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游客境外移动支付交易额首次超过现金支付
【文/观察者网 谷智轩】
“短短几年时间,移动支付已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正在推动海外旅游目的地的商店采用这项技术。”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月21日报道这样写道。
当天,权威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Nielsen)联合支付宝发布了《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境外旅游市场发展与趋势白皮书》,覆盖了2018年秋季调查的1200多家商户和2800多名中国居民。
观察者网第一时间获取到了这份报告,并查询发现,2018年中国出境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32%,首次超过了现金支付(30%),与最主流的银行卡支付只有6%的差距。
此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约四分之三的超市和便利店现在接受中国的移动支付,约71%的免税店和奢侈品店也采用这种支付方式;尚未采用的商家中,超过半数表示将来可能会接入中国的移动支付。
尼尔森中国区总裁赵新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中国游客日益个性化和复杂化的需求,提高移动支付的全球覆盖范围(对于商家来说)是一个长期项目。”
1月19日,芬兰罗瓦涅米,商户们为了吸引游客消费,纷纷接入了支付宝服务。图自视觉中国
CNBC报道援引携程网的预测称,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期间,中国游客数量将达到700万;泰国有望成为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海外旅游目的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也在前十名之列。
报道称,从街头小贩到高端百货公司,移动支付已经“席卷”中国。中国社会原本以现金为基础,但在公司促销活动、信用卡使用率低及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等因素的推动下,似乎每个人都能够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支付,这种方式也老少咸宜。
观察者网查询发现,2017年,55%的60、70后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时使用过移动支付,显著低于80、90后68%的比例。而2018年,两个人群中在境外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几乎持平,60、70后仅落后80、90后1%。
事实上,年龄较大的中国游客在海外购物时更愿意使用移动支付。调查显示,88%的60、70后中国游客会询问商户是否接受移动支付,较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
尼尔森报告截图
根据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报告中引用的易观国际数据,仅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就飙升至近16万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16年全年还是5万亿美元。
CNBC报道称,随着中国游客将移动支付习惯带到国外,商家正在迅速适应。
观察者网查询报告发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接受中国移动支付的商家中,88%在过去两年采纳了这项支付方式。在所有接受这种支付方式的商家中,40%表示总体客流量有所增加。
报告还称,约60%或更多受访的中国游客说,他们去年去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或意大利等地旅游时,使用过移动支付。
尼尔森报告截图
此外数据显示,来自较小城市的中国人是出境游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受访的二线城市居民中,有38%的人在2018年到过欧洲,比例高于一线城市受访者。二线城市中国游客去年平均花费6006美元,较2017年的472美元出现显著增长。
不过CNBC同时指出,需要明确的是,海外对移动支付支持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当地人很快就会使用这项技术。例如,支付宝需要绑定中国的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移动支付要在海外能够使用,需要通过与当地商户和公司的合作,例如北美的First Data。
报道认为,就像奢侈品店雇佣会说普通话的员工来为中国游客服务一样,更多的旅游目的地会觉得有必要接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展望未来,我们将支持更多的外国商户与中国游客建立联系,促进前者的业务增长。”支付宝跨境业务运营总监陈嘉轶在一份声明中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