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主品牌汽车回顾:新能源破局、新势力搅局
文 | 潘昱辰
2019年1月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日前发布的数据,中国汽车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达2235.1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8%。与此同时,国内主要自主品牌车企均发布了各自的产销数据,吉利、长城、长安仍位列前三。
在汽车市场负增长已成定局的形势下,传统自主品牌车企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寻求突破,而造车新势力的搅局也开始在市场中产生影响。
头部企业未达预期
在车市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吉利汽车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50.1万辆,同比增长20.3%,继续领跑自主品牌。这个成绩在所有整车企业中也仅次于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不过,随着整体市场遇冷,就连吉利也未完成既定的158万辆年销目标。考虑到2019年汽车行业不确定性,吉利将今年销量目标定为151万辆,比去年有所下降。
吉利缤越
长城汽车2018年全年累计销售91.5万辆,同比下降3.7%。随着SUV市场的整体放缓,整体依赖于哈弗H6一款车型的长城汽车缺少新的增长点,而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也比较滞后。
排名第三的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年销量为85.9万辆,同比下降近20%,也成为排名前十的整车企业中降幅最大的一家。近年来,长安自主品牌在新车型的市场投放较为缓慢,现有车型的换代也缺乏亮点,因而更易在不景气的汽车市场中受到冲击。
新能源车成角逐焦点
相比头部企业,位于二线的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增长势头更强,且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辟了新的战场。
比亚迪2018年全年销量52.1万辆,同比增长27.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8万辆,完成了2018年年初既定的20万辆销量目标,同时继续拉近了与燃油汽车的销量距离。而作为对比,比亚迪的燃油汽车累计销量为27.3万辆,距2018年年初制定的40万辆销量目标差距不小。
比亚迪秦Pro EV
而背靠更大整车集团的上汽乘用车全年销售 72.9 万辆,同比增长39.7%。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出色,全年销售达 9.6 万辆,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根据规划,2019 年上汽乘用车还将向市场投放MG ZS 纯电动车、 MG HS 插电混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
荣威Ei5
值得一提的还有作为昔日自主品牌领头羊的奇瑞汽车,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售9.1万辆,同比大涨146%,不过这也与奇瑞前几年新能源市场基数较低有关。
与比亚迪等相比,吉利、长城和长安等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在新能源市场的步履相对较缓。为取得突破,上述车企也在近几年制订了新能源车规划,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双积分政策。例如,吉利汽车与丰田、科力远等企业合作,试图进一步发展混动技术;长城则于2018下半年推出欧拉品牌,并陆续上市R1、iQ等小车来占领市场。
长城欧拉iQ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18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01万辆,同比增长83%,高于市场预期,市场总体走势明显好于传统燃油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高增长,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提升的合理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从产业投资审批角度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行重新划分,防止车企借投资插电混动车型变相对燃油车进行产能新项目投资。但插电混动汽车在消费端仍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目前按政策仍然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优惠。
崔东树认为,大力支持插电式混动车型作为新能源的发展路线,有利于传统车企的产业升级,并推动传统动力的技术进步,实现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插混车型可以面向广大海外市场,并有利于出口市场的中高端突破。
新势力带来新挑战
除了传统车企外,2018年也是国内部分造车新势力逐渐孵化成果的一年,蔚来、威马、小鹏等公司的新车已经陆续开始交付。日前,蔚来汽车对外公布了2018年的新车交付情况。截至12月31日,蔚来共交付了11348辆ES8,超额完成了此前承诺的1万辆目标。这也使得蔚来创始人李斌赢得了此前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对赌。
而何小鹏也在网上祝贺蔚来和李斌取得这一成就,并表示愿赌服输。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普遍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功能作为卖点,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消费市场成为搅局者。但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除了融资外,汽车生产资质也是一大考验。目前,造车新势力主要通过自建工厂或传统车企代工的方式来实现新车生产,去年12月,造车新势力车和家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生产资质,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2019年,将有更多造车新势力向市场投放车型。随着新一轮交付的开始,造车新势力内部也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业内普遍认为,最终能够度过车市寒冬的新势力不会超过十家。
而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虽然新势力体量相对较小,但其作为搅局者的挑战依然存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随着轿车、MPV、SUV的增长轮动基本完成,主力车企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均已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市场形势。未来几年,车市变化仍主要看新能源汽车的突破进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官方微信“300弄车评”,ID:Lane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