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们错在哪里?当年中国足球为什么非改革不可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13684-2019-01-24 17:53
来源:体坛加
作者:梁熙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泰之战,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挖苦攻讦国足,说里皮的薪水他也可以拿,反正结果都一样,都是输,尽管此后他作了道歉,并提出“重回专业队,像我们一样,拿死工资”,不服之心,溢于言表。
陈一冰的言论,代表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这些人平日并非球迷,对世界足球、亚洲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动态不闻不问,直到大赛,才瞄一眼国足,并把平日的负能量转为对国足的讽刺挖苦,陈一冰不知道泰国队的飞跃进步,以为泰国还是中国队想进几个进几个的水平,即使国足艰辛逆转泰国,也不会改变他们的看法,还是会骂国足“赢了个泰国就庆祝成这样”。
普通网民有这种情绪很正常,今天的中国足球,一大功能是作为社会大众发泄情绪的垃圾桶,但是陈一冰作为体育界知名人士,有相当影响力,也这么认为,就是危险的。
陈一冰的话并不新鲜,1992年中国足球开始启动职业化改革,足球界获得大量政策倾斜,体育界其他项目人士怪话不少:现在就数踢足球的吃香,谁让人家踢得臭呢?
如今过去20多年,以陈一冰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界还是这类看法,实在令人无语。这也说明,中国足球改革其实是非常失败的,圈内没有提高成绩,与圈外是封闭的,完全没有交流,尽管中国足球在职业化方面,走在中国体育最前列,但丝毫没有让圈外人士有任何触动,其他项目也没有兴趣从足球的职业化改革中吸取经验教训。
陈一冰应该知道,中国足球在职业化改革之前,与中国体育界所有体工大队一样,都是拿死工资的。体操是中国金牌大项,奥运披金夺银为国争光,值得尊敬,足球界成绩是差点,但球员为国争光的爱国心、荣誉感,一点不比体操选手差。
仅以老球迷都熟知的容志行为例:容志行年轻时,为了苦练球技,特意给自己剃了光头——那年月,只有蹲号子的人才剃光头,光着脑袋上街,会招来异样目光,会被人戳脊梁的。容志行就是用这种办法,逼自己一门心思苦练。
那么,为什么国家不再继续这种模式,为什么要搞职业化改革,而不是维护陈一冰所说的“死工资,体工大队”体制?
很简单:因为不改不行了,如果不进行职业化改革,中国足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陈一冰以为泰国队是国足本该想进几个是几个的水平,实际情形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泰国队一直是个难缠的对手!我们先不说合肥之夜泰国队以一个5比1,带给中国足球史上最大的耻辱,中国足球历史两大败绩——1983奥运预选赛,1990亚运会1/4决赛,就是拜泰国所赐!特别是1990亚运会,国庆之夜败北,对比其他中国健儿一筐筐的往家里搬金牌,实在让足球界无颜面对父老。
国庆之夜输给泰国,直接导致中国足协主席、中国足球队主帅一齐下课,从1990亚运会至1992,两年时间,中国足球处于无足协主席、无国家队主帅、当然更无国家队的停摆局面!
与此同时,甲A联赛只有八支球队,每年各队“保六争三”便心满意足(甲A联赛最后两队降级,保六意味着保级),不思进取,死气沉沉,更出现大量露骨的假球。
更由于甲A只有8队,一支全国水平最高的甲A队,每年只踢14场比赛,比赛量严重不足。
为什么甲A只维持8个队?部分原因是中国体育界乾坤大挪移——以往,国内最重要的全运会放在奥运前一年,但这导致运动队过早爆发状态高峰,影响了奥运成绩。因此,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之后,全运会改到奥运年之后举行,第七届全运会,改到1993年。
别小看两年之差,这对4年为周期的足球界是巨大打击,原本许多地方为1991全运会准备的“重点年龄段”,被迫放弃,而挪后的两年,使许多省市只能把一部分为1991全运会准备的青年队砍掉!
我们熟知的宫磊,宫指导,1985年世青赛,他是那一届中青队队长,与大名鼎鼎的高洪波是队友。
那届中青队,创造了中青队史上难得的佳绩——夺得1984亚青赛冠军——迄今中青队唯一的亚青赛冠军,并在世青赛上连克英格兰、巴拉圭,闯入八强。队中除了宫磊、高洪波,门将李建栋、后卫董玉纲、前锋张焱、赵旭东都出自北京队。
按照北京队的年龄档,这些中青小将本该在1987第六届全运会后自然接班,准备冲击1991全运会,但是现在全运会挪到1993,于是这支北青队的存在就非常尴尬,只能……砍掉了!解散了!
这就是为什么1990年宫磊25岁,正当打的年龄,却出国踢球,去了无人知晓的塔希提。
其他省市也一样,对足球的投入急剧减少,有些省体委文件中,把足球从“重重点项目”,改为“重点项目”。
中文博大精深,一字之差,我们都品得出其中的含义。
面对这样的局面,当时的足协想了一招:抓女足,促男足。
陈一冰也提到了女足,当时成绩好,也是体工大队死工资模式。中国女足在世界上起步较早,比较容易出成绩,因此足协决心通过主办1991女足世界杯,女足借主场获得佳绩,为惨淡的中国足球“冲喜”。
无奈,人算不如天算,足球偶然性太大,女足1/4决赛0比1不敌瑞典,香消玉殒,让须眉爷们也赔了不少眼泪。(题外话,为瑞典打入唯一进球的皮娅,多年后辅佐多曼斯基,成为中国女足副帅!)
企业在看到中国足球如此德行后,还愿意投入吗?一年就14场甲A,全运会挪后两年,国字号全线败北,哪个企业愿意沾上中国足球的晦气?
那时候,赞助一支打入全运会决赛圈的足球队,一年只要5000元就行了!
如此光景,球员踢着难道还看得到什么出路吗?还有什么希望吗?这样的死工资拿下去,还有什么奔头吗?
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的: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陈一冰不满足球的待遇,“我觉得里皮的年薪我也可以拿,反正我执教最多再多输几个球,结果都一样”,有一定道理,因为在他看来,足球队并没有体操队那样的成绩。
但是为什么体操成绩好?说白了,难度与足球不可同日而语。
体操与跳水以及部分重竞技项目一样,是中国体育的奥运金牌库,但是这些项目无法市场化,唯有靠陈一冰说的“死工资,体工大队”模式,就是举国体制维持着。
这些项目,本身金牌多,世界上对手少,中国体育过去一直用这种办法,从娃娃抓起,开韧带,翻跟斗,练功房里十年寒窗,集中少数精英,打败国外的业余对手。
练体操跳水的这些选手,大多是很苦的,陈一冰就是代表,他们这一代人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唯一希望,家长让孩子练体操,本身就是巨大的赌博——因为只有拿金牌一条路,拿到奥运金牌,各地方省市自然会重奖,房子、奖金、代言广告就都来了。
但是一旦拿不到金牌,孩子的人生之路就完了。别家孩子求学的大好年华,他在练功房里翻跟斗,退役后缺乏谋生技能,很容易变成社会的“废人”。
这就是举国体制最大的痛处,它固然能培养金牌选手,但是金牌的下面,是更多练伤、练残、一身牛力无处使,既缺文化知识、更缺谋生技能的“废人”。
陈一冰不服里皮,一个里皮年薪2300万欧元,世界第一,能养活多少体操队?能生产多少奥运金牌?比起足球,体操一个选手能兼几项,能拿好多金牌。中国体操历史第一人李宁,洛杉矶奥运独得三金。
体操成绩好,当然跟中国选手的苦练分不开,可是更因为什么?因为全世界对手少呵!
80年代,世锦赛、奥运会,李宁他们的主要对手不外苏、美、日,到今天还是差不多。
足球呢?中国足球队的对手是全世界!在亚洲是全亚洲!别说泰国,过去亚洲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越南、菲律宾,都大步赶了上来,国足现在跟他们踢,能不能拿下都不好说。
陈一冰小瞧泰国队,他应该从未在领奖台上碰到过练体操的泰国人,更别说练体操的伊朗人、卡塔尔人、沙特人、阿联酋人……
可他们个个都是亚洲足球强队!
体操界有个很伟大、很感人的传说——丘索维金娜,43岁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治白血病筹款,43了还在参加比赛!以前她代表苏联,苏联解体后代表独联体、乌兹别克斯坦,之后又归化德国,连战七届奥运!
丘索维金娜身上,不但有顽强的体育拼搏精神,更有伟大的母爱!
但是,丘索维金娜故事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体操在乌兹别克斯坦、在德国,根本就是一项“死亡”的运动,根本没人练体操!根本没人能接班丘索维金娜,否则又何至于让一位43岁的母亲连年出战?
没人玩体操,可乌兹别克斯坦却是亚洲足球强队!国足每一次碰上它都很头痛——1994亚运会,国足决赛2比4败给它,收获银牌。2011亚洲杯小组赛,国足与它苦战打平,小组未出线,导致主帅高洪波下课;2017世界杯预选赛,又是它,主场2比0将国足打得溃不成军,高洪波赛后立即下课。
其实,大部分中国的优势项目都是如此,就是国外练的人不多,不太有人玩。
我们的国球——乒乓,更是这样。
倪夏莲,都56了,还在打,她仍然是卢森堡一号国手,2017世乒赛,54岁的她还能进女单第三轮,被丁宁淘汰。
这说明什么?说明卢森堡根本没人玩乒乓!
何志文,与蔡振华同时代的国手,移民西班牙后开餐馆为生,业余打球,用他的话说,他的打法已经是“老掉牙了”,但就是老掉牙打法的老何,56的老何,一只手横扫西班牙,54了还在代表西班牙参加2016里约奥运!
西班牙是足球超级强国,可是西班牙根本没人玩乒乓!
陈一冰提到了女足,为什么“死工资、体工大队”的女足,铿锵玫瑰,过去成绩那么好?因为对手少呵!
中国开始抓女足时,整个亚洲根本没几个地方玩女足,而我们让其他项目(比如田径)淘汰下来的选手,转行踢女足(比如刘爱玲本来是练400米的),她们先天身体素质打底,出去打人家的业余学生小妹,哪里还会有对手?
所以那时候,中国女足拿女足亚洲杯,那是想怎么拿就怎么拿呵!
可是呢,那已经是老黄历了,对手一多,我们就不灵了。现在亚洲女足强队有日朝韩中澳五家,过去中国女足拿亚洲杯当吃菜,世界杯能跟美国队比划比划,现在?世界杯能出个线就烧高香啦!出不去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而日本女足呢?当年是被中国女足想灌几个是几个,现在?人家连女足世界杯冠军都撸过了!
只要对手一多,“体工大队死工资”,就一定玩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