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勇敢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作者:张树华
当代中国的改革堪称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并认真总结经验和启示的同时,我们也应想到:改革再出发,今后道路上会面临哪些问题和阻碍?对此,去年底中央“深改组”会议上明确指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关键是找准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要提高改革效能,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重大阻碍
回头看,40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就是破除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过程。当下,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是新时代改革实践中常遇到并必须破除的重大阻碍。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光说不练,使改革空转。6年来,中央率先垂范,先后出台改革文件1600多项。但再好的改革政策如果不能落地,也只能是空转。有领导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空对空、不解决问题的工作就是官僚主义;任何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都是形式主义。
“反四风”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整体上受到压制,但又有所反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十多种新花样、新变种。以文件落实文件、复读机式落实、复印机式改革,成就了一批“会议精、键盘侠”,那些敢打敢拼、引领潮头的实干家和改革家少见了。而我们所经历的改革开放40年历程表明,改革也好发展也罢,都是要干出来的。纸上谈兵于事无补,甩开膀子加油干才能见实效。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拖累改革、扭曲大政方针。强力反腐、环保督察、精准扶贫都是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但因形式主义作祟,在具体执行中不走心不用心,导致与原有政策或相互矛盾、或前后不衔接等问题。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层层加码,过急、过火,结果是好初心走了形变了样。
与中央改革和“放管服”的精神相悖,一些部门和地方出台的约束性、审核类管制措施愈来愈多、越来越细,对下级考核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对下级和企业检查的手段不断翻新、花样层出。一些掌握实权的部门对下级干部职工要求过多、过严甚至过狠,造成行政和社会成本过高。处处设卡,营商环境变坏,挫伤投资兴业的积极性,遭到一些企业或部分民众的反感或抵触。
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消耗改革动力、败坏改革名声。一些人曲解从严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导致形式主义回头,学习和实践相脱节、出现“两张皮”“不搭界”现象。一些地方在管理中过度追求程序主义和技术规制,出现以“管制过度、规制主义和栏杆文化、栅栏思维”为特点的新官僚主义。老百姓深感: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事依旧不好办;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上,落实还是在纸上;只有唱功,没有做功……
上级部门加强对基层部门的督查考核,这是必要的。如何在实践中探索一个良性互动的机制,也颇为紧迫。在现实层面,管制越多、约束越多,有可能使一些干部愈发不敢放手干了。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队伍中出现一种既不被上面信任、又遭周围怀疑和群众无视的焦虑心态。结果,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活跃在一线敢闯、敢干的实干家、改革家们难以涌现。
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社会僵化、治理失效。在权责不配、纪律高压、压力层层传导的效应下,行政末梢的责任主体忧恐出事,害怕承担责任。一些官员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只会花拳绣腿,不能真抓实干。官场“击鼓传花”游戏蔓延,“拖”“欺”“压”“推”现象屡屡发生。遇事扯皮、新官不理旧事,消极怠工和不作为现象蔓延。一旦小事被演变成大事,问题变成难题,最后由上级来买单。这类问题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足以令人警惕和引以为戒。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打通毛细血管对改革效果至关重要。
需要更多一线改革者和实干家
比较和研究世界上一些大国的改革发展历史表明,制度决定成败,道路决定兴衰,路线关乎国运,政策关乎民心。
伟大的改革必然破旧立新、兴利除弊,必然顺应规律和引领潮流,也必然要敢于向世界敞开胸怀、迎接历史挑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勇敢地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碍,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仍然是当今改革与发展的独门绝技和必胜法宝。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全党全国上下凝心聚力、齐心合力加油干。
首先要相信广大干部群众,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正是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发挥首创精神的结晶。新时期新任务新伟业,更需依靠绝大多数干部群众,更需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是增强改革动力机制,将“要我改革”变成“我要改革”。政策设计既要全面彻底,更要科学和精准,力戒“上下一样粗”,防止改革被稀释、被淡化、被形式化。一些地方用“复印机”落实顶层设计的改革,基层干部收到大量文件都没时间消化,结果适得其反,好的构想成了盆景,被束之高阁,无法得到落实。
中国之大,发展水平不均衡,方方面面问题复杂多变,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政策设计既要全面和统筹,更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找准真问题,出实招,施良策。应善于从高处着眼,从低处细节着手,防止改革文件不接地气,各级官僚如果盲从领导喜好,照葫芦画瓢,最后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三是恩威并施、奖罚分明。对一线干部要划红线、立规矩,既要求他们在政治问题上站稳立场,又要在具体工作中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敢闯敢干。中国古代治吏,就讲究恩威并施、赏罚分明,现在管理干部,又何尝不是如此。
四是完善官员考核机制。“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都是40年前在改革开放一线最响亮的口号。新时代新任务,有必要看清哪些是只会假大空和惯于吹喇叭、抬轿子的机会主义者,同时也要保护那些勇于开拓、奋发有为,能够干实事、干好事的一线实干家和改革者。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干事要“万无一失”,因为“一失万无”。要想让一线干部解难题、谋发展、干事业,不能吹毛求疵、处处设卡,让其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要给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干部“上保险”,构建真正管用的容错机制和褒奖激励机制,让战斗在改革发展一线的实干家、改革家能安心、有信心、有心气儿、有干劲儿。(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