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四:政府关门,美国“运行如常”?
作者:李庆四
从2018年12月22日凌晨至今,美国政府部分机构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此前,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关门纪录发生在1995年,因时任总统克林顿和国会共和党无法就政府开支计划达成一致,联邦政府停摆21天。现在关门时长破了纪录,何时开门却遥遥无期。即便如此,国内外一批人还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什么美国政府关门,一切“照常运转”,这才是世界上最强大成功的政府!
政府关门也是好事?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如果动不动就关门也能证明政府成功,那为什么不干脆不要这个政府?事实上,即便熟谙“极限施压”策略的特朗普,放出豪言无惧关门“几个月或者几年”,也迫于压力与民主党谈判多次,甚至还带了巧克力示好。美国经济学家贝斯安妮·波维诺预估,政府部分“停摆”将造成美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周损失近12亿美元。民众生活同样深受其害,国家公园垃圾遍地,机场安检排起长龙,超过80万联邦雇员无薪可领,示威抗议此起彼伏。
换言之,一言不合政府就关门,不仅对社会运转有影响,而且还很恶劣。此次“停摆”,缘起于特朗普要求拨款57亿美元建造美墨之间的边境墙,以防非法移民从拉丁美洲入境美国。而反对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民主党只打算拨付不超过13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来解决边境安全问题,致使国会和特朗普在预算法案上陷入僵持。一方面,特朗普与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会谈时摔门而出,据说还拍了桌子,分歧之大可以想见。另一方面,民主党也不是“省油的灯”。由于长期备受特朗普及共和党打压,民主党本就为打击特朗普不惜捕风捉影,现在终于抓住了国会“钱袋子”,岂能不借机猛刷存在感。加之,这次联邦政府关门的时机也很特别:恰逢美国圣诞节、新年和国会休会,许多人都在放假,多少减轻了关门的影响,更使得关门心安理得甚至“肆无忌惮”。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关门已成为习惯性操作,根本原因还在于西方民主机制的内在困境。无论多党制还是两党制,为赢得选票,候选人无不竞相许诺选民诸般好处。然而,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民福利需要有经济增长来支撑,而当前的美国根本没有真正走出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奥巴马通过四轮量化宽松救急,不啻于饮鸩止渴;特朗普虽然呼吁恢复实体经济,但“雷声大雨点小”。
围绕修墙的分歧只不过是美国政治极化和两党普遍对立的缩影。问题的本质在于政党精英更多考虑自己的仕途,选民利益往往被抛诸脑后。看起来特朗普是在兑现竞选诺言,实际上“小题大做”的修墙举措是在诉诸民粹主义,把民众对政府关门的不满推卸到民主党头上。但这样也很冒险:对于一直想抓他小辫子的民主党而言,严重出格的特朗普更方便敲打,甚至伺机启动弹劾程序。两党拉锯,与其说是美国民主制约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不如说是利益集团内部分配不均的结果。
未来出路在哪里?转嫁经济危机、转移国内矛盾向来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拿手好戏。历史表明,为打破僵局,他们常常会选择外部牺牲品下手,而普通美国人未必能自觉阻止政府铤而走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