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卖股求生_风闻
子弹财经-子弹财经官方账号-子弹财经(zidancaijing)2020-01-01 20:10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尹太白
责编 | 林中
扣非净利润连亏13年之后,“牙膏第一股”两面针最终还是决定断臂求生。
2019年11月16日,两面针发布了一则重大资产出售公告,拟以11.74亿元的交易总价,向控股股东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房地产公司、纸品公司的相关股权及债权,交易方式为现金支付。
交易完成后,两面针将专注于发展日化、医药等核心优势业务,不再从事房地产及纸业相关业务。
**类似的剧情曾上演过一次。**2017年11月6日,两面针发布公告称,已将所持有的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35%的股权全部转让。转让完成后,两面针五大业务板块之一的精细化工板块被彻底剥离出去,只剩日化板块、医药板块、纸业板块和房地产板块。
精细化工板块被剥离,在当时的投资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两面针给出的解释是: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聚焦日化主业。
**时隔两年,两面针故伎重施,出售公告一经披露很快就引来了上交所的关注。**11月22日,上交所就剥离纸业和房地产业务是否合理等11个问题向两面针下发问询函,并要求其在5日内予以回应。
同时剥离房地产公司和纸业公司,两面针一度被上交所质疑为“借处理资产避免亏损”。事实上,这种质疑并非毫无依据。
根据两面针历年的财报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05.31万元、-169.64万元和-160.41万元,而纸品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36亿元、-5269.53万元和-5341.45万元。
2019年第三季度,房地产公司和纸品公司依旧未能在亏损的道路上止步,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50万元和-2201.21万元。
12月9日晚间,也就是在超出上交所给出的回复期限半个月后,两面针以一份长达48页的回复函,正式回复了上交所关于出售11.74亿资产的“灵魂拷问”。
两面针在回复函中否认了借处理资产避免亏损,“公司本次交易的目的是减少公司亏损,降低公司负担,为公司业务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致力于聚焦主业,发展日化产业。”
上市即巅峰
这已经不是两面针第一次受到质疑了。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13年,两面针用实力诠释了什么是“上市即巅峰”。
根据三季度财报显示,两面针的总营收为人民币为8.82亿元,同比减少1.44%,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86万元,同比增加263.51%,扣非净利润为-4343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17.52万元,亏损仍在不断扩大。
如果不是手中持有中信证券、交通银行等上市企业的股票和多家非上市企业的股权,遇到入不敷出的“旱年”就卖出一些股票换取生机,恐怕两面针早已退市。根据粗略统计,从2006年到2018年,两面针六度出售中信证券股票,累计套现超过10亿元。
与如今靠卖卖股票规避退市的落魄不同,在2004年1月30日A股上市时,两面针头顶“牙膏第一股”的光环,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两面针确实对得起这个光环,自1996年起,两面针牙膏的产量和销量就长期位居全国牙膏行业前三名。
**2003年上市前夕是两面针的巅峰时期。**这一年,两面针的总营收为人民币5.86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高达2800万元。其中,仅仅是日化板块中的牙膏业务就为两面针创收4.43亿元,占总营收的76%。
**不过,两面针的巅峰时期的持续时间着实短得可怜。**2004年和2005年,两面针的总营收虽然仍能维持5亿元之上,扣非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分别为700万元和400万元。
2006年是两面针业绩上的分水岭。这一年,两面针的扣非净利润由正转负,亏损1.08亿元,从2006年一直到2019年三季度,两面针的扣非净利润始终没能扭亏为盈。13年间,两面针的扣非净利润亏损累计超过13.5亿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面针如此迅速地从巅峰跌落谷底呢?或许从两面针的招股书中可以窥得一丝端倪。
两面针在2004年上市时曾在招股书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比如世界知名品牌佳洁士和高露洁等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国内牙膏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也在不断下降。
主打中草药牙膏的两面针首当其冲,冲击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牙膏市场被大规模掠夺,另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导致毛利不断变薄,还有一个方面则是中草药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
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两面针是怎么应对的呢?
根据招股书显示,两面针列出了十项募集资金的用途,其中包括房地产业、旅游用品业、药业、糖业等多个领域。大力扩展业务边界,通过多元化业务创收,是两面针面对牙膏行业竞争给出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个解决方案最终没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也没能给两面针带来预期中的业绩增长。根据历年财报显示,两面针2007年参股的7家公司中有5家亏损;2008年参股的8家公司中有6家亏损;2009年参股的9家公司中有5家亏损。
多元化业务几乎全部阵亡,大力扩展业务边界最终没能为两面针开拓出新的安全区。
救命稻草难救命
多元化业务带来的亏损,导致主业被拖累,业绩一蹶不振,使得净利润被反噬,两面针彻底被拽入到深渊之中。
**一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了两面针的主业已经严重萎缩。**根据AC尼尔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牙膏市场占有率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黑人(20.6%)、云南白药(17.8%)、佳洁士(11.1%)、高露洁(9.8%)、冷酸灵(5.8%)、中华(5.6%)、舒客(4.8%)、纳爱斯(3.2%)、舒适达(2.6%)、六必治(1.4%)。而曾经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7%的两面针,如今已不足1%。
在TOP10中,外资品牌占比49.70%,本土品牌占比33%,其他占比17.7%。外资品牌占了半壁江山。
虽然被排挤出主流市场,不过令两面针没有想到的是,此前原本是作为增量而布局的旅游牙膏市场,反倒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2000年前后,两面针开始拓展牙膏市场细分之下的旅游牙膏市场。**与家用牙膏的坎坷不同,两面针在旅游牙膏上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从2000年到2002年,两面针旅游牙膏销量分别为7331万支、1.55亿支和2.39亿支。
到了2016年,两面针已发展成为锦江之星、如家、汉庭、和格林豪泰等连锁酒店的牙膏供应商,并且牢牢占据了锦江之星80%的份额、如家53%的份额、汉庭35%的份额、格林豪泰50%的份额,俨然是旅游牙膏市场中名副其实的霸主。
2017年,两面针总共卖出了15.4亿支牙膏。在这15.4亿支牙膏中,有15亿支为旅游牙膏,家用牙膏的销量仅为4000万支,只占了个零头。
**令人稍感安慰的是,两面针的旅游牙膏销量还在不断地增长。**根据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两面针家用牙膏销量为668.83万支,旅游牙膏销量则为27.94亿支。然而尴尬的是,668.83万支家用牙膏的收入为3753.12万元,而近28亿只旅游牙膏的收入却只有2243.21万元。
如果按照这两组数据计算,那么两面针的家用牙膏平均每支售价为5.6元,而旅游牙膏平均每支售价仅8分钱。
**8分钱一支的旅游牙膏,几乎已经成了两面针现在唯一的市场优势。**虽然拥有接近50%的市场占有率,但稀薄的利润实在难以支撑两面针的增长,艰难求生的两面针也彻底沦为“低端牙膏”的代名词。
回归主业为时已晚
事实上,两面针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多元化这条路难以走通。兜兜转转,两面针决定悬崖勒马。
2013年,两面针重回牙膏主业,并希望在中高端市场重塑品牌形象。同年,两面针发布全新升级新品“两面针中药消痛系列牙膏”,最高售价为每支59.9元。
为了帮助新产品立足中高端市场,2014年和2015年,即便是在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7亿元和-1.69亿元的前提下,两面针每年的广告费用依旧高达6000万元,可以说是不惜重金。相比之下,这项费用在2012年的时候还不足3000万元。
然而重金投放广告并没有为两面针换回相应的回报。2016年和2017年,两面针家用牙膏销量分别为4360万支和4053万支,同比下降分别为14.24%和7.06%。
多元化业务失败、主业也丢弃了,两面被扎的两面针还有戏吗?
一位对牙膏行业研究颇深的连锁日化店负责人表示不太看好两面针。他告诉「子弹财经」,如今的牙膏行业,黑人、佳洁士和云南白药抢占了大部分高端市场,中低端牙膏则被冷酸灵、中华占据,两面针的身影几乎见不到了。
“就拿和两面针类似的云南白药来说吧,云南白药的牙膏目前已经能够和国际品牌进行抗争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化,市场的竞争环境也在变化,两面针跟不上形势,想要回归主业很难,”该负责人说,“如果两面针能真的把卖房地产公司和纸业公司所得的收益用在主业投入上,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实际上,两面针也在给上交所的回复函中表示,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发展日化、医药等核心主业。
**需要指出的是,两面针的现状其实并不乐观:**牙膏主业已离开主流市场太久,要想再度占领超市货架绝非易事;医药板块也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药品销售收入每年仅有亿元左右,最近几年甚至还止步不前。
重新复盘来看,如果当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两面针没有选择发展多元化业务,而是放手一搏,正面硬刚佳洁士和高露洁并形成差异化竞争,结局会不会全然不同?
可惜世间没有如果。
文中题图来自:图虫创意,已授权;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