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13)羽翼渐丰的何进_风闻
浔阳咸鱼-写三国史,有一说一,不偏不倚。2019-01-23 13:27
何进的政治眼光
本节话题是说一个何进和韩遂之间的一个小故事。那时候韩遂还叫韩约,还没有参加凉州叛乱。本文为了尊重历史真相,就称他为韩约。
大约是在中平元年(184年)八月,韩约作为凉州州府计吏前往雒阳汇报工作。韩约是凉州名士,何进久仰韩约的大名,便特意安排与他见面,估计是有征辟的意思。
《百官志五》: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
而韩约当场提出一个苛刻的建议:诛杀宦官!何进闻言,拒绝了韩约的要求,韩约也就申请返回凉州了。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典略》:(韩)遂字文约,始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边)章为督军从事,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遂说进使诛诸阉人,进不从,乃求归。
韩约回凉州后不久(十一月),凉州就爆发了以北宫伯玉、李文侯为首的叛乱,韩约被迫入伙,随后成为叛军首领之一。
次年(185年),凉州叛军进犯三辅地区,其政治口号仍然是“诛杀宦官”。
范书《董卓传》:托诛宦官为名。
纵观后世史家贬低何进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用教条式批判法:因为宦官就是坏人,所以何进不杀坏人就是包庇坏人!是坏人的帮凶;何进有军权在手却不敢杀坏人,就是懦夫、草包将军。
对此,但凡稍微多看点书的人就能看出门道。
当年(168年),世家出身的大将军窦武,拥有士人集团中“三君”的雅号,当了八个月的大将军,还有太傅陈蕃做帮手,全盘掌控朝政,就这样的优势局面再去密谋剿灭宦官,结果被宦官们只用半天的时间全部给剿灭了!
反观何进:一个出身南阳郡寒门的屠夫,当了半年左右(3-8月)的大将军,在朝廷中没有任何有实权的政治盟友。就这样,韩约还让他去消灭宦官,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毋庸置疑,如果何进答应了韩约的建议,肯定死的比窦武还快。
所以说,当时韩约的建议是非常不合理的。再根据韩约参加凉州叛军后的表现,计谋百出,先后击败了皇甫嵩、张温、周慎、董卓等人,甚至一代枭雄曹操都一度拿他没办法。
那么,韩约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这么苛刻的建议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他不想做何进的幕僚,直接拒绝何进会让场面难堪,于是找个苛刻的理由,让何进断了念想。
无独有偶,次年(185年),车骑将军张温出征凉州前,他的故交张玄跑来找张温,也提出同样的要求——诛杀宦官,而且他还策划好政变细节:让张温趁着皇帝刘宏及文武百官到雒阳城外为其践行时,突然以军令发动政变,直接诛杀宦官及相关的一切人等。而张温对此,呆了半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同样也是说不(事见范书《张玄传》)。
张温也是南阳人,和何进是同郡人,但人家可是世族,在朝廷里摸爬滚打多少年?有多少政治背景?他都知道一场准备不充分的政变的结果就是死路一条——真要做大事,肯定是需要长时间谋划。大家想想看,王允谋害董卓,前后花了多长时间,组织了多少人参与。
所以说,以此来贬低何进懦弱无能,这是愚昧偏颇的。就当时的政治环境,换谁来也不行,这则故事,反而证明了何进具备正确的政治眼光,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何进与士人集团
中平元年(184年),在何进担任大将军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件重大政治事件:持续十多年的党锢结束了。因此三公府【三公府即司徒、司空、太尉三个官府,均有自行征辟任命官署官员的权力。】纷纷征召天下名士入府为官。
大将军何进也有开府的权力,于是他也把征召士人当成重要的工作来做;前文介绍的举荐孔融就是一例,何进在开府之初就希望以谦卑的姿态获得士人亲睐。但是,因为何进出身卑微,所以收效甚微。
本年的黄巾之乱及后来的凉州平叛,作为大将军的何进却没有参与其中,因此何进在中平元年至五年间(184-188年)有足够的时间来举荐士人、积极参与士人集团的活动、与士人打成一片,为壮大何氏家族的影响力而努力。
那让我们来看看何进在这段时间举荐士人的“成绩单”吧。
【成功】
任大将军府官员:
长史王谦、东曹属掾伍孚、东曹掾蒯越、掾袁绍、刘表、韩卓、令史边让。
由何进举荐为官:
侍中董扶、侍御史孔融、敦煌太守赵岐。
【失败】
先见面,再拒绝的有:郑玄、韩约。
直接拒绝,完全不给面子的有:陈寔、荀爽、申屠蟠、张纮、张俭。
以上名单中除了孔融和韩约这两位前文介绍过了,接着我来逐一介绍其他人。
王谦:兖州山阳郡名士。父亲王畅,名列“八俊”,刘表之师;儿子王粲,建安七子之一。王谦是世族大家,何进非常喜欢他,提拔其担任长史,可见地位之重。后来,何进还想和王谦结亲家,王谦不同意,估计还是面子问题。
《百官志一》:(大将军)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陈志《王粲传》:(王粲)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伍孚:豫州汝南郡名士。被何进征辟为东曹属掾。后来,他只身行刺董卓,未遂见杀,《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这段故事。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谢承《后汉书》:后,大将军何进辟(伍孚)为东曹属。
蒯越:荆州南郡襄阳人,本地世族。入大将军府为东曹属掾。《傅子》上也记载了蒯越劝何进诛杀宦官,被何进拒绝的事,雷同韩约故事。若为真,也当为何进掌权之前事,因为何进掌权之后,已经着手谋划剿灭宦官,不可能会拒绝蒯越;若为假,则是傅玄杜撰故事。
陈志《刘表传》裴注引《傅子》:大将军何进闻其名,辟(蒯越)为东曹掾。越劝进诛诸阉官,进犹豫不决。越知进必败,求出为汝阳令。
袁绍:早年,袁绍同情党人,隐居在雒阳并拒绝出仕。本年党锢解除,袁绍入了大将军府。
刘表:刘表在党锢时期名列“八及”【刘表在朱并弹劾书上名列山阳郡“八顾”。】,因此逃亡在外;本年党锢解除,入大将军府,应该是追随王谦的脚步。
韩卓:豫州陈留郡名士,字子助,汉末名士邴原的四位老师之一。他入了大将军府后,还曾在朝廷之上与应劭展开过一次辩论,事见范书《应劭传》。
陈志《邴原传》裴注引别传:(邴原)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陈寔),汝南则交范孟博(范滂),涿郡则亲卢子干(卢植)。
边让:兖州陈留郡名士。被何进请到雒阳后,孔融和王朗都主动向其递交名片。可能是由于他比较年轻的缘故,何进只安排他担任令史【三公府基层官员按高低分别为:掾属、令史、御属。】,以至于蔡邕还为此写信给何进,要求提拔。之后,边让也获得多次升迁。再后来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初平年间,回乡隐居的边让被曹操杀了,此事导致陈宫等人叛变,迎接吕布进入兖州。
董扶:益州的名士,善于图谶,何进推荐董扶入朝为侍中。也就是他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劝刘焉去益州的。
《百官志三》: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
范书《方术列传》:大将军何进荐(董)扶,征拜侍中,甚见器重。扶私谓太常刘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信之,遂求出为益州牧。
赵岐:三辅的名士。中平三年(186年)冬,车骑将军张温班师之后,何进举荐张温长史赵岐担任敦煌郡太守。赵岐这个人命运坎坷,但都能坚持活下去,他用寿命征服了一个个命运中的敌人。他活了90多岁,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三辅决录》,这是当时一份非常重要的史料文献。
范书《赵岐传》:大将军何进举(赵岐)为敦煌太守。
再来看拒绝何进的这些人。
郑玄:青州北海国高密县人,入太学求学,后经卢植介绍,入关师从马融。出师时,马融感慨:“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郑玄回乡后,广收门徒,崔琰、国渊、郗虑等人都是他的学生。约建安二年(197年),郑玄应袁绍之邀到冀州做客,满座的冀州名士没有一人能说得过他,这才叫“舌战群儒”。郑玄一生基本上没当官,最后一次是去许都当了几天大司农,然后辞职走人。简单总结一下:郑玄一生就给过何进、袁绍、曹操这三个人面子。
陈寔、荀爽:颍川的陈氏和荀氏,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陈纪、陈群、荀彧、荀攸都是这两个家族的人。颍川是个世族聚集的大郡,还有郭氏【如:郭图、郭嘉】、韩氏【如:韩融、韩馥】等等,可以这么说,在当时,陈寔、荀爽就是中原世族心目中的泰山北斗。陈寔在党锢解除后仍然拒绝当官,直到逝世;而荀爽则是在董卓当政时被“请”去朝廷了。
申屠蟠:兖州陈留外黄县人,是个出身寒门的名士。他一生不给任何人面子,包括后来的董卓。他最出名的事,就是官员给他送任命书,他转身把任命书挂树上,然后拍屁股走人。何进在他身上也花了很多心思的,甚至派他同乡黄忠(非蜀汉名将黄忠)写信给他,大意是说:郑玄和荀爽都会给朝廷面子,你就跟他们做个样子到雒阳旅游一趟也好啊。而申屠蟠还是那个态度:懒得理你。
张纮:徐州广陵郡名士。按《吴书》记载,张纮先后拒绝了何进、朱儁、荀爽的征辟。
陈志《张纮传》裴注引《吴书》: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辟(张纮)为掾,皆称疾不就。从考据上看,何进任大将军的时间为184.3-189.8,朱儁任太尉的时间为193.6-194.7,荀爽任司空的时间为189.12-190.5,因此《吴书》的记载顺序有误,“朱儁”和“荀爽”的位置应该互换。
张俭:这位曾经的兖州山阳郡督邮,也是第二次党锢的“党魁”。在党锢解除之后,张俭返回家乡,从此不问世事,拒绝了何进及三公府的征辟。要说后话,张俭在建安初(约197年)去了许都挂职卫尉,算是给了曹操面子,但他闭门不出,也不问政事。
范书《党锢列传》: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交车特征,起家拜少府,(张俭)皆不就。
中平五年(188年)九月,在前文中介绍的灵帝刘宏革新的这一年,何进向朝廷举荐并征辟一大批名士,如荀爽、陈纪、郑玄、韩融、张楷、襄楷等共14人,结果无一人到。这些都是请不动的大神。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掌控朝政之后,又征辟了一大批名士入朝为官,担任自己的下属,这是后话。
看到这里,诸位心里就有谱了吧?有些地位崇高且年纪大的名士,就算三公【如杨赐、袁隗等人】轮流邀请都搞不定,何况何进这个晚辈。
另外,在此期间,先后有范冉、陈寔两位士人中的楷模逝世。何进作为晚辈,也派人前往吊唁。
中平元年(184年)末,豫州刺史王允得罪中常侍张让,被其陷害入狱,并判死刑,何进与杨赐、袁隗一起上书营救,最终王允死里逃生。
总体来说,从中平元年至五年(184-188年)这五年中,何进一直在努力将自身融入士人集团,使其家族成为世族。比如,征辟士人入朝为官、积极营救士人(王允)、参加名士葬礼等等。
张让
就这么一个致力于振兴家族,改写家族命运,期待光宗耀祖的何进,从人性上来说,他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他也是一个成功的新兴士人代表,给士人集团注入新的活力,让士人集团知道:这位外戚大将军将是士人集团的坚强后盾,这也为以后向宦官集团开战奠定了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