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着手登陆月球南极 向同行提供20公斤载荷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嫦娥五号探测器将在今年年底登陆月球并采样返回!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将在2020年左右实施!中国还在规划论证后续三次探月任务……在国新办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接连发布多条重磅消息。而中国在航天领域展示出的对外开放态度,更吸引了各国的浓厚兴趣。美联社14日敏感地注意到,“在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的任务中,中美航天部门实现近年来的首次合作”。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嫦娥四号任务的一大特色是国际合作。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嫦娥四号配置了13台载荷,其中包括与德国、瑞典、荷兰、沙特合作的4台科学载荷。此外,“中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加了测控任务,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安全度过月夜,与欧空局在深空测控方面相互支持”。
德国基尔大学的维默教授对德国《明镜》周刊表示,嫦娥四号是“开放的国际合作”。他所在团队研发的粒子辐射探测仪随嫦娥四号被送到月球背面,研究结果有助于在未来的月球任务中更好地保护航天员。
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关于中美航天合作的提问时,吴艳华表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多边场合经常见面。去年在世界宇航联大会期间,两国航天局长进行了会谈,希望在深空探测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吴艳华专门介绍了嫦娥四号任务中的双边合作。“NASA跟我们提出,希望利用运行在月球轨道上的‘月球观测卫星’观测嫦娥四号着陆时的月尘信息。双方科学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密切沟通。美方将他们卫星的信息告诉中方,中方也及时把嫦娥四号着陆经纬度、着陆时间告诉了美方。”美联社14日表示,这是2011年美国国会立法禁止中美航天交往以来,两国航天部门首次进行的合作。
14日的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出了更多航天合作的邀请。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说,中国的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空间站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后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欧空局等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了载人航天探测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2018年5月,联合国外空司同中国政府一起对外宣布,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的相关试验工作。
他还表示,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我们将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分别提供10公斤的载荷搭载机会。另外,“鹊桥”中继卫星还有三到五年的寿命,欢迎国际社会利用它开展科研工作。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鉴于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以后的命运尚不明朗,其他国家如果想继续送航天员到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就可能要依赖中国。欧空局的3名航天员正在学习中文,他们可能成为首批飞往中国空间站的外国航天员。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主任埃恩弗洛德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欧洲现在最中意的合作对象是中国。中国正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推进航天项目,同时也对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
【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本报记者 邓孝慈 本报特约记者 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