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刚:创业热潮并未退,只是回归理性
作者:崔传刚
自去年以来,中国进入创业寒冬的说法便一直不绝于耳。很多媒体报道也证实,由于缺乏后续资金来源,不少原本炙手可热的创业项目都变成了烫手山芋。这种状况引发了不少人的忧虑,他们担忧这种现象的延续会影响到中国创新的发展,更有悲观者称,中国的创业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这种悲观的看法,笔者当然完全不能同意。客观而言,最近两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的创业确实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潮。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首先,这与整个创业宏观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在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开发已经接近饱和,而这意味着所有的创业者必须在一个存量市场展开激烈争夺,势必对创业提出更高的门槛要求。与此同时,全球的科技发展也正在步入一个新的范式转换期,以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走向终结,而5G时代尚未完全到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仍有待时日,应用型创新也受到影响。
其次,这与创业的市场规律不无关系。实际上,创业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宽松的资金、宽容的监管等积极外部条件作用下,创业活动一般会很快进入繁荣期,同时也极有可能走向极端,出现非理性繁荣。然而,一旦资金和监管等环境出现变化,这种被堆积起来的虚假繁荣就会露出真面目。
这也是我国这几年所经历的一个过程。金融上的宽松和政策上的鼓励推动了创业的繁荣,但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不良的现象也开始涌现,例如初创企业的虚假估值,行业前景的非理性鼓吹,创业者一夜暴富的不正常心理等问题,都在这一过程中暴露了出来。当潮水退去,一些虚假的创业者就会变成裸泳者。他们创业活动或要遭受资金断裂风险,或要受到严格政策监管的惩治,而更为严重的是,虚假的繁荣还会带来负面的外部性,使得整个创业环境受到损害。
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业大潮的退去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使得人们认识到,创业并非只是一本万利,而是充满失败的风险;创业不只是拍拍脑袋写商业计划书,而是持续的智力投入;经营企业不是人人可为,它需要精明的头脑、持续的毅力和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总之,创业所具有的残酷性使得这项经济发展必备的活动回到了理性的道路。
中国的创业仍然在路上,而且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备,这项活动只会越来越趋向繁荣。从权威统计数据看,中国的投融资活动仍然非常活跃,企业的研发支出也没有减少,这表明真正的创业并未受到过分的冲击,它只是在“脱虚向实”。
但我们也应从过去几年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对政府而言,需寻找进一步推动创业的方法,出台更明确的政策,并思考如何减少甚至避免此类活动的大起大落,打造一个相对稳定并不断进化的创业环境。创业需要鼓励,需要着眼长期,但也要防止道德风险和负外部性。
作为个人,则需要更加了解创业的本质。创业会得到奖赏,但也必须做好艰难困苦,甚至承受失败的准备。中国如今正迈入一个新的创业黄金时代,打造新基础设施,减税降费、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举措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但如果你自己没有做好准备,那么无论何时都不是你的创业黄金期。(作者是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