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于“无神论”的一丁点儿思考_风闻
JohannFaust-北京大学宗教学2019-01-24 15:54
一说到“中国特色的无神论”,从定义上严谨点儿说,难道不应该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么?我这么定义的话,大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那么,在这里我觉得可以解析出来两个东西:无神论和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无神论究竟指什么?
当然在历史上的无神论的意义很多,而且带有一定的道德批判含义——罗马人用这个词指责过基督徒,基督徒也用这个词指责过共产主义者。那么,当代普通中国人心中的无神论一般是什么样呢?
我觉得,百度百科在这个意义上是非常能体现如今中国人看法的资料:无神论(哲学观点)_百度百科
否定神、鬼迷信和宗教神学的理论,它是一种认为神或灵魂是不存在的哲学思想。历史上的无神论一般都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反对传统宗教的精神束缚,讴歌人的尊严和自由,与“启蒙思想”具有类似的性质和意义。一般说来,唯物主义者同时也是无神论者,无神论者通常是“自由思想家”的同义语。今天人们说的无神论一般是指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或一个与肉身无关的灵魂的存在。 …如中国,一般的无神论一般都指一种认为根本没有超自然存在的理论。在西方人来讲,不可知论者只是“没有宗教信仰”,且信仰总是被等同于宗教,其实宗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关于中国的部分,说得很明白了。当下的无神论应当是认为,没有任何超自然,没有神,也没有鬼,没有灵魂,没有“死后世界”,没有各种“神秘效力”。对不对?神论”,从定义上严谨点儿说,难道不应该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么?我这么定义的话,大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那么,在这里我觉得可以解析出来两个东西:无神论和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无神论究竟指什么?
当然在历史上的无神论的意义很多,而且带有一定的道德批判含义——罗马人用这个词指责过基督徒,基督徒也用这个词指责过共产主义者。那么,当代普通中国人心中的无神论一般是什么样呢?
我觉得,百度百科在这个意义上是非常能体现如今中国人看法的资料:无神论(哲学观点)_百度百科
否定神、鬼迷信和宗教神学的理论,它是一种认为神或灵魂是不存在的哲学思想。历史上的无神论一般都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反对传统宗教的精神束缚,讴歌人的尊严和自由,与“启蒙思想”具有类似的性质和意义。一般说来,唯物主义者同时也是无神论者,无神论者通常是“自由思想家”的同义语。今天人们说的无神论一般是指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或一个与肉身无关的灵魂的存在。 …如中国,一般的无神论一般都指一种认为根本没有超自然存在的理论。在西方人来讲,不可知论者只是“没有宗教信仰”,且信仰总是被等同于宗教,其实宗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关于中国的部分,说得很明白了。当下的无神论应当是认为,没有任何超自然,没有神,也没有鬼,没有灵魂,没有“死后世界”,没有各种“神秘效力”。对不对?
那么,什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无神论”呢?那大概就是先要剥去超自然、神、鬼、灵魂、死后世界以及神秘效力吧?可是,我在知乎上最常看到的“中国特色无神论”却并非如此,或者我觉得用“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无神论”这个表述更合适一点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看到的是,尽是为了"理念正确",而捏出来的一个“无神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港真,我觉得在坟前烧纸吧,我也认可是仅仅是纪念,因为我多少也有些体会,我内心里并不一定指望这火化纸飞就一定飞到某个在别处的亡人。但我认为,这是一种现代人才独有的观念,却未必是过去的中国人会有的传统观念。
这类“托古改制”的观念有多少呢?我将在下面列出几个我常见到的:
1. 中国人的“天”是无人格的自然神
在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中的第三章《孔子以前及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诗》、《书》、《左传》、《国语》中, 言天、帝之处甚多,多指有人格的上帝。兹不能具引。据史家之言,则天与神之关系,可以概见。大约上帝为至高无上之权威,亦设官任职。诸神地位权力,次于上帝,而服从之。此正中国一般平民之宗教的信仰,放在古而已然者也。在中国文字中,所谓天有五义:曰物质之夭, 即与地相对之夭。曰主宰之天,即所谓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帝。曰运命之天,乃指人生中吾人所无奈何者,如孟子所谓“若夫成功则天也”之天是也。曰自然之天,乃指自然之运行,如《苟子·天论篇》所说之天是也。日义理之夭,乃得宇宙之最高真理,如《中庸》所说“天命之为性”之天是也。《诗》、《书》、《左传》、《国语》中所谓之天,除指物质之天外,似皆指主宰之天。《论语》中孔子所说之天,亦皆主宰之天也。
在“周代商”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天代禘(帝)”的思想变动,但这不是以“非人格的天”代替了“人格的帝”,而是以“重德行的天”逐步代替了“重血统的帝”(但也不是完全地消灭了血统的观念,更恰当地说,是弱化血统的观念),王朝的更替就反映了“天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天也是有“人格的”、“主动的”和“与人交流的”。否则,我们就得问,周代之后的历代帝王所行的祭天大典的意义何在?每年如果有天灾发生,皇帝发“罪己诏”的意义何在?
2. 子不语怪力乱神?
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 ……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 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至于在《论语》中,孔子对大禹的赞扬,画风也跟一些人想象得不太一样。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祭祀用的衣服),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实际上,司马迁也把“子不语”这句话写入了这篇孔子传记之中,但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绝对是怪力乱神知道的不少,而且也谈过不少。
那么,是不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我们得重新思考下它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以现代人的语感去解读?如下类似的谬误,还有“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的例子,很多人都在用现代人的语感和语境去解读之。
三、古人祭祖仅仅是纪念?
我之前说了,如果把祭祖仅仅归为一种纪念意义的活动,我是认可的,但是如果以此概念来衡量古人,是不是有点儿不太合适?
1. 鬼是什么?《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鬼,人之所归也。
2. 祖是什么?《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祖,始廟也。廟呢,这是祭奠死去的先人的地方。
这也就是说,祭祖和祭鬼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合的啊——人死为鬼,子孙祭之。如果不祭,甚至还会成为惩罚性的“厉鬼”。咱们姑且不讨论中国人的死后世界构想是如何的,但是至少我们也认为人死之后,会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譬如魂魄。
或许有人会用范缜的《神灭论》的思想来证明儒家的无神论。
当然,范缜的《神灭论》中,虽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看似是一种“无神论”,不相信死后有鬼的说法。但是又多少人往后翻,看到这句了?“有人焉,有鬼焉,幽明之别也。人灭而为鬼,鬼灭而为人,则未之知也。” 这句话同样出自《神灭论》。
范缜并未完全肯定人死后就一了百了,而只是想说“神灭”中的神,乃是一种人类活着的时候才特有的精神活动,死后就不存在这种活动了。世间仍然有鬼(尽管范缜不确定人和鬼之间是不是一个东西,但是他倾向不是),不过至于鬼的状态如何,我们不太了解。
因此,中国古人祭祖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们认为祖先确实与他们“活生生地”同在。那么,这种“同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是他们希望得到祖先之力的保护(祖萌庇佑)。
由此也衍生出来很多各种各样的带有“神秘效力”的祭祖活动,比如所谓阴宅风水(给祖辈选个好住址),上供烧纸(给祖先准备财货),等等。要么如何解释兵马俑的功能?仅仅为了炫耀?
要我说,就一个概念“侍死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