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方舟:携子以身试药 消灭中国小儿麻痹症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
一粒小小的糖丸,承载的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记忆。
然而,很多人在顾方舟去世前并不知道,这粒糖丸里包裹着的,是一位“糖丸爷爷”为抗击脊髓灰质炎而无私奉献的艰辛故事。
据新华社7日报道,2019年1月2日,病毒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顾方舟溘然长逝,中国医学科学院6日为他举行了追思会。这位被网友称为“糖丸爷爷”的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为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并长期维持无脊灰状态而奉献一生,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健康成长。
在《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书中,顾方舟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视频:央视新闻
决策路线、埋头深山,他与死神争分夺秒
1955年,脊髓灰质炎在江苏南通发生大规模的暴发。全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儿童,并有466人死亡。病毒随后迅速蔓延到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一时间全国多地暴发疫情,引起社会恐慌。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生病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孩子,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由于病症是隐性传染,开始的症状和感冒无异,一旦暴发,可能一夜之间,孩子的腿脚手臂无法动弹,如炎症发作在延脑,孩子更可能有生命危险。
1957年,刚回国不久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从此,与脊髓灰质炎打交道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当时,国际上存在“死”“活”疫苗两种技术路线。
一种是灭活疫苗,也称为死疫苗,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要打三针,每针几十块钱,过一段时间还要补打第四针。中国当时每年有一两千万的新生儿,需要同时考虑安全注射和专业队伍的培养,对于当时的中国,要实现这些并非易事。
另一种是减毒活疫苗,成本是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因为刚刚发明,药效如何、不良反应有多大……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时间紧迫。早一天确定技术路线开始研究,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孩子的未来。然而路线的合理性,不但影响疫苗的研制进度,更关乎千万儿童的生命安全。
“决定使用哪种技术路线,需要有相当的科学勇气和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当时的情况下,考虑个人的得失,选择死疫苗最稳妥,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深思熟虑后,顾方舟认为当时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也并不发达,他决定,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只能走活疫苗路线。
一支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随后成立,由顾方舟担任组长。顾方舟深知,世界上的科学技术,说到底还得自力更生。
为了进行自主疫苗研制,顾方舟团队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一群人扎根在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昆明西山,与死神争分夺秒。
就这样,一个挽救百万人生命健康的疫苗实验室从一个山洞起家了。顾方舟自己带人挖洞、建房,实验所用的房屋、实验室拔地而起,一条山间小路通往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梦想彼岸。
央视新闻报道称,当时这片山上一片荒芜、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科研人员就自己扛着大石头压地基,建房子,只用了9个月,生生地在一片荒山上为全中国的孩子们建起了生产疫苗的基地。
顾方舟长子顾烈东说:“我们生物所的孩子的话和彝族的孩子都在一起上学,条件也是非常艰苦,别看学校那房子有教室,窗户全都是破的,冬天根本没有取暖的设备,自己拿一个脸盆,也是扎上洞,烧上炭,放在自己的课桌底下取暖。”
面对未知风险,他自己试药,用自己的孩子试药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在动物试验通过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
疫苗三期试验的第一期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这就意味着受试者要面临未知的风险。
习惯于自强、忍耐、奉献的顾方舟和同事们,因为对于做出疫苗、为国奉献的迫切心情,因为对自己科研成果的充分自信,毫不犹豫地做出自己先试用疫苗的决定。
冒着瘫痪的危险,顾方舟义无反顾地一口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吉凶未卜的一周过去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然而,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另一个问题萦绕在他心头——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谁又愿意把孩子给顾方舟做试验?
顾方舟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瞒着妻子,给刚满月的儿子喂下了疫苗。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疫苗安全性存在问题,儿子面临的可能是致残的巨大风险。然而为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他义无反顾。
实验室一些研究人员做出了同样令人震惊的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了这次试验。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一个月,孩子们生命体征正常,第一期临床试验顺利通过。
顾方舟教授
奋斗几十载 实现中国“无脊灰状态”
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投放疫苗的城市,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但是面对日益好转的疫情,顾方舟仍然没有大意,他意识到疫苗的储藏条件对疫苗在许多地区的覆盖难度不小,同时服用也是个问题。
经过反复探索实验,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糖丸疫苗诞生了:把疫苗做成糖丸,首先解决了孩子们不喜欢吃的问题。同时,糖丸剂型比液体的保存期更长,保存的难题也迎刃而解,糖丸疫苗随后逐渐走到了祖国的每个角落。
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发现最后一例患者后,至今没有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1957年到2000年,从无疫苗可用到消灭脊髓灰质炎,顾方舟一路艰辛跋涉。
顾方舟生前在采访中说道,“我就希望我们的担子能够交给年轻人,我祝愿全国免疫工作者,看好每一个孩子,保护每一个孩子,使得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称,顾方舟先生的功绩应该说是历史性的,他是中国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顽疾的最重要的科技手段的发明和提供者,他也是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