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加拿大人总自以为了解中国
作者:陶短房
加拿大是亚洲以外海外华人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大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市是亚洲以外华裔比例最高的城市,到了周末,附近华人蜂拥而至,街上说中文的比说英文的还多,到处都是中文招牌和中国元素,恍惚回到了中国,以至于被大陆来的新移民戏称为“小解放区”。
在温哥华等一些加拿大大城市,机场、轨道交通的自动售票机、驾照的路考……都可以选择中文服务,加拿大许多政客都会特意给自己起一个中文正式姓名,如现任外长方慧兰、现任国防部长石俊、前任国际贸易部长商鹏飞分别是欧洲裔、印度裔、法裔,并无华人血统,却早早起了中文官方姓名,目的是“方便和华人交流”。每逢华人节日,加拿大三级政府领袖、各级议会议员、在朝在野的政客都不忘用或生或熟的中文秀一句“恭喜发财”之类。
但实际上加拿大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笔者接触过的许多加拿大人不知道中国城市的家庭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不亚于加拿大,不知道中国有高速公路,更不用说高铁。以为中国人“家里普遍很穷,在加拿大挣了钱要经常往家里寄”,一些加拿大人则正好相反,以为中国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大富翁、有的是钱”,来加拿大省吃俭用“只是装穷,目的是骗福利,占加拿大的便宜”。笔者甚至亲耳听见有人问我“你住在中国的亲戚,男的是不是已经不留辫子了?”一副“探究知识”的诚恳,丝毫没有恶意。
有趣的是,加拿大人却往往自以为很了解中国:汶川地震时,加拿大一个专业协会组织想教灾区“搭建加拿大木质住房”,后来他们自己也笑称“我们太不了解中国了”——灾区偏僻村子的居民都会搭建木质住房,之所以越来越少只是因为砖混或钢木结构的新式建筑更适合当地的气候。
小事如此,政治、经济、文化、双边交往方面就更是如此,大陆的朋友常常诧异于加拿大政府、政党“总对中国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问“你们难道不懂么”——其实他们真的白问,因为相当多的加拿大政治家的确并不怎么了解当代中国、华人,他们的身边有很多华人,有些甚至特意请了华人“高参”,普遍以为自己“已经弄懂了中国和中国人”,“以为很熟”恰恰是最要命的一件事。
尽管加拿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与中国进行建交谈判的西方国家之一,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仍然寥寥无几,即便有也多为负面。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随着大陆移民比例的剧增,加拿大华人社区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加中利益关联度的增加,也让加拿大社会、传媒有了更多了解中国的可能和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加拿大传媒的中国报道也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尽管见仁见智,但“加拿大不应蒙受‘贪官乐园’的污名”、主张在保护加拿大公民利益前提上和中方进行相关合作等,是较多媒体相关文章的意见。对中国的成就,多数加拿大传媒的报道也是积极、客观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阴转晴”——加拿大媒体曾多次刊文强调,加拿大要做中国的“诤友”,“关系越亲密就越方便提出批评建议”,其中一些批评性报道是客观且尖锐的,如针对中国雾霾的报道,还有一些则和彼此间文化、传统、体制的不同有关。但毋庸讳言,加主流媒体看待中国有时也会雾里看花、似是而非。
几年前加拿大联邦文化遗产部委托民调公司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加拿大的好感率比调查同期加拿大人对中国的好感率要大一些。加拿大专家认为,出现这种反差的关键,是加拿大人还不适应中国迅速上升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他们感到中国对自己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渠道十分有限,从加拿大公众传媒看到最多的,就是“中国人权问题”,所造成的印象可想而知。因此,必须让加拿大人尽快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加中关系对加拿大的利益和重要性。(作者是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