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推动产业融合,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作者:魏建国
新年伊始,轰动台湾企业界的重磅消息,是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大家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当前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习主席提出的五大政策主张更展现出大陆对台湾最大的善意和关爱,真正使台湾企业确信,和平发展是两岸的根本,和平统一对全民族最有利。
这些天来,许多台湾企业家问我,习主席讲话中提出的“要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共同市场”如何理解和执行,我想,在回答问题前首先要明确,实现产业融合是打造共同市场的关键。
纵观历史,当初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经济之所以腾飞,靠的是美欧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政策,台湾抓住这个大机遇,很好地把岛内产业与国际产业融合在一起,再加上岛内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造就台湾经济十年腾飞的辉煌。
而如今台湾的四大产业已成为“四大惨业”,受形势影响,又未能将两岸产业进行切实地调查研究,失去同大陆产业融合的关键时刻。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现两岸产业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台湾的优势集中在精细管理、事前项目试点考察,而大陆方面的优势集中在设备和资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同大陆产业进一步融合,才是今后台企的发展之道。
明白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何应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那就是说,要一改过去台湾企业投资大陆时期靠政策、靠熟人、靠领导的错误做法,走出一条企业对企业,靠制度和营商环境,靠透明而公开、公平而平等的法治市场的新路,这样才能把制度化落实到底。
当前,由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害怕台湾产业遭遇所谓“大陆化”,即使允许大陆投资也要设置种种限制,比如规定董事会只能有一名大陆董事,大陆人不能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等等,导致台湾企业无法放手在大陆投资,也无法放手让大陆企业投资台湾。不少台湾企业家对我说,他们看好大陆发展的预期,不愿意“南向”。而台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务员工资近20年没有增加,台湾的发展已经不能等了。
因此,制度化未来将表现在大陆的种种优惠政策更倾向于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台湾中青年,更倾向于台湾地方县市和民间团体,从而真正实现让全体台湾人民享受大陆发展的机遇,尽早取得获得感。为此我们要做到“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在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先做起。这种制度化安排体现在“一国两制”前提下、两岸一家亲的超常规安排。
而共同市场的含义则更加深刻,它不仅是指大陆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更是指两岸共同开发的第三方市场,按台湾企业家的说法,就是“两岸联起手来,赚世界的钱”。因此我们欢迎台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早日加入亚投行。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期望更多的台湾青年企业家能从父辈手中接过火炬,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时代,加入两岸产业融合的队伍,成就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台湾同胞一个都不能少。(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两岸企业家峰会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