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报道澳籍华人被抓,西媒莫立场先行
作者:环球时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4日证实,澳大利亚籍华人杨军(西方媒体报道中称其为杨恒均)因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近期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审查。期间杨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此前一两天,西方媒体纷纷报道杨在中国“失踪”。澳大利亚政府星期三表示接到了中国方面拘留杨的通报。
一些西方媒体在第一时间将杨被拘留与中美贸易战、特别是孟晚舟被加拿大方面拘押以来的复杂局面联系起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猜测此事的特殊涵义。
西方一些人近来宣扬中国“随意”抓外籍人士,作为对所受外部压力的回应。这样宣传至少有一部分用意是要利用西方的舆论机器向中方施压,同时抹黑中国的对外开放环境,制造中国对外籍人士越来越不安全的印象。
我们相信,中国不可能无缘无故抓外籍人士,此时“随意”抓澳大利亚籍人士的“政治动机”更是匪夷所思。目前杨涉嫌犯罪的方向已经大体清楚,更清楚的是,这是一个法律事件,而非一个政治行动,更与一些西方人脑子里的地缘政治线索无关。
杨军现年53岁,外媒传他曾就职于中国官方机构,后加入澳大利亚籍,近日西方媒体称其为“时政评论人”。他在中国有一定的活跃度,但在“自由派”中不甚突出。2011年他曾在中国“失踪”一次,但后来他自己澄清是住院了,因为手机没电而与外界失联。
由于杨已是外籍,他仅仅因为言论问题而吃官司不太可能,特别是他在中国舆论场的影响从来就很有限。不过杨与国内一些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参与中西之间的一些社交活动,2015年他曾被传恢复中国国籍,一些自由派的拥趸指责他“投共”。总之他在中国舆论场上的知名度和曝光率都不高,但围绕他出过一些外界在第一时间不太容易迅速搞懂的事情。
在中国出事的外籍人士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加入外国籍、但在中国大陆有很长生活经历以及大量人脉的华裔。他们大多在加入外籍后继续生活在中国元素中,有的继续在中国大陆居住、工作,有的人在国外,但与国内保持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继续支持他们今天的活动乃至生计。
加入外籍的华人大部分发挥了促进中外交流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构成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元素。但也有少数人的身份认同出现了紊乱,且把外国国籍有意无意地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在遵守中国法律方面缺少了应有的敬畏感,从而踩了中国法律的红线。
杨的一位朋友对西方媒体说,在杨这次回国之前,他劝告他不要回去。为什么他对杨有这样的担心和劝告呢?应该不会是仅仅因为他发文批评过中国政府吧?搞过更尖锐舆论对抗的自由派人士多的是,他们一般在中国大陆受到的比较严重处理就是社交媒体上的账号被封,他们的抱怨也首先集中在这一点上。极少有人表示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心。
杨军具体从事了什么犯罪活动,目前尚不清楚。现实情况是,中国这方面的通报不是很快,涉及国家安全时,通报会更谨慎。但这不是专门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人的。在出现过一些争议之后,中国司法机构依法追究有政治标签的犯罪嫌疑人时越来越注重严谨,涉外的法律诉讼更会是这样。我们建议西方舆论稍安勿躁,避免对杨军事件的报道搞违反专业主义的立场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