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还会有Block Ⅳ吗?_风闻
胡诌施佬-观察者网副主编-2019-12-31 23:55
随着大家讨论多年的“枭龙”Block Ⅲ战斗机最近终于迎来了首飞,虽然这样机上使用的究竟的KLJ-7A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还是LKF601E型风冷有源相控阵雷达,到现在也无法从极少数的照片里看出个底细,不过对于巴基斯坦空军来说,本国空军战机的相控阵雷达梦。现在看来是快要成真了。
▲ 借用大佬的照片,这个角度看新的“枭龙”并没有什么特色
对于“枭龙”战机的升级而言,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本就是一件意料之中的选择。由于“枭龙”是一款轻型战斗机,在上相控阵雷达这件事上就有了不少的限制。一来飞机本身的起飞重量和机头较小的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该型雷达的整体尺寸和重量都要受到限制;二来基于一台RD-93中推发动机的推力和发电功率,相控阵雷达可以使用的功率受到了严格限制,雷达的散热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能耗也不能太高;总之轻型战斗机上用上个有源相控阵雷达不容易,所以在解决有无问题之余,别的东西就不好奢求太多。
▲ 中航工业的LKF601E机载雷达因为无需水冷,因此也颇为外界看好
当然在“枭龙”Block 3的雷达选型上,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来自中国不同工业系统的产品以供选择——中国电科的KLJ-7A和中航工业的LKF601E。两型雷达在此前都已经进行了装机试验,不过区别在于LKF601E直接装上了较早制造的“枭龙”,而KLJ-7A则之前则被安装在试飞院的一架运-7测试平台上——按照一些相关人员的私下说法,能够装到更加接近于Block 3型飞机的“枭龙”上进行测试,这多少能算是做是LKF601E雷达来自“自家人”的一种待遇上的优势。
▲ KLJ-7A则作为KLJ-7的直系后裔,在适装性上也有不少好处
不过对于机载雷达的测试而言,无论测试阶段用的是什么飞机,和装上目标机的状态都会有些差异,而目前试飞的首架“枭龙”Block 3使用铝蒙皮和大号空速管的机头,表明虽然雷达的选型未必就还没结束,但至少在这架3000号机目前的试飞阶段,主要进行的还是飞机平台本身在各种设备调整之后的性能试飞。因此我们能够看到除了雷达之外的航电设备发生的明显变化——比如在“枭龙”这样的座舱里显得异常巨大的衍射平显,以及在进气道后方的新型雷达告警设备。
▲ 金属机头让“枭龙”有点强-5的意思
对于四代机(就是大家传统的三代机)升级为四代半这件工作而言,其主要的变化大多数都集中在航电设备上,新一代的航电设备比起之前的产品一方面重量上有所增大,另一方由于使用了主动相控阵技术,系统的耗电加大,热量加大,对散热的要求也加大,散热系统消耗的功率也加大,所以回到咱们一开始谈论的东西也就是发动机身上,理论上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以及更强的发电功能无疑是改进中必须关照的。
▲ 雷达耗电一直是歼击机的主要能源出口之一
对中国航空工业而言,基于RD-93发动机仿制的涡扇-13发动机虽然并未大批量投产,但在该机基础上研制的增推型号也早就达到了实用状态,完全可用提供给升级型号的“枭龙”使用。但这时候必须承认作为一款外贸战机的配置,用户本身的需求肯定是比技术能力本身更重要的,小巴作为合作开发方本来就没什么钱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在研发中尽量少改动设计,同时尽可能沿用巴军现有的装备保障体系,自然是节约资金的巴基斯坦空军所要坚持的。
▲ 换发这事儿,最后其实就是一个钱的问题
如此一来,“枭龙”Block 3这种换眼不换发的设计,某种程度上就和台军目前升级改进的F-16V(不是后续计划订购的F-16V Block 70/72)一样,是一种相当注重经济性的设计。当然注重经济性就会让实际表现受到一些影响。无论是解放军空军之前在实战化对抗中歼-11/16系列对于歼-10系列在电子对抗中展现出来的功率优势,还是目前使用三代发动机的歼-20在电子战领域因为电力问题受到的掣肘,都充分说明在航电系统的表现上,充沛的能源供给的极端重要性。
▲ 所以这类不换发的改进在航电上的提升不少,但却有一个不小的限制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枭龙”Block 3能够使用更好的发动机,该机在面对同代更大型的中型和重型战机时,依然免不了要处于下风。虽然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算是必然的结果,但确实对于轻型战斗机的发展而言,如今这个技术前沿从四代机转向五代机的时代里,轻型战斗机的生存空间,似乎已经快要随着时代的演进彻底消失了。
▲ “鹰狮”几乎是唯一一个和“枭龙”还在并肩前进的型号
本来在“鹰狮”、“枭龙”等型号面世的时代里,轻型战斗机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窄,单靠廉价或者单纯的数量已经很难弥补轻型战斗机的性能劣势,而轻型战斗机如果要在性能领域获得均势甚至优势,则必须要有至少半代以上的技术代差(就像之前泰国的JAS-39C在面对解放军的苏-27SK战机的情况一样),“枭龙”Block 3虽然哪怕对于苏-30MKI级别的战机都不会屈居下风,但毕竟后者也是十多年前的整体技术了,面对当代技术的战机的时候,轻型战机的这种性能上的“不够用”依然无法扭转。
▲ 毕竟不能寄希望于每个对手都是“落后半代”不是?
至于下一代的五代机,对于轻型战斗机的难度就更加巨大了。毕竟4S的性能要求摆在这里,而其中至关重要的隐身性又要求战机至少要将常用的空战挂载武器全部内置挂载。这就要求战机必须具备能够容纳这些武器的弹舱,而这一结构的出现,自然要让飞机的横截面积出现显著的增长,特别考虑到当代空空导弹为了追求射程加大弹径和弹长,以及空战挂载基本的“2中2近”的数量要求,让五代战机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瘦下身来。
▲ “隐身枭龙”看起来很好,能不能造出来却是个大问题
如此一来,在当代技术水平之下,传统定义上的“轻型战斗机”想要依靠单台的中等推力发动机,在机内设置一个体积不小的弹舱的情况下,取得高机动性能和超音速机动能力,无疑是难上加难,而这一技术鸿沟的难以跨越,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轻型战斗机在未来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