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攻愚:中国队做好输给印度队的准备了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攻愚】
在三个月之后的亚洲杯赛场上,我们也许才发现那场在苏州的中国vs印度热身赛的意义被大大低估了。
10月13日的那个夜晚,双方互交白卷0:0打平,赛后诸多媒体少不了对中国队的揶揄和嘲讽:在家门口的中国队居然啃不下几年前眼中的那个彻头彻尾的鱼腩球队。不过也不乏解嘲者,一是认为印度足球已非吴下阿蒙,世界排名已经破天荒杀进了一百名以内;二是彼时中超收官战鏖战正酣,队员们实在是提不起精神为国尽忠,毕竟自己的工资是俱乐部发的。
印度足协在八九月份连续向中国足协发函要安排一场热身赛,这个态度本身是很值得玩味,大约印度足球界估摸着自身实力也许已经可以对中国队构成挑战了。从场面上看,中国队虽然不乏破门机会,但若不是印度队的右边锋在门前思考人生的时间过长,国足迎来的将是一场耻辱性的败局。
中印27亿人的“地球德比”最终0:0收场
本届亚洲杯的揭幕战,印度出人意料地几乎兵不血刃4:1拿下了东南亚小霸王泰国队,给那场热身赛增添了丰富的注脚:中国足球对印度的领先程度还剩下多少?如果中国队揭幕战打泰国队,能打个4:1吗?别忘了中国队有过曾在主场被泰国队5:1血洗的惨剧。
从整个亚洲足球的版图上来看,南亚次大陆相比东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亚来说,史上绝对算得上足球的贫瘠之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的足球水平,说是亚洲最低档的绝对鱼腩也不为过。今天的印度足球进步势头迅猛,虽然还达不到松动整个亚洲足球食物链的程度,但也足以让业内人士感到惊诧。
与印度同时“爆冷”的还有澳大利亚,加上揭幕战阿联酋vs巴林这场技战术含量极低的比赛,在球迷圈诞生了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即除了日韩伊朗超稳定三强,加上澳大利亚和沙特算一流半之外,其他谁输谁赢都是菜鸡互啄,但混战的形势恰恰已经足以提醒中国队,不能再埋头做鸵鸟,对以往对手的体量等级分类都需要重新再定义。毕竟原来的中亚鱼腩吉尔吉斯斯坦也只是一球憾负国足。
印度足球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度的提高,从这一系列的锦标赛中就可见一斑:
一、 2017年印度主办了U17世界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比赛,是检验各国足球后备人才储备的最佳舞台),这也是印度首次承办大型国际足联赛会制比赛,惊人的是,U17世界杯居然吸引了137万人到场观看,打破了1985年在中国举办时123万人现场观战的记录(说实话这个数字也是很惊人的);
二、印度已经向国际足联递交了申请,要申办2019年U20世界杯;
三、印度正在考虑举办2023年女足世界杯。
很明显,印度以青少年足球和女子足球为主攻方向,立足在世界足坛抢一个风头。这两年印度足球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很多国内球迷好像才发现他们也有热情承办一些杯赛,其实真算起来,印度承办跨国、跨区域比赛的历史比中国要早的多,比如印度一直是亚洲挑战者杯的主要发起者,而且几十年来长期举办“尼赫鲁杯”也就是南亚杯;而在同时间,我国好像只有省港杯(也主要以地方队出战)。
印度主办了1982年首届尼赫鲁杯
而且还要再提一句,虽然印度搞全国范围内超级联赛起步的时间比我国晚了整整十年(印度是2013年,中国是2003年),但两国足协要求的俱乐部配套青少年梯队的政策,却几乎没有时间差。总的来讲,印度对足球的热情虽然不比板球,也并非平地起高楼,而是有一定的历史资源积累的。
印度足球的进步与国家认同的提升
那么,印度足球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突破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人口体量的说服力并不是很足,因为长期以来印度就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却在八九十年代被各种吊打,他的邻居孟加拉国也是一个有着巨型人口体量的国家,而且人口密度比印度只高不低,却依然处在亚洲各国足球水平的最低档;
如果说流向足球的资金投入在增加,这种分析看似有其合理性,但仔细一分析,就知道目前这支印度国家队是“前资金红利”时代的产物。换言之,这批球员的青少年时代,依然是基础硬件匮乏,训练体系尚未完全成型的阶段;
至于说印度足球是否搭载了“洋务运动”的快车,反驳的理由和人口体量大致相同。的确,现在印度各级国家队(国家队主帅是英国人)和所有的印超俱乐部都聘请了洋教头,但这一现象在80年代初就开始成规模出现了。1982年印度就聘请了英国人鲍勃·布特兰(Bob Bootland)担任国家队主教练这一职务,比中国队聘请施拉普纳还要早十年。
亚洲杯第一场印度队首发。在2014年年底,印度世界排名171位,2015年甚至一度跌至球队历史最低的173位。然而,时间来到2018年底,印度队排名已经上升至世界第97位。(@东方IC)
在“足球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战术能力的提升成本变得比以往要低不少,因为各国互通有无的途径被大大拓展,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像印度这样非传统足球强国的战绩爬升,但如果我们跳出足球之外,把视野放宽到印度这个国家的大历史中看,或许能得到某些较为“意外”的回答。
首先,笔者查阅了印度足球超级联赛的俱乐部所在地域分布,我们发现,当今印度足球版图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俱乐部不仅扎堆次大陆南部,而且还能扩散到了北部西里古里走廊以东地区。换言之,足球辐射区域相比以前更为均匀。
目前印度超级联赛的球队地图分布
再者,笔者查阅了印度vs泰国队首发阵容的全部11人名单,一一查找对照了他们的出生地,做图表如下。发现这11个人来自八个不同的印度邦,几乎东南西北都有:
尤其是印度北部这块没有优良俱乐部的地区,为印度贡献输出了不少国脚。笔者再对比中国队首发11人球员的祖籍,就会发现中西部半壁江山贡献国脚数量为零。
行文至此,读者们估计肯定会问,你统计这个有什么意义?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球员遍布国家的东南西北,为了国家荣誉聚在了一起,对美国、中国、英法德这些国家来说或许不太能说明什么,但对印度来说却有重大的意义。
它至少说明,印度足球不是某单一地区独特的体育项目,教练在选材时候,会把眼光放在全国整个范围内,这是印度这个国家整合能力提升的表征。
长期以来,印度曾是一个带着双引号的“国家”,有所谓“印度乃是一个地理名词”之说。原印度国民只有家族、部落、宗教社区概念,而无国家者如钱溢蚁聚。
如果我们把这十几年来印度国内财税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国民意识形态建设和足球改革结合起来,就能发现有一条线能把这一系列不同领域串起来——国家民族主义构建,当来自不同邦、不同宗教背景(当然笔者无法查到这些球员的种姓背景)的球员一起举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时,印度足球水平的提升意义就溢出了体育竞技单一狭窄的领域。
余论 印度体育文化正在缓慢成长
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和印度足球水平在同一时间段提升的还有不少其他体育项目,而且诞生了一些明星级球员,比如羽毛球女单辛杜,很遗憾,目前中国女羽几乎找不出一个能和她单挑的。她的横空出现比印度男足的崛起还让笔者感到诧异,因为毕竟印度男足的身体素质在那里摆着(平均身高180cm左右,这已经超过西班牙国家队了)。当然,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出几个体育明星并不算稀奇,但印度的确正在认真对待2016年的那个BBC之问:为何印度的体育这么差?
2016年里约奥运会,BBC评论员发问:为何印度的体育这么糟糕?
2016年里约奥运会,印度在奖牌榜上惨不忍睹的表现,让他们的宗主国——英国的媒体都以头条评论文章加以嘲讽。这篇文章分析下来主要有两点,一个是传统文化惯性(强大的应试教育体系,孩子不愿意从事职业体育之路),一个是穷,BBC做了一个计算,英国奥运金牌拼的人力物力和科技含量,折算成金钱的话相当于每一枚金牌价值450万英镑之巨,这是印度这样本来体育文化就衰苶不堪的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但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影视剧作品对体育项目的宣传(比如《摔跤吧,爸爸》),印度民间的体育氛围未必没有众毛攒裘、聚沙成塔效应。总之,国家认同+体育精神+资金投入,如果各个因素都支持到位,印度男足在未来亚洲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三十年前,中国足球曾经经历过从骑在日本队头上再被反杀直到今天习惯性示弱的心路历程,难道此类故事还要从印度再重演一遍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