度不足。
旋转炮塔/台航炮的旋转角度虽然很大,但只在直升机悬停时才有稳定瞄准的条件,而在飞行过程中,旋转航炮的可攻击范围并不突出,勉强能在正面±30°和垂直向30°范围使用,再大的射击范围不但受到设备和操作员条件限制,射击出去的炮弹散布范围也缺乏命中效能。2002年美军清剿基地组织成员的“蟒蛇行动”中,由于阿富汗海拔较高,发动机功率下降导致操作响应变慢,在防空火力下悬停射击变得非常危险,7架AH-1竟有5架被击伤退出。后来赶到的阿帕奇采取边移动边攻击的方式,但飞行员反映未受过此类训练,命中率大受影响,费了很多功夫才将威胁降落场的6个炮兵阵地摧毁。本次作战就体现了地面炮兵相对于直升机在山地作战中体现的优势;在机降部队遭遇重大损失后,清剿任务是由第10山地师用传统陆军战法完成,空中攻击架次最多的是海军F-14,无制导航弹被大量用于压制面目标,武装直升机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
米-28的弹箱外置,那个闪亮的盒子就是,左右各一:
AH-1在不同时期采用过多种武备,早期配备40mm榴弹发射器+M134机枪,可外挂M195炮。后期型号升级为M197 3管20mm机炮,转塔设计。另外也有单/双机枪、单管30mm炮、3管30mm炮的方案。
AH-1S俯冲射击,M197正在抛壳。由于转管枪炮工作性质,炮弹出膛后会有炮管旋转切向速度,故部分型号炮管为不互相平行的会聚形态,飞行员也必须设法修正这种误差。另可见该机没有配备头盔瞄准具,前座使用光学系统进行瞄准。
越战时期AH-1采用左机枪、右榴弹发射器的布局,此时仍采用与UH-1相同的2片旋翼。
由于机内空间普遍不如通用直升机,待发弹的放置是专用武装直升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阿帕奇设置在机内,故可达1200发(若采用内置油箱则为300发),但需设置复杂的供弹系统,并严格保证在大离轴角射击时的供弹可靠性。采用外部结构存储弹药的武装直升机,如米-28将弹箱与机炮均设置在回转平台上,降低平台工作可靠性,并使得备弹仅250发。
对于中小型专用武直,待发弹的布置更加困难。A-129在设计时未考虑装备航炮,后来加装时没地方放炮弹,只有在外部驾驶舱壁开出一长条弹药盒,安全性低;虎式武装直升机火力支援型才有航炮,至今各国仍在纠结该机的枪炮改装;AH-56将弹舱设计在驾驶舱后部,通过较长的弹链供弹;直-19这类侦察直升机干脆没设计固定航炮。
战地2中的“WZ-10”,实为A-129的建模。窗户下面的S形盒子就是该机更改设计后用于放炮弹的地方。
M197等一系列加特林枪炮没有配备无链供弹系统,尽管其源自于M61。
A-129采用M197的改进型TM-197B,备弹500发。来源:枪炮世界
直-10由于心脏病,体积也不大,采用的是23毫米航炮,炮口较长以避开对光电转塔的冲击:
“最强自拍杆”和99坦克炮管自拍有的一拼。请注意炮塔旋转机构内部和AH-64类似的供弹通道,出口型直-10ME将其换为与A-129类似的外部供弹通道(弹舱仍在机内)。另,军网将光电窗口的警告标识打了码。
设置于机头的航炮会对光电窗口产生不良影响,振动会影响光电瞄准系统的精度,导致故障或产生难以补偿的设备精度误差,炮口冲击则会对光电系统光学窗口造成破坏。直升机光电窗口的设计主要有桅杆式(OH-58、虎式反坦克型)、顶棚式(日本OH-1、虎式火力支援型)和机头下方式。前两种受限于结构强度,光电窗口重量不能太大。挂在机头下方(有些是上方)是主流,但易与航炮发生冲突。
早期武装直升机普遍采取前舱火控、后舱驾驶的形式,在《战地2》等一系列游戏中都有表现。而坐上武直末班车的虎式、直-10已经实现了前后舱功能通用,飞行员坐在前舱的态势感知能力更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光电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光学通道被电缆取代,显然电缆非常轻便,不像复杂笨重的光路只能满足前舱要求。航炮射击与制导反坦克导弹时已不再需要操作手伏在观通镜上操作,CRT和液晶显示也大大降低了操作负担。
任何武器的设计都是各项因素妥协的结果。带航炮的虎式所付出的代价是将桅杆式光电球改成了顶棚式(后舱顶部)。取消航炮的反坦克型虎式采用桅杆式光电窗口,拥有最好的视野。德国人装备了反坦克型,认为原装航炮后座力过大,初期采用的是机枪,另有无后座航炮的计划。图片来自于腾讯军事《讲武堂》
《007:黄金眼》中,被恐怖分子从拉斐特级护卫舰上偷走的直升机即是虎式反坦克型,可见该机旋翼顶部的桅杆式光电窗口设计,并且没有装备航炮
西方传统路线下的武直除10吨级的AH-64、米-28以外,其它尺寸小一些的直升机往往在各项指标的取舍中遇到难题,无法面面俱到。中小型机体承载力的不足是直-10、虎式等这个吨位的武直不可避免需要付出的代价。
2、苏联的不同选择
苏联武装直升机的诞生原因与西方不同,最初的对手不是丛林里神出鬼没的游击队,而是铁幕后面由五花八门武器构成的防线,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构想是掩护冲击部队建立突破口,以及协助作战机动小组和战术机动部队渗透到敌人后方地域(这也是载员舱的由来)。苏联人自己十分清楚,在构想的西欧作战中,自己的前线战术空军(VVS)最多与对方打成平手,需要用中导攻击敌机场来压制空中力量和“返德者”部队的部署;地面部队需要在未完全夺取局部制空权的条件下作战,技术装备的生存性非常重要。米-24武装直升机在配合地面部队冲击时采用俯冲掠袭方式,高速进入、退出,最大限度降低敌对空火器的射击窗口。作战中侧重于顺航向对目标进行快速掠袭,将航空炸弹作为武装直升机的基本武器和重要对地打击武器----这实际上是苏联传统“强击机”路线的延续,航炮灵活性被放在次要位置,打击精确度和威力需要得到保证。作战模式更像苏-25而不是AH-64,米-24的大安装角短翼在飞行中可形成25%的升力,卡50也拥有展长很大的机身短翼,均有利于采用与低速强击机类似的机动战术,新型高速反坦克导弹也可与苏25通用。正因为苏联武装直升机偏重于强击机的战术思路,使其有着独特的战术体系。在敌方密集防空火力中,拥有厚重装甲,高速进入、退出的米-24确实是在“强行攻击”敌人。
米-24初期型装备4联装12.7毫米转管机枪,回转式枪塔设计。后来改装为苏-25攻击机航炮改型GSh-30-2k,采用固定安装在机头右侧的方式,用机身结构承担后坐力。该炮单位时间投射量比米-28的2A42大得多,后坐力在乐观情况下高达5-6吨,峰值后座在8000kgf(一说7650kgf)左右,与单管GSh-301相当,但后座曲线更陡峭,即后座更加粗暴。这也是苏联第四代歼击机航炮选型中GSh-301打败GSh-30-2的因素,米格-29和苏-27都有装备。所以不要认为只有A-10是“小车扛大炮”,苏-25也是,并且发动机还是两个涡喷。
《第九连》结尾,米-24使用GSh-30-2k对“圣战者”发起攻击,使得第九连守住了阵地。这让人想起著名的《我们曾是士兵》中的情节,在影片最后是UH-1对越共发起了致命一击。
此外由于机身巨大,机炮携弹750发(阿富汗作战中部分机组将火箭弹、炸弹等耗材放在空降兵舱内,战斗间隙降落补充)。缺点就是转换打击目标时需要转动整个机身,灵活性不够高,不过由于强击机式的攻击手段,这一点影响不大。米-24很长时间内缺乏夜间作战能力,PNV-57E夜视镜严重过时,苏联飞行员尝试过过侦察兵夜视仪、坦克夜视仪以及“照明式夜战”,效果均不佳。前华约国家在升级中一般将光电窗口安装在左侧以避开航炮。至于米-25/35和超级雌鹿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雌鹿初期型装备YaK-B四管12.7毫米机枪,转塔设计:
\
后来改为固定式GSh-30-2k,与苏-25的炮相比加长炮管至2.4米,增加水冷套筒,并在改进电击发装置后拥有对空2400-2600发/分,对地300-400发/分两种射速。
《第九连》剧照,哨兵刺刀尖上即是30毫米炮炮口。后方的安-12运输机刚起飞即被RPG(或毒刺)击落。
也有部分型号在NPPU-23活动炮塔装备GSh-23机炮,与GSh-30-2均采用了较为少见的加斯特原理,即一根炮管的后座推动另一根炮管复进装弹。另外,枭龙的老祖宗“佩刀I/歼-7CP”预计装备仿制的GSh-23,歼-8II、歼-10、飞豹的23-3航炮也自该炮发展而来。
叙利亚的俄军米-24采用23mm机炮转塔,相对固定炮增强灵活性而降低威力。当红色装甲洪流于一夜之间消失,俄罗斯人不再有主动进攻西欧的勇气,战术思想也跟着改变。
图中可见采用加斯特原理后GSh-23全炮十分紧凑。另外这种原理使得弹链上的炮弹不是按顺序击发,而是以2-1-4-3-6-5…的顺序击发。
出口型米-35又采用了各式旋转炮塔加光电转塔设计,毕竟苏军这套作战理论不适用其它大多数国家:
米-35M是目前为止官方“雌鹿”系列的终极版,可使用米-28的武器,原版米-24上挂9M17导弹的翼尖挂架被取消,并为飞行员配备折射平显(图中依稀可见)。近日米-35M打败中、美、土耳其直升机,获得巴基斯坦直升机订单。
南非ATE公司改装出一种“超级雌鹿”,采用20mm机炮,双路供弹:
可见超级雌鹿弹舱装于前舱侧面,左右各一。这不是一种十分安全的设计,原准机前舱侧面装甲较厚,在阿富汗,苏军飞行员经常用此处装甲抵挡偷袭火力。
虽然米-24设计了空降兵舱,舱内各个窗户也可供轻武器射击,但由于进出通道太过狭窄,从阿富汗作战的经验来看较少被用于敌方火力下的兵力投送,一般被用于运货、运弹药,1986年1月前还可以搭载机械师操作1-2挺PKT机枪。投送兵力的任务多由米-8/17担任。
后来的卡-50/52直升机发展了这种固定式安装模式,2A42采用一个活动枪架安装在机身右侧下方,与头盔瞄准具交联可以在垂直面上有-37°~+3.5°,水平面上左25°~右9°的范围内活动,将机身姿态粗调与炮架精调结合,扩大了射界并提升准确度:
安装在机身右侧活动炮架的2A42
卡莫夫设计局不走寻常路,共轴双旋翼的三兄弟先是卡-47以弹射座椅出名,卡-50只有一名成员(除串座卡-50-2),而卡-52作为专用武装直升机居然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三者个个标新立异。
另外,在武装直升机战术的探讨阶段,美国人搞的AH-56“夏延人”拥有大尺寸短翼、推进尾桨,战术使用与苏联路线相似。该机武器装备受了同时期AH-1的影响,考虑配备转管机枪、榴弹发射器或30毫米炮。
XM53是装备M134 minigun(空军编号XM196)的型号,XM51、52分别装备40毫米榴弹发射器、30毫米机炮。图中可见该机为了提高飞行速度,机头已没有设置弹舱的空间,待发弹储存位置靠后。
补充:尽管苏联武装直升机采用了类似强击机的战术设定,但东西方对于对地攻击机的战术使用设想有很大差异。A-10被用来对抗红色装甲洪流,恨不得每根毫毛都用于反坦克,巨大的GAU-8机炮和AGM-65导弹是该机经常使用的武器;而苏-25的主要对手是北约正面由各种武器构成的防线,需要打击的目标范围广泛,所以该机配备了S-24型240mm、S-25型340mm火箭(米-24难以携带,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机组,并在发射时将发动机调至低耗氧状态),用于打击半硬、硬目标。甚至反辐射导弹也是该机能够携带的武器,而航炮则不如GAU-8一样极端强化穿甲能力。
另外,此前中俄军演中存在俄方直升机打击效果不如中方直升机的情况,事后俄方解释为机动中射击生存率更高,认为中方直升机机动-悬停-攻击的作战方式不符合时代要求。此事被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大做文章,大肆批评解放军不为作战、只为训练实效考虑。本文阅读至此的知友可以发现,苏/俄与中/美的直升机作战方式本身存在巨大差异,俄方此举显然有为自己开脱的嫌疑,双标是不可取的。
3、通用武装直升机的枪炮设计
通用武直一般由通用直升机改装而来,其飞行包线远不如专用武直,但设计难度低,维护条件较好。通用武装直升机的枪炮一般采用短翼外挂和舱门布置方式。
(由于提问设定的条件,且为了防止文章冗长,本回答对仅安装舱门机枪的各型通用直升机讲解不多,主要讨论舱门机枪以外的枪炮布局。另,美国作为空骑兵战术先行者,早期试验过种类繁多的机载武器系统,本文不一一赘述,仅讲解有代表性的几种以及部分中俄型号。更多试验型请查阅《枪炮世界》或外文论坛。)
越战中UH-1常用2 M134机枪 + 2 MK40 FFAR火箭发射巢+舱门机枪的组合(即M21武器系统),另有数种其他组合;最早M134的位置是两边各2挺M60(M6系统),后来也有在机头装M134转塔的布局;舱门机枪在不同年代可选M60、M2(枪管带散热孔)、GAU-19/A等一系列转管机枪,左右舱门机枪可以不同。
在UH-1上minigun机枪可以俯仰活动,这个设计比米-8和黑鹰的固定式机枪来的好。弹链在作战前绝不能像图中那样垂在火箭巢上。如果在降落之前没将minigun弹药打空,则该枪稍有震动即会走火,非专业人员禁止触碰。转管枪炮在美苏都是维护困难的武器,特别是在前线的恶劣环境下。
UH-1的官方绰号并不是广为人知的“休伊”(Huey),这只是贝尔直升机公司起的名字。美军正式命名为“Iroquois”即北美原住民易洛魁部落,《文明》系列玩家会比较熟悉。
装M6系统的UH-1在湄南河平原上空飞行,可见一侧的2挺M60
“小鸟”直升机的改型非常多,执行运输任务时不仅可以在外面长条凳坐人,短途时还可以“挂”人。其攻击型AH-6J可在挂架装机枪。
现代战争2中小鸟使用6管minigun与火箭巢,现实中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的配置,但与游戏中不同,为不可调向的航向机枪。
携GAU-19/A的AH-6J
我国在缺乏专用武直的年代选择直-9为平台改装武装直升机,共改出直-9G、直-9W等型号。
武直-9携带两门23mm机炮的状态,可见炮弹储存于机内,通过输弹链供弹。该种短翼是2010年珠海航展直-9WA采用的新版本,不穿舱,可兼容搜救任务,此前使用的是平直翼。时过境迁,八年四届航展后,当年翘首以盼的直-10已沦为过气网红。出处见水印。
需要注意的是,“武直-10”这个编号并不存在,这个错误似乎来源于武直-9。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直-9配备的12.7mm机枪吊舱正在接受维护。
亚丁湾护航对海军战术思想促进很大,首批护航编队直-8垂降时没有压制火力,卡-28只有自动步枪对海射击;第三批时拆掉直-9舱门铆接了舱门机枪,由于是临时安装,射界不如美军各型直升机常用的舱门机枪,并且舱门难以执行其它任务;后来护航编队普及了12.7mm单管机枪吊舱,但在与外军交流中被吐槽人机工效不好。经过几年发展,现今航展上展出的各型枪炮已经琳琅满目。
第三批护航编队特战队员正在检查直-9舱门临时加装的空中巡逻机枪。这挺机枪的型号识别难度极高,大家可以猜猜是用的哪个型号。
该枪以86式同轴机枪为基础改装,加装机械瞄具与D型握把,推测是跟随了PKT门枪的技术路线。
国军标目前未对枪架进行规范,各部队及武器厂商处于仍处于探索中的现状,89、86甚至88通等都被试用过。个人认为QJC88车载机枪与上图86式较适合,珠海航展也陆续展出过标准化的型号,但枪架最好学习美军样式。美军通用直升机舱门机枪采用的是专用枪架,可活动式,安装在机身正面投影以外,射界广。并且用管子将弹壳排出机外,防止人员滑倒。随着直-20逐步投入使用,这些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有趣的是在战地2中PLA阵营包括“98式坦克”和直升机在内所有的载具机枪都是85高机,现实中应为W-85高机即QJC88;而MEC阵营俄制载具武器是Kord而不是更常见的NSV;战地4中则是用85高和QJZ89取代了QJC88。
图中的枪是个稀罕物,XM214“microgun”“微型炮”恰好是“minigun”“迷你炮”的小弟,由于5.56mm的口径威力与后坐力、全枪质量不成比例,没有获得订单。图中枪架是直升机上用的,左侧可见排出弹壳的管子。来源:枪炮世界
第五批护航编队168广州舰搭载的直-9反潜直升机开始配备机枪吊舱 ,注意左右不通用。来源:环球网
米-8/17(确切地说应该是米-8TV)可能是世界上火力最强的直升机。按照苏军条令,米-8主要担当火力支援、一般侦察、核生化侦察、特种部队(或突击班排)空降、重型运输直升机护航、作战救护等任务。阿富汗作战中米-8执行火力支援任务可在4~6个外挂架挂载S-5、S-8火箭发射巢,以及240、340毫米火箭弹、反坦克导弹,还有VSM-1型布雷集装箱甚至R-60空空导弹;两侧可各携带一挺机枪/榴弹发射器与弹箱。安装在米-8外挂架上的每挺PKT外面都有一个由钢管焊接成的框架,用于固定机枪,框架通过螺栓与直升机悬梁支柱和纵向支架相连,框架里设有专门存放弹链和空弹链的箱子。两具机枪挂架间距很大,在米-8T上的是5米,米-8MT上则超过6米,精度不足使得从米-8MT开始较少外挂机枪。这个挂架也可以携带AG-17A榴弹发射器(整合在GUB吊舱),使用非常不便,在700~800米距离处射击时必须将直升机头部抬起,以保证曲射弹道的质量,这样机体会失去原有速度。不过相对于后坐力动辄几吨的航炮,榴弹发射器的适装性很好,俄30mm、中35mm榴弹发射器后坐力几乎可忽略。
《兵器知识》这张图清楚地表示了外挂PKT机枪、火箭发射巢和机首PKT机枪(带防尘罩)的位置。这一时期米-8标配4机枪,除此三挺外还有机尾一挺。
由于不能在空中补弹,地勤人员需要在出发前为弹箱装上大量子弹,侧面看相当巨大。
苏军各单位对米-8进行了一些个性化改装。驻坎大哈的独立第280团就为自己的米-8安装GSh-23L航炮(UPK-23-250吊舱),甚至考虑过安装BMP-1的73毫米低压滑膛炮。
装填S-8型80mm火箭弹的B-8V20火箭巢(左)与UPK-23-250吊舱
米-8和米-24都可携带GUV-8700吊舱,这张是米-24。该吊舱配1挺Yak-B 12.7mm、2挺GShG-7.62机枪,不清楚俄罗斯人如何解决不同弹道高的问题。两种机枪都是与Minigun不同的内能源加特林武器,将首发子弹上膛的动力来自1发专用火药弹,另有2发火药弹备用。
此外,仪表板下方还开了个洞用于PKT机枪,米-8TV是NSVT 12.7mm机枪,由机械师操作。这个机头的武器位比较坑,机枪发射时噪音、废气影响飞行员,枪管会产生剧烈震动,导致旁边机首罗盘指针乱颤不停。另外,该机舱门、左侧大窗和后部逃生口(初期型是后部舷窗)可安装PKT机枪,其它窗口可安装各型号的AK、PK和RPK等轻武器。
阿富汗作战中米-8受到后方来袭火力的威胁较没有后部防卫手段的米-24低,这也是1986年前机械师担当米-24“机尾射手”的原因。对这些步兵武器来说,直升机机体承受后座的能力显然远高于两脚架或PKS的弹性枪架,故安装好后不需抵肩即可射击。实际上由通用机枪改装的舱门机枪中有很多取消了枪托(PKT、M240 E1、M60D、护航版86式等),采用老式重机枪的(双)D型握把。随着三脚架设计思路变化,近年来大口径机枪采用枪托+手枪式握把的型号变多,如NSV、Kord、QJZ89与未投产的HK25等。但由于轻型以上车辆、直升机和永备火力点都是稳定的射击平台,应对这些特殊情况的型号改回D型握把的较多。除之前提过的QJC88外,米-8TV机首的NSV也改用了D型握把(NSV本体的枪托、扳机均装于三脚架上,而不是枪体上),而QJZ89的装机试验就反映不佳。
苏军士兵在米-8上使用临时加装的地面型PK(M)射击,射手未抵肩。《兵器知识》原文认为是一支PK。从依稀可见的枪托底板来看,似为PKM。
30毫米口径AGS-17“火焰”步兵用榴弹发射器可以安装在后部舱门口,因威力大(与2A42杀爆弹比较)安装简便(全重30kg)且后坐力非常小,一度受到欢迎。VOG-17A榴弹瞬发引信异常灵敏,发射后遇到雨点或雪花就会立刻爆炸,不能在雨雪天气使用;榴弹的膛口初速与直升机的飞行速度相差无几,所以绝对不能向正前方发射,否则可能击中本机。
后来,由于榴弹发射器初速低、飞行中难以瞄准、射程近且影响人员进出的原因,加上米-8战术使用发生变化,阿富汗作战后期几乎不再使用。从美苏的经验来看,直升机装备的榴弹发射器由于其本身缺陷,只适用于烈度较低的作战,越战后AH-1也将机枪+榴弹的布局升级为3管20mm航炮。而在阿富汗,1米厚的砖土墙能抵挡榴弹但挡不住航炮炮弹,美军近年也有M203打击当地房屋效果不如小口径步枪弹的报告。
北约给米-8起的绰号是“河马”实际上原本应为“Hip”(臀部),我国翻译者认为不雅,将其引申为“Hippo”(河马)。显然,Hip这个绰号来自于米-8鼓起的尾部构造。虽与苏联交恶,但中国民航在70年代还是引进了3架米-6和几批米-8,在华北大演习中曾被用于投送装备82无后座炮的吉普。在那个年代,中国所拥有的直升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很有限;陆航部队装备的革命始于汶川大地震,除奥运安保和台海方向以外军方所有直升机都已出动,仍然数量不足。经过10年发展,朱日和阅兵中体现的陆航力量已今非昔比。
哥伦比亚的米-17配备美械,有一挺M134
与米-8/17相似,UH-60也可以加装各类武器,特别是MH-60“铺路鹰”这种特种用途直升机。有时携带航向机枪的黑鹰也被称作AH-60。
内侧挂架上即是GAU-19/A,为固定的航向机枪。
试验MK44 Mod 0 30mm机炮的MH-60S,全系统被称为RAMICS。该炮威力较M230为大,是西方多国采用的步战车主炮。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的近防系统就采用了Mod 2型。
还有几种特别的机枪安装方式。CH-53、V-22等带机尾跳板(loading ramp)的型号可以在跳板中央安装一挺M240/M2等,通常用于撤离战场时的压制火力。
V-22机尾跳板上的机枪安装方式。这种情况下射击手与机舱结构之间由一根保护带连接,防止剧烈机动时被甩出。
MH-53尾门minigun
美军经验认为运输直升机进入、脱离战场时飞行轨迹应当尽可能垂直于敌方火力线。尽管这样会造成被弹面积增大,但相对火力点的角速度增大使得生存性更佳。这使得面对敌火的侧舱门机枪的压制效果更好,后跳板机枪以及鱼鹰的机腹机枪效果就比较差了。V-22机腹机枪着陆时无射界,侧门又由于垂直状态下的发动机舱阻挡火线而无法加装武器。新一代倾转旋翼机采用发动机舱不动、仅旋翼倾转的方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但这需要解决传动机构如何大角度无级调节的问题,美国人在这方面技术储备较厚,我国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MV-22机腹配备机枪吊舱与光电窗口。该机作为倾转旋翼技术首个大规模应用案例,不可避免存在不足,更由于资金原因,攻击型、舰载预警型、舰载加油机型暂时都未定型,替换舰载运输机的计划也进展缓慢。
目前公开渠道部一些(感谢@论外凤 提醒)V-280照片中传动部分被打码,动力如何通过大角度无级调节机构实现传递的秘密就在于此,这个设计使得该机悬停、低速条件下舱门射界不受影响,也降低了转动惯量。
参考文献:
《米-8直升机在阿富汗》-兵器知识
《武装直升机的航炮布局》-兵器知识
作者:kago嘉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9353571/answer/521449197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