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香港公司不得不想到了这个隐秘办法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俗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试图打击中国时,精明的商人们发现了一条“蹊径”:既可以保留在华工厂,又可以尽可能减轻贸易冲突所带来的影响。
这条“蹊径”就是利用美国的“首次销售原则”,将货物通过香港中转销往美国。而关税仅按首次销售时的价格征收。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16日称,不少在中国内地的制造商知道要搬出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花费极大的搬迁成本外,东南亚等地的生产质量、专业知识及可靠性远远低于中国,而且他们也无法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来应对大量企业。因此,这些公司企业开始寻找技术方法来解决如何避免美国的高额关税,于是找到了美国的“首次销售原则”。
其中,美国的“首次销售原则”允许对货物按首次销售的价格征收关税,这项规定在美国是合法的,只不过实际操作时需要准备大量有关文件。
报道称,当在港制造商得知这一方法能为公司降低关税成本时,都显得很兴奋,但也有法律人士仍认为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法律精神。
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香港公司找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法律“漏洞” 截图来自南华早报
文章开头称,9日下午,在位于香港太古广场的摩天大楼第23层,聚集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面孔。其中一位便是一家加拿大技术公司供应商经理,该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出口到北美。
几年前,为了应对广东当地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他所在的公司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老挝,结果发现当地生产的质量和支持能力与中国的水平相差甚远。
这位不愿具名的经理表示,“我们想搬回中国,确实中国的成本更高,但支持力度好得多。但后来开始出现了关税问题。”
该公司现在老挝所拥有的生产设备均低于标准。但自去年7月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国工厂生产的任何产品出口到美国时都要被征收10%的关税。如果不顺利,税率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到25%。
该经理忧心忡忡地对南华早报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他的公司遭受两次重创,“我们可以承受10%的税率,在各供应商之间分摊成本,还可将部分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但如果升到25%,我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我可能会失业。”
他是这个房间里面大约20人中的一位,他们正在听普华永道和德勤会计事务所帮助在香港的公司如何避免在美国缴纳关税。而这秘密就藏在一条神秘的海关法规中,曾在里根政府时期被写入美国法律。
一位不具名的物流公司主管称,“通常我不会来参加这些活动”,但来自客户方面的问题促使他参加了这次活动。
2018年,香港港口的货运量下降5%,虽然很难量化其中有多少比例与贸易战直接相关,因为与美国直接相关的货运量只占总货运量的16%,专家们预计一旦出口订单效应逐渐消失,货运量还会进一步下降。
香港第二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现代货柜码头的总经理Peter Levesque称,“从航运角度来看,香港货物量的70%是转运,包括从香港转口进入中国内地,以及从中国内地运到香港再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所以,他认为,不管中美之间发生什么,都会对香港产生影响。
可见,香港的情绪是可以为外界所理解接受的。
香港财政部长陈茂波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讲话称,他在对过去规则贸易体制衰落的“焦虑”中开始了新的一年。
香港总商会高级经济学家Wilson Chong 也证实了这种焦虑情绪是普遍的,“因为贸易战,一些总商会成员从美国客户那里得到的订单量减少了”,“还有一些人担心这种情况可能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这种不确定性将对他们接下来作出重要的投资决策造成阻碍。”
虽然不少公司正在考虑将制造业迁出中国,但大多数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搬迁可能需要花费几年时间,而且正如加拿大技术公司在老挝所经历的情况证明了,东南亚国家的生产质量、专业知识及可靠性往往远远低于中国。
此外,这些地方很少具备基础设施和能力以吸收大量从中国迁出的制造业。例如,越南人口比广东省的人口还少,而柬埔寨整体大概与中国排名第12大的河北省差不多。
因此,各大公司企业只得寻求从技术办法来规避关税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称,会计事务所的报告很复杂,用词也很专业。坐在房间里的那些人都很焦急,他们不停得问问题记笔记。
绝望的时候需要孤注一掷的决策,而其中一条正在被考虑的措施便是,神秘且具有30年历史的贸易法则,称之为“首次销售原则”。首次销售原则适用于经过多次购买和销售、且最终买家在美国的货物,其工作原理如下:
如果你在中国有一个制造智能手机的工厂,你首先把产品卖给香港的贸易公司(或其他任何地方),香港贸易公司再把它卖到美国,但关税只以第一次销售价格来计算支付,也就是贸易公司支付给工厂的那笔费用。
这里存在一个要求:每笔交易都必须是合法的,每一方都必须赚钱;但必须通过大量文件来证明这一点,例如需要在中国内地的供应商提供透明的采购订单。这其中的主要挑战就是说服中国供应商提供他们的财务细节。
科技配件公司Native Union的首席财务官Farouk Merzougui 认为,这项措施执行起来可能会很痛苦。该公司也正在利用首次销售原则来规避关税,实施时间花费5个月,但他现在已节省美国出口关税的三分之二。
去年贸易战爆发时,他正在为圣诞季做库存计划。他的公司考虑过将生产线转移到柬埔寨或越南,但对制造标准持保留意见。他们在中国南方城市并没有自己的生产设施,但是相信其供应商能提供优质产品。“我们正在寻找一个能解决介于短期和长期供应链之间的桥梁,来解决圣诞季计划。这很难,这项法规对我们而言也非常不熟。但基于公司目前的架构,这可能是最好的短期解决方案。”
Merzougui告诉记者,“10%的税率是可控的,25%的税率则是勉强生存”,“这项法规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受关税政策影响,但可以减轻负担。这很不简单,需要做很多准备和文件。但贸易战已成为了一种竞争优势。”
他说,“我们的企业很小,可以快速行动,而竞争对手还在观望,所以我们获得了竞争优势。”
事实上,首次销售原则曾多次受到挑战,欧盟于2016年宣布其非法之后,美国仍是唯一一个可以使用的主要市场。
对于以前从未处理过贸易关税的公司,首次销售规则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解决方案。
Sandler, Travis & Rosenberg公司在香港的亚太分部负责人Sally Peng 表示,“首次销售规则因为我们而诞生”。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贸易和海关事务的公司。
1988年,这家公司在美国提起诉讼并确立了首次销售规则。在这个案例中,定制西服在香港进行测量,然后通过分销商和货运代理网络运送到底特律,这意味着当货物到达密歇根的最终买家手中时,已被售卖很多次。美国上诉法院同意,凡是涉及进口贸易税的,只应该按照第一次销售时的价格缴纳。
Sally Peng说,三十年过去了,这个隐秘法规漏洞的使用情况现在占了自己经手业务的50%以上。
直到最近,首次销售规则主要用于服装、鞋类和电子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在美国的进口关税相对较高。但自从贸易战开始以来,其他公司也正着手使用。
她称,“过去,想要使用首次销售规则,需要同时发生两件事。一是要有非常高的出口量,尽可能得多。二是货品的课税率非常高。有些服装类,如瑜伽服,关税超过30%,所以业内广泛使用。
现在曾享受低关税进入美国市场的企业也正在试图使用,即使是那些出口量不高的企业。Sally Peng称,她从桌子、汽车零件到手机壳和空调装置等所有产品制造商中都听到了这样的想法,这些产品都是通过中国工厂生产再出口到美国。“这些公司可能没有非常高的出口量,但他们也在考虑利用首次销售原则,希望能从中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
南华早报称,当记者向其他更多的出口商、学者、律师、专家和顾问提起首次销售规则时,有些人非常熟悉,也有人了解不深,还有一半的人则完全没有听说过。
普华永道的一名合伙人Derek Lee表示,“半年前,我们开始接到咨询。人们开始觉得贸易战会继续下去,尽管一开始很多人都希望它很快结束。”
贸易律师表示,这项规则在美国是合法的、可使用的,但也警告,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对不符规定的行为看得非常严。 Hogan Lovells律师事务所华盛顿分部合伙人Craig Lewis表示,“创建必要条件以符合使用首次销售规则,非常复杂,需要审慎评估”,他们会根据最新发布的条款进行一一审核。
最后,文章回到香港太古广场的摩天大楼内,这里的反应是既兴奋又怀疑。
“即便真的可以,我也不会推荐它给任何客户,因为这不遵循法律精神”,有法律人士认为。
而忧心丢掉工作的加拿大供应商经理在一天以后精疲力竭地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我们可以转移关税成本”,“这让我非常激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