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苏伊士6:六天战争(中)_风闻
晨枫-军事撰稿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2019-12-31 23:09
从西奈战争中,以军就发现埃军(还有其他阿拉伯军队)具有凶悍但缺乏坚韧的特点。战争刚开始时作战勇猛,要是打成顺风仗的话,那真是拦也拦不住。但要是一场硬仗打败了,立刻就可以兵败如山倒,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并将惊恐迅速扩散到整个战场。拥有天空的以色列空军可以任意打击和恐吓埃军,对促成埃军的瓦解造成很大的作用。除了常规的对地攻击外,以色列空军还玩邪的,在本来就声音很大、很恐怖的喷气式战斗机上安装特制的啸音器,在超低空高速飞行时发出尖利、惨烈的怪吼,使本来已经神经脆弱的埃军官兵更加无心恋战,大批投降或者开溜,不过这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
号称“犹太人的隆美尔”的塔尔
塔尔(左)与伞兵旅长埃坦(右)
从左到有:塔尔、沙龙、加维什、约菲,加维什和约菲的师后来也加入了西奈的战斗
沙龙(中)在西奈前线
老兵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分队整体退役、整体年训、整体召回使得配合默契,在装备上也和常备军相当,以军预备役其实是精锐部队
焦点行动一开始,地面的行动也同步展开。为了各个击破,打蛇打头,以军第一阶段的行动重点为西奈的埃军。由于战前围绕沙姆沙伊赫的外交动作使这个扼守阿喀巴湾入口的小城成为焦点,埃军认定以军会重复西奈战争时的战略,以中线和南线为重点,所以在中线和南线重点防御,准备和以军纠缠。然而拉宾耍了一个花枪,把重点放到北线,以抢占苏伊士运河沿岸和围歼埃军为重点。以军兵分三路,塔尔师主攻北线,约菲师在沙龙师后跟进,主攻中线,沙龙师在突破得手后转攻南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军常备军的最大编制是旅,和平时期只有架子师的编制,尽管有番号,但战时的师编制常以师长的名字命名。以色列·塔尔少将是又一个从基布茨长大的悍将,身材矮小精干,从达多·埃拉扎尔手里接任以军装甲兵司令后,不仅制定了以色列装甲兵的作战条令和训练大纲,强调多路迂回的协调攻击和行进间攻击,还奠定了以军以装甲突击为主的基本作战思想。塔尔不厌其烦地向部下强调:战争从来不按计划发展,最重要的是牢记作战目标。塔尔在沙漠里喜欢带上风镜,作战风格也酷似德国名将隆美尔,故有“犹太人的沙漠之狐”之称。不过塔尔的装甲至上主义在1973年的十月战争和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遇到很大的问题,但这是后话了。
塔尔师的第7装甲旅首先猛攻加沙的拉法,然后目标是夺取阿里什。拉法到阿里什的公路是西奈北方唯一较好的公路,以军的卡车补给车队将依赖这条公路为前方猛打猛冲的坦克运送补给,否则拉宾的纵深穿插将无从谈起。什缪尔·“什穆利克”·戈罗迪什(昵称戈南)上校的第七旅是以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配备美制M48“巴顿”式坦克和英制“百人队长”坦克[1]。埃军在这里按照苏军作战条令,用地雷场、反坦克壕沟、掩体中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组成多层防线,但还是被第七旅不计代价冲破了。埃坦上校的伞兵旅作为机械化步兵使用,乘坐半履带装甲车跟进。但猛冲猛打的第7旅后面留下了埃军的重兵集团,在最初的震慑过去后,和埃坦的伞兵展开了激战。埃坦的伞兵们和埃军打到徒手格斗,埃坦手中的乌兹冲锋枪就没有停过。埃坦只有把已经冲到前面的戈南叫回来增援。戈南只好分兵,“巴顿”坦克营回援,“百人队长”坦克营继续往前冲。戈南的坦克终于赶到时,埃军崩溃了,埃坦的伞兵们坚持到了最后。但配属埃坦旅的纳哈尔装甲营还是陷在包围圈里。纳哈尔相当于以色列的军垦农场,他们平时在边境农场种地,战时编组成部队配属正规军。戈南的坦克已经快弹尽油绝了,但埃坦下死命令立刻出发,并亲自带队冲进去,营救纳哈尔装甲营。这些坦克用尽了最后一滴油,炮弹和机枪子弹打光了,埃坦和乘员们就探出坦克用冲锋枪猛扫,但硬是把被困的战友救了出来。
M48“巴顿”是以军的新锐装备,速度快
英制“白人队长”的火力和装甲更加强大
但二战时代的老旧“谢尔曼”坦克还在使用
“巴顿”坦克的火炮只有90毫米,装甲也不怎么样,和埃军的苏制T-55坦克正面对打容易吃亏。好在“巴顿”的速度和加速较快,可以通过战术和机动打T-55的薄弱部,当然前提是不被T-55首先打中,不然“巴顿”的汽油发动机就会像火炬一样地熊熊燃烧。“百人队长”坦克继承了英国风格,速度慢,但装甲厚,火炮威力大。戈南的意图是用速度较快的“巴顿”回援埃坦,速战速决,然后和速度较慢的百人队长会合,一起向离阿里什只有十几公里的吉迪山口突破。但是当“百人队长”坦克营到达吉迪山口时,山口里静悄悄的,清晰可见的埃军坦克和工事好像鬼魅一样悄无声息,好像已经被吓破胆逃遁了一样。“巴顿”坦克营还在拉法陷入苦战,要等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百人队长”坦克营指挥官当机立断,枪炮齐鸣,猛冲过去。一直到以军坦克大队已经通过,根本没有想到以军已经冲到眼前的埃军才清醒过来,疯狂射击。个别以军后卫坦克和半履带车中弹,其余的不恋战,快速冲进阿里什。
从早上战斗打响,戈南的“百人队长”坦克营仅用了5个小时就冲破了埃军多层有地雷阵、反坦克壕、坦克和反坦克炮加强的坚强防线,占领了离出发线约60公里的阿里什。不过以军这样的猛打猛冲也使整个塔尔师拉得很长,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危险。埃坦在拉法还没有结束战斗,“巴顿”坦克营在回头和已经占领阿里什的“百人队长”坦克营会合途中,在吉迪山口遇到埃军的猛烈阻击,营长埃胡德·艾拉德中校阵亡。艾拉德是挺立探身在炮塔外指挥战斗时中弹的。尽管以军条令严禁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把身体探出炮塔顶,大多数军官依然明知故犯。这一方面能看清战场,另一方面鼓舞士气,当然这样也使军官伤亡率很高。从帕尔马克时代开始,以军军官就总是“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所以以军军官的伤亡率是西方军队中最高的。艾拉德中校只是众多身先士卒而血洒疆场的以军军官之一。首先冲进阿里什的坦克只受到埃军的小股骚扰,6月6日清晨,戈南的增援部队赶到,拉法到阿里什的公路终于打通,塔尔师继续向苏伊士运河冲击。
以军突击队在沙漠中长途奔袭
半履带车是以军装甲步兵的基本运载工具
法制AMX-13轻型坦克在沙漠里速度快,发挥了不错的作用
以军装甲纵队在挺进
被击毁的埃军T-54坦克
溃退的埃军遗留了大量物资和装备
以军进占加沙
在西奈的中线,沙龙师向阿布-阿盖拉进攻。沙龙的计划是先拿下乌姆-卡特夫,然后东西夹攻阿布·阿盖拉。情报显示乌姆-卡特夫只有一个营的防守兵力,结果实际上是一个旅。沙龙赶紧增调兵力,并把所有炮兵全部压到一线作为直射火力支援,连反炮兵压制都不管了。不过沙龙倒是不糊涂,埃军的炮兵要是不压住,一旦发起威来还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沙龙计划用直升机机降一个营的伞兵,从地面干掉埃及炮兵。但以军只有几架直升机可用,计划执行得很勉强。沙龙在乌姆-卡特夫打了一场硬仗,一整天才啃下来。再花了三天半时间才打下阿布-阿盖拉,守备的埃军第二师被打垮。
拿下阿布-阿盖拉后,以军通向西奈中部和南部的大门就打开了,尽管埃军在西奈还有很多完整的战斗兵团和既设阵地,埃及国防部长阿迈尔元帅惊慌失措,命令全线撤退,西奈的战斗实际上结束了。以军以变应变,改攻击战略要点为大胆超越穿插,尽量包围埃军有生力量。战斗变成以军和埃军之间的疯狂赛跑,以军经常绕过埃军溃兵,对俘虏只命令放下武器,脱掉皮靴,然后任由他们就地等待或者走回埃及。埃军尽管丧师失地,还是撤回了一些部队。以军踩着埃军的脚后跟占领了西奈全境,饮马苏伊士运河。沙姆沙伊赫在西奈战争中费了很大力气才夺取,这次又成为战争导火线,但在埃军溃退的大潮中被放弃,以色列海军的一支小部队轻易登陆就夺取了这个祸水之地。
[1] 美国的M48“巴顿”和英国的“百人队长”都是和苏联T-55同代的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但美国M60坦克也叫“巴顿”这是从M48发展而来的,除了增加动力、加强装甲外,还装备了105毫米坦克炮。在十月战争期间,以军两代“巴顿”都有装备,下文中不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