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也要给小微企业贷款_风闻
叁里河-叁里河官方账号-2019-01-24 13:49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惠子
人见人嫌的农商行,恰恰是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中流砥柱,央妈最近放了他们一马
去年12月26日,央行网站上挂出一条关于研究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消息,内容就只有一行字:“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
永续债的发行人不受上市与否的限制,这就给非上市的中小银行提供了机会。它们可以靠发行永续债来增厚资本,提升放贷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中小银行“不能贷”的问题。
1月14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
按照任泽平《如何解决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且贵的问题?》中的说法,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分三大步骤,一是资金供给,二是放贷意愿,三是货币需求。
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56亿元。表面上看,确实好于预期。但实际上,新增贷款主要还是靠着票据和居民贷款冲量,企业贷款数据依然不理想。在民企信用违约事件频发的情况下,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惜贷的现象依然很明显。
目前银行不放贷给小微企业主要包含了两层逻辑,一是过去一年的表外回表已经消耗掉了大量的资本,受到资本约束压力的限制,银行没有额度进行放贷;二是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实际风险以及监管上对于不良率的约束,银行也不愿意放贷。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去年三季度末,国有大行提供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已经下降到7.23万亿元,较第二季度环比下降了795亿元。
相比之下,农商行以在银行业10%的资产占比规模,贡献了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22%和21%的规模,成为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名副其实的金融主力军,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商行13万亿的贷款余额中,有52%投向了小微企业,这个比例要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的18%以及城商行的42%。
从2017年银行业“三三四”自查开始,监管对于不良的核查明显趋严,曾经通过各种方式隐匿的不良贷款都要真实的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在给小微企业贷款的农商行,不良率急剧上升。
小微企业集中的行业,往往是银行不良率高发的地区。根据2014年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三个行业,合计占比高达61.8%;而银行业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制造、批发和零售行业的不良率分别是4.2%和4.7%,远高于房地产行业的1.1%和住房抵押贷款的0.3%。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末,农商行不良率已经从去年年初的3.16%上升到4.23%;而同期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不良率仅为1.47%、1.7%和1.67%。随着不良率逼近5%的监管红线,农商更加害怕放贷,害怕不良。因此,提高农商行对于小微企业不良率的容忍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缓解农商行“不想贷”的情绪的。
在经济下行期,有很大一部分的融资需求都来自于偿债,贷款给这些企业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加上农商行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这都将进一步扩大农商行不良贷款的规模。
事实上,在没加入这些风险因素前,农商行的情况已经很令人担忧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已经出现了11家农商行遭遇信用评级下调或评级展望调为负面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经济或一些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之后导致的坏账和逾期率大幅飙升。
不仅如此,资管新规落地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影响也将使得它们在未来的经营上更加艰难。
相比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由于在吸收存款上处于弱势,过去把吸收资金的重心放在了资管业务上。从2014年到2017年间,国有大行的理财份额从50%下降至34%,股份制银行份额提升了7个百分点,而城商行、农商行份额都实现了翻倍(城商行从8.9%到16%,农商行从2.6%到5.3%,),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余额分别增长了3.4倍和4倍。
但在打破刚兑之后银行之间的竞争体现在主动管理能力的差别,所以在规模和专业能力上都很薄弱的中小银行的劣势就明显暴露了出来。未来中小银行只能更多的依靠吸收存款这种方式进行负债,无形中又加剧了它们揽储的压力。最近几年来,“存款荒”的问题越发严重,银行间的揽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小银行们的揽储成本不断增加。
回想去年四月份的那轮银行吸储大战,既无规模又无地区优势的农商行和城商行是上调存款利率幅度最大的那一拨。在调整大额存单利率的银行中,国有大行普遍上浮45%,股份制银行虽有分化,但最高也没有超过50%,而部分城商行和多数农商行的上调幅度则高达55%。
除大额存单外,中小银行在当时也把结构性存款当成“高息揽储”的一个途径。从2018年起,我国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快速上升,占中小银行总存款比重也从2017年末的6.4%上升至2018年的高点8.8%。不过在去年9月28日银行理财细则出台后,大量中小银行都丧失了发行结构性存款的资质。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变得尤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担保、征信等一系列制度都不完善。放眼国外,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都是靠着立法、财税、信用体系、担保机构、商业银行联合作用才实现的。只依靠金融体系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我国新版《中小企业促进法》自去年1月1日起实施了,并把“合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写进了法律。去年七月底,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试图建立起全国的融资担保体系。
但这些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拿日本来说,它们有7部跟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有将近10%的税收优惠;有5家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比一般商业银行低3~4个百分点;财政预算里面也有专门的小微企业补贴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