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些事儿(六)——福利那些事儿_风闻
吕华阳-公众号“夜语春秋”作者2019-01-24 17:23
(来源:微信公众号“夜语春秋”)
在我上学的时代,政治书上对于欧洲的(还是北欧的?不甚清楚了)的福利的介绍,我如今就记得两句话:
1.从摇篮到坟墓;
2.高税收,高福利。
通过各种确实和不甚确实的传说和事实,欧洲仿佛成了一个人间天堂,人民入无居陋之忧,出无困顿之愁,人人有房有车,家家有鱼有肉,一天没事儿干,光顾着干好事儿给中国的大V们送鸡汤素材了。
当然,从希腊的破产到法国的黄马甲,似乎也在想我们证明,欧洲人民的福利似乎有点儿太好以至于让国家都有点不堪重负了。
福利这东西,毕竟不像奖金——奖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福利则是人人有份,皆大欢喜。
就像我小的时候,厂里发放福利的时候,我那作为优秀职工的爷爷并不会比楼上那个年里出了N次岔子的邻居多一盒冷冻涮羊肉一样。
因为人人有份,所以,福利的好处,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的笼络人心,而福利的坏处,则在于它同样能最大限度的打击积极性。这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道理——当福利能够保证无法参与劳动的人活下去的时候,它就能最大限度的笼络人心,而当福利能够保证不去参与劳动的人活得很好的时候,它就能最大限度的打击积极性。
想想也是,如果我每天认真工作辛勤劳动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结果一个月下来扣了税费与生活成本,还没有隔辈解放·格林或者淑芬·里德不上班领福利活得自在,那我还有什么理由去认真工作?
什么?你说为了建设国家?——嘿!朋友,醒醒!苏维埃已经亡了!
好吧。趋利避害和趋吉避凶,都是人类的本能,这一点无可厚非,当某道选择题与道德无关却与利益牵扯的时候,那么大多数人类毫无疑问都会趋向于选择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项。假如我工作月薪4000而低保一个月有5000的话,那我恐怕只有疯了才会想着去工作。
换句话说,当不具备奖勤罚懒的福利拥有了能够让人生活惬意的能力之后,杯具往往会随之而来:从罗马公民的堕落与低生育率到八旗子弟的一事无成,从希腊的全民公投赖账到法国的黄马甲无一不在说明高福利背后的高社会风险——要么把人民养成懒汉,要么升米恩斗米仇,满桌子大菜你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撤,不然我就闹你丫的。
当国家上升期的时候,高福利固然无伤大雅,但当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还打算用高福利聚拢民心,那就有点作死的劲头了——下坡,也就意味着掌控力度的下降,而当你用高福利笼络民心却又无法掌握那些享受高福利的人群的时候,他们能给你作出多大的妖风来……呵呵,鬼才知道。
那么,怎么才能不让他们闹呢?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增加福利,可增加福利的钱呢?
哪儿来?
税里来。
可税从哪儿来?
只有从工作的人身上来。
有钱人可以想尽办法去避税,唯有那些所谓的“中产阶级”无处可逃,缩头改锥撬,伸头亮钢刀。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工作,干干脆脆去当一条咸鱼,也有越来越多的外人,羡慕着这里的福利好生活好,慕名前来讨要各种福利大礼包,直把那橄榄核儿勒成葫芦压了腰……
然后怎么着?
没招。
就是不知道,欧洲有没有英文版的《毛选》售卖,毕竟有句话说的好:要是辩论有用,还用革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