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金特会”:症结与出路
作者:李敦球
1月18日,白宫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2月底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举行第二次会晤。特朗普20日发推文对第二次朝美首脑会谈表示期待。据报道,第二次“金特会”地点有可能会在越南。
回顾过去两年,半岛局势复杂多变,有时乌云密布,有时风和日丽。从2017年的“火与怒”到2018年的“春与暖”再到2019年的“破局之年”,在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金特会”上,朝美就“无核化”与“安全保障”问题如何破局将成为国内外最大的关注点。
从过去美朝围绕“无核化”谈判的历史线索来看,美朝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分歧:第一,弃核“步骤”的程序性问题。美国一向坚持“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标准(CVID),要求一次性弃核。朝鲜则主张双方应以“分阶段”模式弃核,即按原“六方会谈”强调的“行动对行动”原则依次进行。第二,无核化“不可逆”的分歧。美国强调的“无核化”更多是指朝鲜彻底消除核武器,甚至放弃使用和利用核能力,具有一种“彻底的不可逆性”。而朝鲜认为现阶段“无核化”是指在短期内冻结核设施、停止核试验,以及拆除发射台、不泄露核武器秘密等此前朝鲜对美作出的“五不承诺”(2018年4月21日后生效)的内容,但这不排除特殊的情况下“可逆的”可能。第三,“补偿与弃核”的同步性问题。美国坚持朝鲜一次性实现彻底的无核化后才考虑解除经济制裁和补偿措施。朝鲜认为应“补偿与弃核同步”,以避免“战略欺骗”发生。金正恩在2018年5月31日与访问平壤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强调了分阶段弃核的方案。第四,“弃核时间表”问题的分歧。美国认为没有确切时间表的分阶段弃核是不具实际意义的,并认为是朝鲜拖延时间的一种“缓兵之计”,即一种战术性弃核,而非长远的战略性弃核。但朝鲜认为,在半岛没有完善建立多边安全保障机制和美朝关系正常化实现之前,任何加速的弃核都是对自身不利的,双方在这一点上存有矛盾。
这些内容既是美朝“弃核谈判”的根本阻力,也是双方博弈的关键所在。当前“特朗普模式”所呈现的灵活性为僵持的美朝关系释放了“弹性”和“回旋空间”。然而并不能太过于乐观,美国“接触”与“施压”同步并进的双轨模式,本质上可被视为典型的两头下注。
通过对过去一年美朝频繁的互动观察可以看到,美朝2018年6月12日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为半岛未来无核化奠定了一个基本宽泛式的框架,但文件中又没有提到“完全”和“可核查”等内容,所以它又可被看作是美朝之间就有关细节模糊处理而达成的折中结果。但是,2018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共4次访朝,与朝鲜劳动党副委员长金哲英的会谈,因双方的弃核线路图差距很大,朝鲜曾就此表示“非常令人担忧”,并称“危险的阶段,可能会动摇我们事先无核化的意愿”。可见,美朝的分歧仍不可忽视。
金正恩在2019年新年贺辞中称:“我已做好在任何时候再次与美国总统会面的准备,并一定要为取得国际欢迎的结果而努力。”他随后又补充道:“如果美国不履行在世人面前自己许下的诺言……不得不为维护国家主权与最高利益,为争取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而探索新的道路。”显然这是朝鲜领导人基于未来两种存在的可能性作出的表述。1月2日,特朗普收到金正恩亲笔信后表示,“我们已建立起良好关系”。金正恩随即于1月7日至10日第四次访华,这也可看作是金正恩在朝美第二次首脑会晤前与中国进行沟通以便争取更多的主动。
总的来看,朝鲜在2018年通过归还50具阵亡美国军人遗骸、炸掉丰溪里核反应堆与宁边洲际导弹发射场的不可逆行动换取了美韩中止联合军演可逆的行动,但从“行动对行动”原则来看,朝美依旧处在“走3步等1步”的局面。签署《终战协议》和逐步取消对朝制裁实质性话题将成为第二次“金特会”的重要议题。同时,人们也注意到,美国在有关去核要求和对朝制裁上也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的讯号,如由原来的“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表述转变为蓬佩奥第三次访朝时的“最终的、经过充分验证的无核化”表述,以及蓬佩奥今年1月11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所作的“关于如何不断减少对美国人的威胁,我们正在讨论很多思路。终极目标是美国国民的安全”的表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也指出,美国国务院已经决定放宽对朝人道主义援助的制裁等。
上述这些比较积极的信号或许预示着美国将从原来的谈判僵局逐渐走向实用的渐变性双轨制弃核谈判的可能性,重实用主义的特朗普政府或许可能先以通过部分解除对朝制裁和签署《终战宣言》作为朝鲜申报核清单、消除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中程弹道导弹(IRBM)选项的筹码,并作为实现最终“无核化”的突破口。但考虑到目前美朝战略互信基础还比较浅薄,美国能否真正改变维持对朝制裁直至完全弃核的一贯政策态度,将是决定第二次“金特会”取得成果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即将召开的第二次“金特会”“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对之持“谨慎乐观”态度。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本栏目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