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吃货,牙被酸倒也不停筷子_风闻
地道风物-行走的风物百科 公众号|didaofengwu2019-01-24 07:35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地道风物
丨只闻其名,就流口水丨
▲ 糖醋里脊,酸甜。图/网络
- 风物君语 -
中国人谈吃必谈及五味
咸的朴拙,辣的刚猛
甜的娇宠,苦的强势
那么酸呢?
今天风物君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中国人对酸的偏爱
▼
酸、甜、苦、辣、咸,该怎么评价这五味呢?
如果说,在五味之中,**咸是底色是最基本的需求,甜就是奢侈品。**辣在中国人的味觉里是个明朝才登场的新人。至于苦,这是烙在人类遗传密码里的“不被待见”,因为很多有毒食物是呈苦味的,人类为了规避风险早就从进化中学会了厌恶苦味的本能。
▲ 果酸是人类最早尝到的酸味。现在正是冬天,不来一串冰糖葫芦吗?图/图虫·创意
而酸,人类很早就渴求酸,这或许是出于某种对身体有益的需要,也可能只是口舌寂寞,俗称“嘴馋”,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有捕捉蚂蚁当醋酸食用的现象,即**“嚼蚁而酸”**之说。
▲ 醋是最常见的发酵酸来源。中国有很多名醋,比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福建永春老醋、佛山臭皮醋、海南糟粕醋、天津独流老醋等等。图为镇江香醋制作过程中的翻醅步骤。图/图虫·创意
细数生活中常见的酸味食物,**我们常说的酸味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果子酸,二是发酵酸。**果子酸自然就是水果自带的果酸味,是天赐的恩物,而发酵酸,才是人们为了追求美味所努力的结果,要了解酸味食物,自然得主要聊聊发酵的故事。
中国发酵酸的三大门派
醋********丨基本款发酵酸
说起发酵酸,按食物的类别来划分,至少有三大门派:酸醋派、酸菜派和酸奶派。
▲ 拎着矿泉水桶打醋这种事,也就山西人干得出来吧?图/图虫·创意
提到酸醋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西,**山西人对醋的喜爱,是到了把醋作为一道菜,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味调料的程度。**北方其他地区是吃饺子时蘸醋解腻,山西还会直接让整个饺子漂在“醋汤”里。据汪曾祺回忆,过去统购统销的时候,每到年节一些珍贵的食品才可增加供应,别的地方都是肉粮油盐,唯有山西,过年要专门供醋。
▲ 山西过油肉,总带着一股淡淡的醋香。摄影/伊森
**中国食醋的历史漫长,最早是在酿酒时发现的。**清朝庄颂辑所著的《物原类考》认为周朝时已有醋,《齐民要术》里也早有关于醋的记载。旧时的醋和酒一样,耗费粮食又不抵饿,所以其实算是一种“奢侈品”,是农业经济发展,家家户户有余粮以后的产物。而山西就是酿醋的个中楚翘。唐宋时期晋阳(今山西太原)一带就醋坊遍布,生意兴隆,太行、吕梁等较偏僻的地区也是“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出现了从民间到官府,人人好食醋制醋的情况。
▲ 糖醋是使用醋来调味的经典味型之一,其中最家常的就是糖醋排骨了。图/网络
**山西何以醋好?关键就在晾晒。**山西当地干燥、风烈、温差大的气候,会加速酿醋里的水分蒸发,“夏伏晒、冬捞冰”,使醋中的杂质沉淀,浓度增高后,再经过至少一年的陈放,就可以得到黑稠油亮、香味扑鼻的“老陈醋”了。老陈醋按陈放期可分为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但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吃,据说陈放十年的老陈醋味道就会酸中带苦了。
▲ 酸辣汤,酸辣味的代表之一。其中的酸味就来自于醋。图/视觉中国
因为有了醋,北方人对酸味食物的印象才可以被勾勒出来:食材原本是没有酸味的,主要就是靠酸醋来调味。食醋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北方,这系列北方饮食的代表之一就是酸辣汤,胡椒虽香麻,但若是没有一勺子醋勾出汤里若隐若现的几缕酸,那整碗汤就毫无“鲜味”可言。
醋作为调味在北方菜色里起了太多点睛之笔的作用,从醋溜白菜到锅包肉,有酸才有调味的平衡。
如果说醋是酿酒的一场意外,是人类追求酸味的小试牛刀,那酸菜就是真正的硬核实力派了。
酸菜********丨既是主角,又是配角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 广西人什么都能拿来酸一酸,俗话说是”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嘢摊。图为广西夜市上的酸嘢摊,以及各种酸嘢。图/图虫·创意
酸菜派的种类极为丰富,凡是以蔬菜作为主料,放入盐水罐子里发酵所得的酸味食物,都属于酸菜派的范畴,酸白菜、泡萝卜、泡椒、剁椒等都是其中一员。
酸菜派的势力主要扎根在中南、西南地区,四川人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子,云南人爱盐酸菜,广西人最爱酸笋,贵州人和湖南人都爱泡酸剁椒,福建人爱吃酸萝卜,还有在北方,东北人对酸菜欲罢不能,内蒙古人和山西人也对酸菜情有独钟。
▲ 酸菜在中国是真的从南到北广受欢迎。制图/刘昊冰
酸泡菜其实就是将蔬菜放入陶缸中,加盐水,密封,进行发酵,让酵母菌利用新鲜蔬菜表面的菌群生长,改变蔬菜本身的成分。
在湿热的南方,泡菜确实是过去没有保鲜手段时人们不得已修炼出来的技能,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何直到今日,人们依然对泡菜充满迷恋。
▲ 在我国西南地区,泡菜坛子几乎是家家必备的重要生活用品。图为四川泡菜。图/视觉中国
泡菜会使食物变得更美味,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者测定发现,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等微生物会和蔬菜所含的蛋白质发生化合反应,从而使食物合成新的风味物质,比如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这是两种著名鲜味成分,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
▲ 酸菜鱼。图/网络
而且,制作泡菜就和卤肉一样,讲究用**“老卤水”**,有祖传泡菜手艺的人家都会在每次腌制泡菜时保留一坛“老汤”,反复使用,一直作为传家宝传下去。“老汤”做出的泡菜会更好吃,这可不是瞎说,研究者做了对比实验以后发现,老泡菜水里确实含有更多数量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发酵过后会产生更复杂的风味物质。
所以,**要找好吃的泡菜,就得跑去有丰富泡菜史的地方。**四川新繁的泡菜就很出名,用一把黄豆芽加酸菜煮一碗最简单的素汤都可以又酸又鲜,让人心花怒放胃口大开。
▲ 剁椒,重辣微酸,霸道得很。图/视觉中国
贵州人和湖南人爱吃的泡辣椒也是泡菜中特殊的一种,将新鲜红椒加入姜蒜等剁碎,再一同发酵,最后所得的剁椒集酸辣鲜于一体。类似的做法贵州人可以制作**“酸辣椒”,而湖南人可以制作“鲊广椒”**。
▲ 螺蛳粉特有的迷人味道正是来自于酸笋。图/图虫·创意
在料理上,酸菜派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就多了去了。在广西,一碗米粉可以没有螺蛳,但如果没有酸笋,那才是失去了所有灵魂。在东北,一碗白肉很难做得不肥腻,加入酸鲜的酸菜以后,原本主用于满族祭祀的白肉血肠也步入凡尘世间来。湘、贵、川的泡菜都适合小炒,酸辣牛肉,泡椒板筋,萝卜干炒腊肉……何谓“米饭杀手”?就是这种又酸又辣、咸鲜香扑鼻,一碗就可以干掉三碗饭的“下饭菜”吧。
酸奶********丨从大草原到千家万户
酸奶如今已是很多人生活中的必备品。不过,与前两位相比,传统上酸奶派的势力范围就很明确了,主要就是西北和西藏。
▲ 哈萨克族酸奶疙瘩。图/视觉中国
不少新疆的少数民族居民善于制作酸奶,做出的酸奶晶莹剔透、洁白滑腻,有些甚至还可以“拉丝”,被称为“拉丝酸奶”。
挤出的鲜奶倒进热锅煮沸,期间用铁水瓢不停搅动,让牛奶反复舀起,落下,加速牛奶中水分的蒸发。然后将烧好的牛奶装到容器里,加发酵剂,盖上盖子,并用多层毛毯包好,密封发酵。
▲ 蒙古族酸奶。图/视觉中国
在新疆的夏天,冰箱还没普及时,每年3月一开春,就可以取冬储的冰做冰饮了:把冰块用热水冲洗后,刨成刨冰放在碗里,再加酸奶、蜂蜜,酸甜冰凉,是很多新疆人难忘的童年味道。
▲ 青海牦牛酸奶。图/视觉中国
而西藏人吃酸奶可不只当做饮品或是甜品,酸奶同样可以做调料。吃烤肉时用酸奶调和辣椒粉制成蘸酱,酸酸的奶香混合薄荷香,也是难得的风味。
酸,也有个江湖
除去上文细数的酸味食物三大门派,事实上,人类对酸味的追求,还延伸出了很多更有趣的食物。
▲ 中国到底有多少酸味食物?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制图/刘昊冰
比如云南的酸木瓜。汪曾祺写他在云南的见闻时,特意提了云南的酸木瓜,说是昆明人把木瓜切成薄片,浸泡在盐水里,用一个桶形的玻璃罐子装着,于水果店的柜台上出卖,味道微酸,不涩,香脆爽口,别有风味。
▲ 云南酸木瓜鱼。图/视觉中国
但云南人通常是不把酸木瓜当水果来吃的,因为酸木瓜的鲜果味道太酸涩,不宜生食。云南人多用之入菜,大理代表性的酸辣鱼,酸味就取自木瓜,此外还有木瓜炖鸡、木瓜炖鱼等。在云南民间流传着木瓜干片、木瓜泡酒、木瓜糖煮果脯、木瓜醋等吃法。
云南之外,北方也有一些有趣的酸味食物,比如北京“贫民”时代的代表,豆汁和酸饭。
▲ 豆汁、焦圈、咸菜。图/图虫·创意
**豆汁和酸饭都是贫民食物,主要于清末民初流行开来。**那时候的北京工商业均欠发达,同时又涌入了大量从山东河北逃荒而来的难民,底层居民的基数极大,所以诸如豆汁这样的贫民小吃才有了庞大的消费群体。
除了豆汁,酸饭也是北京穷吃的代表。还是汪曾祺写的,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非要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能吃下去三碗。山西北部一带的人们同样有吃酸饭的习惯,相传也与早年战乱频繁,上顿不接下顿的生活经历有关。
▲ 酸饭不只有延庆人喜欢,山西人对酸捞饭的喜爱也是名声在外。图/《碗里的乡愁》
说到豆汁的味道,北方还有一味酸味食物,和豆汁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就是陕甘人爱吃的浆水面。
▲ 浆水面。图/图虫·创意
山西、陕西和甘肃东南一带的人都爱吃浆水面,或者叫做酸浆面,甘肃陇东南一带90%的家庭食用浆水。浆水是酸菜酿造时的汁液,可以用来做汤,也被用来做面条的卤子。不同的蔬菜酿出的浆水风味也有不同,芹菜的浆水味道最好。
陕西人和甘肃人用半浓稠的浆水做面汤底,再加上香菜、黄瓜、辣椒等配料,夏天来一碗红白绿相间的“酸汤面”,开胃得很。
▲ 酸汤饺子也是陕甘一带广受欢迎的小吃之一。图/图虫·创意
论起对酸汤的爱,贵州人不遑多让。不过与陕甘的浆水不同,**贵州人的酸汤不是做泡菜时产生的,而是专门用米饭过滤出的米汤发酵而成的。**米酸汤上层清亮,底层有沉淀,略微浑浊,清香爽口,也被当地苗侗等少数民族居民当做传统的夏季解暑饮料。
▲ 贵州的红酸汤发酵车间。图/视觉中国
酸汤的种类也极为丰富,按照酸汤的味道来划分,有咸酸汤、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按照酸汤所用原料来划分,也有鸡酸汤、鱼酸汤、蛋酸汤、豆腐酸汤、毛辣角****(番茄)酸汤等。按民族划分,又有苗族酸、侗族酸、水族酸、布依族酸等。
种类虽多,但贵州人最常吃的就是**“红酸汤”和“白酸汤”**两种,“白酸汤”就是刚才介绍的米酸汤,而红酸汤则是用新鲜红辣椒、番茄、食盐、料酒等腌制发酵而成,色泽鲜红油亮,口感更醇厚、柔和,酸味纯正。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 红酸汤与白酸汤。摄影/左:赖鑫琳;右:陈沛亮
著名的贵州凯里酸汤鱼其实就主要用红酸汤做汤底,一尾江河鲜鱼,一碗白豆腐,再加上绿叶蔬菜,用木姜子油点睛,吃一锅汤红肉白菜翠的酸汤鱼,只感觉酸与鲜简直就是同一个字。
吃酸汤鱼时,要讲究在鱼煮沸但还没下菜和豆腐前,先舀一大勺酸汤兼融鲜鱼汤到碗里来,吹一吹、喝一口,慢慢品,舌尖千万个味蕾都在那一瞬仿佛变成了泡温泉的小人儿,浑身都被按摩到,但又被热汤温柔地包裹住,舒服得熏熏然。明明是喝汤却如喝酒一般“喝嗨了”,说的就是这种美味。
▲ 酸汤鱼。图/视觉中国
不过,贵州人吃酸的种类太丰富,也不是什么都如酸汤这般好吃,有一些甚至近乎黑暗料理。没错,说的就是酸肉,除了贵州,广西、湘西也吃。
所谓酸肉,就是把生鲜肉切成薄片盛入盆中,与食盐、花椒颗、火硝和炒干至香脆的糯米放一起,搅拌均匀,而后塞入坛中,密封发酵。将生肉直接发酵,这种思路颇有点臭鳜鱼和鲱鱼罐头的味道。
▲ 酸肉。图/网络
如果只看成分的话,酸肉的味道应该是不错的,因为发酵过程中,有特殊香味的酯类物质会增加,使食物散发出酒香与果香的味道,且肉本身的油脂也会在发酵过程中分解,口感会变得更清爽。
中国人为什么爱吃酸?
细数完全国各地的酸味食物,就会发现人们对“酸”的偏好,而地域、历史还有复杂的人文环境,共同影响了我们对食物的偏好。
▲ 酸辣粉。实际上中国嗜酸区与嗜辣区的重合度是很高的,酸和辣也因此常常一同出现。图/网络
比如西北和西藏之所以爱吃酸奶,除了酸奶爽口解腻之外,也与中国人乳糖不耐受的体质是分不开的。即使是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乳糖不耐受的人口比例也在80%左右,酸奶可以缓解乳糖不耐症状。
▲ 酸菜白肉血肠。图/视觉中国
再比如东北人爱吃酸白菜,这背后简直就是东北人的心酸历程。东北苦寒,无霜期只有145天左右,从秋季到开春,大部分蔬菜都无法生长,耐寒、产量大的白菜、萝卜等寥寥几种蔬菜就得支撑着东北人度过大半年,到今天,东北蔬菜供应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即便是蔬菜产业发展较快的哈尔滨市,冬季地产鲜菜供应仍不足5%。
▲ 贵州黎平市场里售卖的各种酸制品。图/视觉中国
**再说贵州人为什么爱吃酸辣,这其实与盐是分不开的。**贵州地处内陆,境内无大江大河流经,还崎岖不平,历史上不仅没有海盐,也不能像四川那样生产井盐,无盐的贵州人在调味上也只能尽量往酸、辣上靠。
☞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查看 ☜
▲ 一组让人口水直流的酸味美食。从左至右:岐山臊子面;淮阳胡辣汤;酸汤肥牛;酸梅汤;贵州腌鱼;广东猪脚姜。图/1-3:图虫·创意;4-6:视觉中国
分析一个地区或是某一个人对食物的偏好,就像破解一段密码,密码背后的那些故事,才是食物超脱味觉刺激之外的意义。
细数五味,唯有酸,是这漫长时光里,咸味底色之上,最明显的色彩。
-END-
还有什么你一想起来就流口水的酸味美食?
文丨图图
编辑丨伊森
地图编辑丨刘昊冰
封图丨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