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5G商用……盘点2019中国科技的那些成果
中国科技2019:创新不断推进 学风持续加强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从年初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巡视探测,到岁末中国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王者归来”;从上半年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完成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到下半年中国天文学家领导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批探测器投入科学观测,到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完成在轨测试;从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到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为全球患者提供“中国处方”……
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里,与新中国携手同行70载的中国科技事业日益发展壮大,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都持续推进,一系列重要成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服务国计民生。
根据《2019研究前沿热度指数》,2019年在十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中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以139.68分紧随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十大学科当中,中国“化学与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生态与环境科学”3个领域前沿热度指数排名世界第一,另有5个领域居世界第二;在十大学科领域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7个新兴前沿中,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达33个。当今中国科技的整体实力与水平,由此可窥一斑。
这一年里,中国科技界还“咬定”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不放松,官方发布《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后,涉科相关部门和机构深入学习、推动落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向两院全体院士发出倡议,呼吁广大院士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在科研诚信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中青年科学家代表则签署倡议书,呼吁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9级研究生新生和导师代表,也向全国研究生新生和所有研究生导师倡议“坚持科研诚信底线,像珍惜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
因涉及科研伦理而备受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案,12月30日在深圳一审宣判,贺建奎等涉案被告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对中国正持续加强包括科研伦理规范在内的学风建设来说,无疑也是重重敲响了警钟。
这一年里,随着5G商用牌照发放,中国正式迈入5G商用元年。同时,中国又未雨绸缪,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在移动通信领域前瞻部署启动6G技术研发工作。
这一年里,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誉为“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通过工艺验收并试开放,取得发现超过60颗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多次重复爆发、捕捉到星际暗云诞生等重要天文成果。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科学装置,也已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开工兴建。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国际大科学计划也获得重要进展。中方按时保质完成ITER采购包部件制造和交付任务,并将自2020年1月起担任ITER新一届轮值主席,为ITER计划发挥更大作用。SKA上海大会暨第六届SKA工程大会11月在上海举行,大会公布SKA预期建设阶段将于2021年1月开始,作为SKA七个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已做好充分准备。
大科学装置2019年的最大热点,当属围绕中国该不该建下一代大型对撞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而引发的“全民狂欢”式热情关注,学界正反双方“辩友”及支持者轮番登台、激烈交锋,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在“真理越辩越明”过程中,也为全社会带来一场意料之外的“科普盛宴”。
这一年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同步完成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工作,其中,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代表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受瞩目。业内专家称,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不分国营民营,唯才是举、唯贤是用,“英雄不问出处”。民企科学家当选院士,将是中国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创新创业环境的新起点。
2019年即将成为历史,2020年随后到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年度,中国科技将开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征程,科技强国建设也会迈入新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