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终究是属于外资的_风闻
叁里河-叁里河官方账号-2019-01-23 14:16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隐形冠军
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经验是,开放市场后外资会拿走20%的股票,龙头的一半会掌握在外资手中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月14日宣布,QFII总额度由1500亿美元增加至3000亿美元。起步于2002年的QFII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十余年间,QFII先后经历5次放宽投资范围和额度,不少于3次降低投资申请准入标准。
除了QFII,A股还推出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据说沪伦通今年一季度或将成行。这都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对外开放,但是开放的节奏还是落后于东亚其他地区。
日本最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推进证券市场的国际化。1964年,日本就成为了“IMF第八条款国”,即实现了经常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并加入OECD。1967年7月,日本逐渐解除海外机构购买日本股票的限制,80年代已经正式逐步向欧美开放。
韩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始于1981年,刚开始只是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韩国信托基金和外国封闭式基金对国内进行间接投资。十年后的1991年就进入完全开放阶段,允许外国证券在韩国上市,国内投资者也可以投资海外证券。
台湾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时间略晚于韩国,而且速度也相对慢一些。当时台湾股市规模较小、散户多,如果直接大规模开放外资可能会出现股市剧烈动荡的现象,所以当局采取的是循序渐进、逐步开放的过程。1983年先开始准许岛内投资信托公司募集海外基金,到2003年以后才对外资投资者全面开放股市。
股市的对外开放便带来了资金的流入。
日本股市在1990-1997年间始终处于泡沫破灭后的调整期,这一时期资金流入比较稳定。1998年-2003年期间,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以及IT泡沫破灭,资金流入的波动虽开始加大,但在整体以美元计的股指整体下跌了接近60%的背景下,资金依然在趋势流入。目前外资在日本股市的持股市值达到30%。
韩国台湾股市的资金流入主要变化在纳入MSCI指数。韩国和台湾股市先后在1992年和1996年首次纳入MSCI,所以1992年和1996年分别成为了其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节点。
韩国股市在纳入MSCI之前的1982-1991十年间,年度外资平均净流入仅5.5亿美元;在纳入之后的1992-2001年间,外资流入逐年上升,年平均净流入达109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之前的近20倍。
台湾股权证券投资在1986-1995这十年间,年均净流入仅为6.6亿美元;而1998-2007年区间年均净流入规模为142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22倍。
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境外资金持续流入,导致本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性明显增强。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破灭,调整了几年,韩国和台湾股市早期也波动性极大,基本不跟美股同步。随着外资的不断流入,尤其是2000年以后,各地股市关联性加强,基本跟随美股走牛走熊。
外资的持股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偏向于当地的一些优势产业。日本股市的外资集中在金融、汽车、电子、医药等领域。比如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日产汽车、新生银行、欧力士株式会社、索尼公司、安斯泰来制药等,基本属于日本各行业中的龙头公司。
韩国股市中外资持有市值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科技硬件、商业银行、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无线电信业务、汽车;台湾股市中外资持股最多是半导体、金融业、塑料工业、其他电子业、电子零组件。比如三星的股权结构中外资持股超过一半,台积电外资持股占比近八成。
三星和台积电分别是当地股市的“股王”,外资占比较高,这也说明外资偏向于持有大盘股。韩国市场上市值超过万亿韩元的公司占比大概78%,而外资持股公司中,市值超万亿的占比86%。台湾股市外资持有2000亿台币市值以上的公司占比53%,略高于全市场51%的比例。
外资对于其看好的优质公司,会不断加大持股比例,这也为其带来了丰厚收益。2001年时外资在台积电持股大概41%,2006年提升至73%,目前外资持股比例已达近80%。台积电的股价也从2009年开始加速上涨,在近10年的时间里涨了大约5倍,相比市场指数获得了累积137%的超额收益。
三星电子股价从2000年至今最高涨幅也超过十倍,而韩国综合指数2000年以来的最高涨幅也才两倍多。
外资的涌入同时改变了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从持股市值占比来看,韩国股市的机构投资占比从88年的37%上升到了目前的60%;台湾股市中机构持股的市值也达到六成。日本股市的个人投资者更是降到20%以下。
从交易量上分析,韩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从1993年的28%上升到了2017年的47%;台湾股市变化更明显,1995年机构交易只占8%,到了2016年已经上升到48%。
此消彼长,机构交易量上升,随之便是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下降,这也导致了股市换手率下降。因为散户通常频繁交易,快进快出,而机构则偏向于长期持股,投资稳定。韩国股市1999年时换手率最高超过350%,到了2017年下降到87%;台湾股市换手率也曾超过400%,而在2017年时只有68%。
而目前A股市场的交易仍然是以散户为主,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超过八成。在市值方面,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21%,机构投资者只占16%,而韩台股市中机构持有市值达到60%。
2002年QFII制度推出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引入外资,2014年和2016年又分别推出沪港通和深港通。这也形成了目前A股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主要渠道。
通过这些渠道流入A股的外资在风格上也类似日韩台股市的外资,都偏向于大中盘股。其中通过沪深港通的北上资金持仓多集中于5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QFII资金则更青睐于100-500亿区间的中盘股。
在行业集中度方面,北上资金最偏爱大消费类,集中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非银金融、银行、医药生物等。重仓的个股包括: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美的集团、恒瑞医药、海康威视等,这些股票有着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市值,而且也是各自行业中的龙头公司。
这说明在外资眼中,中国经济的亮点在于庞大的市场。这是日本、韩国、台湾不具备的,市场严重依赖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业更受青睐。
QFII的风格可能略有不同,2018年3季度数据显示,QFII持股市值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
展望未来,A股的国际化道路在不断推进,外资也将不断涌入。
富时罗素将在今年6月份按照20%的纳入因子纳入A股,9月纳入因子提升至40%;MSCI也计划将A股的纳入因子由5%提高至20%。
外资将在A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短期内影响力仍然有限。目前外资持股市值只有全部A股的约3%,而韩国股市中外资占比为16%、台湾为25%,日本更是高达30%,差距悬殊。
日本证券市场从60年代开始国际化,韩国和台湾股市也从80年代初开始向外开放,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外资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结构和市场风格。而A股从2002年才开始引入QFII,目前还不到17年的时间。
所以外资,尤其是机构外资不断取代本土散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期在公开场合就表示2018年外资净流入股市达到了3000亿人民币,预计今年会进一步增加到6000亿。
然而面对A股历史大底,老韭菜们心有余悸,弹药不足,只能目送外资机构不断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