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帆:英法陷入困境,得的是同一种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孔帆】
这边厢,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了国家的未来,开启了长达三个月的“全国大辩论”,虽然开局不错,但是否有“疗效”,谁也说不好;那边厢,英国梅首相先是脱欧协议遭国会以230票之差严正否决,随后她虽然挫败了工党领袖科尔宾强迫举行大选的企图,但英国脱欧的前景更加迷离。
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脱欧”协议(图片来源:新华社)
英法两国,一地鸡毛。
在我们的印象中,英国似乎一直是一个理智的国家,它更关心眼下实际问题,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愿景。与法国等国家浮夸论调相比,英国的政治语言是直白的,它对左右两翼的极权不屑一顾,对欧洲一体化的伟大目标也嗤之以鼻。
上世纪30年代,英国顶住了席卷欧洲的极端意识形态,捍卫了自由主义。今天的英国为什么会走向“极端”?
也许,这种“极端”的出现,来自于社会的分裂和阶层的对立。
我们来看一下,英国拥有欧洲最大的全球化城市伦敦,但落后的城镇和与经济绝缘的地区也有很多;英国拥有世界超一流的大学,但英国国民的识字率和计算能力也是西欧大国中最差的;英国拥有获利丰厚的全球金融业,但其他经济部门的表现差强人意,依赖于低薪、低生产率的劳动力,而不是能够提高生产率的资本投资;阶级体系依然存在,还有那些包含多个构成国的“联合王国”项目,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就购买力而言,英国各地区之间的不平等是整个欧洲最严重的。西伦敦的实际人均GDP是欧盟平均水平的6倍多,然而,英国最贫困地区的实际人均GDP与葡萄牙和西班牙最贫困的地区相当。
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陷入“脱欧”僵局也许就容易理解了。民众对国家现状不满,就一人一票脱离了欧盟;国家陷入困境,精英们慌了,又开始出来阻挠。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根本原因与英国“脱欧”一样,也是因为法国社会彻底分裂成两个阶级,一个是财富越来越积聚的垄断资本阶层,另一个是广大的受雇者(包括蓝领和白领)。同时,“黄背心”运动的抗议方式让这个分裂更加明显:
被访者中52%反对,46%支持这一运动,但是有72%的被访者承认同意运动的主张。调查机构注意到面对这一社会运动“法国人明显的分为两派”,支持者大部分是乡村和贫困人口,反对者大多数收入较高,是高等教育毕业生或是住在巴黎周边的居民。
与英国相似,巴黎、里昂、波尔多等中心城市,集中了法国一半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相对发达,对法国其他地区的年轻人产生了虹吸效应。相反,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空心化等问题,传统工农业部门的就业岗位不断缩减,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没有或者缺乏基础性条件向新兴产业转型,使得这些地区深受经济全球化和法国经济衰退之苦、逐渐走向凋敝。
巴黎和里昂等中心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为居民出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但是,广大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出行更多依靠汽车,因而对增加燃油税的敏感度更高。据法国“研究、咨询与战略计划网站与调查机构”(ELABE)的调查,在巴黎开展“黄马甲”运动的抗议者,有近30%来自乡村地区,14%左右来自除巴黎之外的城市,仅有12%来自巴黎地区。这是“黄马甲”运动的区域性基础,也是马克龙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马克龙到乡村与镇长、村长们对话,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结果还未可知。
再回到英国。由于前面提到的国家内部的对立,英国退欧导致“烂摊子”在所避免。英国人民已经迷失了方向。英国脱欧首席谈判代表维霍夫斯达(Guy Verhofstadt)在推特上发文说:“英国议会说出了他们不想要什么”。“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英国议员到底想要什么?”其实,全世界都很迷惑:英国人究竟想要什么?
英国脱欧首席谈判代表维霍夫斯达(Guy Verhofstadt)在推特上发文说:“英国议会说出了他们不想要什么”。“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英国议员到底想要什么?”(推特截图)
国家内部的对立和分裂,让英国的未来无法预测。这些矛盾最终怎么解决?会把国家带向何方?都不好说,期望英国的混乱很快就会结束是轻率的,英国的欧洲盟友,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用大量的数据有力地论证了: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财富不平等现象呈扩大趋势,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这在英法两国,都得到印证。
我们还看到,在英法两国的僵局中,很多政客的表现的令人不堪,在国家危机面前,不少政客表现出的不是为国出力、共度时艰,而是隔岸观火、从中渔利,谋求个人的政治资本。其实,这也是社会分裂的一部分。他们以为“乱世出英雄”,但最终会遭到民众唾弃。
英国无论是“软脱盟”(继续留在内部市场),还是进行第二次公投,都不会是好的的结局,争议和阵营思维将继续存在,社会内部的分裂将更加明显。
同样,法国的“大辩论”,如果最终不能解决社会阶层的对立,“黄马甲运动”将还会继续。
法国总统正式启动全国辩论以凝聚改革共识(图片来源:新华社)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