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2015年:这么荒诞可笑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过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674791-2020-01-01 15:56
来源:公众号 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
2015年3月,本怪盗团团长跟一个台湾基金经理开电话会议。这位台湾老人,已经在基金业工作三十多年,刚刚获得了投资A股的QFII资格,急切地想学习如何投资A股,尤其是当时A股表现最好的板块——传媒。
不幸的是,传媒当时是归我研究覆盖的(其实现在也是)。我跟他讲了很多常识、很多数据、很多八卦,每提到一只股票,他就发自内心地哀叹一句:“我的天啊,这么贵!”80倍P/E不算贵,隔壁友商100倍;板块平均250,就问您老跪不跪?
在聊了一下午之后,台湾基金经理决定先等一等,等到板块回调再买。他等了一个月,天天给我发邮件,问我有没有最新的八卦;有有有,大A股传媒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八卦(最缺的就是业绩)。在一个月的等待和讲八卦之后,他看上的所有传媒股票的估值都上涨了至少25%。他大惊失色地问我怎么办,我说:“我懂个毛,我觉得这些股票都不值现在的价,但是万一又涨一倍怎么办?”
啊人生啊。
(没错,传媒确实曾经是A股最热门的板块,没有之一)
那年头,A股最热门的股票叫乐视网,最热门的新股叫暴风集团。乐视网属于传媒行业,这一点毫无疑问;暴风集团该属于什么行业呢?围绕着暴风集团的研究覆盖权,传媒、计算机、电子乃至通信行业的分析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逻辑如下:
暴风集团是做暴风影音起家的,暴风影音是媒体播放器,理应属于传媒行业。
暴风集团是做暴风影音起家的,暴风影音是个人软件,理应属于计算机行业。
暴风集团现在在做VR设备,VR设备是典型的消费电子产品,理应属于电子行业。
暴风集团做的东西都得用到带宽吧?都得产生数据传输吧?都得用通信网络吧?理应属于通信行业。
好像都有道理啊。最终归谁覆盖,取决于谁的手更快——若能在24小时内不吃不喝不睡写出一份长达30页、有理有据、论证暴风集团能够成为与BATL(注:这是当时A股特有词汇,L指乐视网)并列的互联网巨头的“买入”评级报告,就能兵不血刃地赢得这一仗。
2015年3月24日,暴风集团以7.14元的发行价上市了,然后创造了连续32个涨停的前无古人、(但愿)后无来者的神话。在最初几个涨停之后,管理层当机立断,以9.67元的价格实施了股权激励——简直是送钱啊!短短两个月之内,暴风集团的股价触及了327.01元的历史最高点(肯定再也不会被突破了);从账面上看,参与了股权激励的“核心员工”全部财务自由了。
当然,投资者也有一点小小的困惑:股权激励中21.5%的期权,被授予了董事长冯鑫本人;考虑到他已经是亿万富翁、世世代代财务自由了,为什么还要跟部下争夺这点小利呢?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有钱人不会嫌钱多,吃相难看一点无所谓,只要大家都有得吃就行。
(暴风集团的月K线图,感受一下“出道即巅峰”)
巅峰时期的冯鑫老板讲过一句特别牛逼的话,我至今还没忘记——我花了四年多时间努力忘记它,但是这句话太牛逼太牛逼了,我始终无法从脑海中消除它的痕迹。这句话就是:
“如果美股上市的一二三流互联网公司还不退市回国,就会被A股上市的七八九流互联网公司收购!”
当时,“美股上市的一二三流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唯品会等。它们的老板很可能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喷嚏,害怕自己创业半生的辉煌成果被暴风集团等“七八九流互联网公司”收购。附带说一句,腾讯没有被收购的资格,它是港股上市公司。当时A股市场流行一个说法:“港股是边缘化市场”,既没有流动性也没有融资能力,更没有好公司。众所周知,腾讯不是什么好公司(手动狗头)。
其实冯鑫老板只是说出了A股大牛市期间很多人的心里话。当时我参加了一个邮件讨论组(现在这玩意已经被历史淘汰了吧),讨论组里有一个A股券商投行员工,曾经写了一封豪情万丈的邮件:“从现在开始,只有二逼青年才会以去美股上市为荣!”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今天的我们可以论证:拼多多、B站、虎牙、爱奇艺、斗鱼、腾讯音乐、中通快递……全是二逼青年。至于谁是牛逼青年,不得而知。其实,我觉得,鉴于二逼青年里面有那么多牛光闪闪的名字,我也愿意做个二逼青年而不是牛逼青年。
(我更愿意做二逼青年,与二逼青年为伍,耶~)
然而,当时的人们不可能知道以后的事情。很多人真的认为:美股已经日薄西山,港股已经忽略不计;对于互联网和新经济公司而言,A股是独一无二的未来。所以,美股中概公司纷纷申请私有化,其中有几家还顺利完成了。美股退市、拆VIE、A股借壳,立即从15倍P/E变成80倍P/E,从20亿美元市值变成800亿人民币市值,轻松愉快,一气呵成。
当时本怪盗团团长正在换工作,新单位想让本团长去香港看美股,也就是那些“注定要被A股上市的七八九流互联网公司收购”的公司。本团长有点忐忑,怀疑这是坑,打电话给一个美股上市“一二三流互联网公司”的朋友,开口就问:“喂,按照这个势头下去,一年之内,中概股市场就不存在了吧?”
这位朋友给了我一句非常睿智的回答:“你放心,好的公司都不会回来。”但是他并没有详细说明理由,只是一再跟我打包票:“如果一流互联网公司都私有化回A股了,我当众表演用头走路、用鼻子吃面条。”
搞笑的是,当时的投资者已经在讨论“一流互联网公司”的定义问题了。不止一个专业投资者很严肃地对我说:时代不同了,“一流互联网公司”应该加入乐视网和暴风集团的名字,因为乐视有粉丝,暴风有技术。
我困惑地提问:“如果乐视、暴风是一流互联网公司,那么腾讯、阿里又是什么呢?”
对方哈哈大笑:“它们是上个时代的公司,即将被淘汰。我可能说的太重了,就算不被淘汰,它们也将逐渐消失在舞台边缘。”
(当时我的表情是这样的:冷漠而困惑)
因为我的表情很冷漠、明显不太相信,朋友决定耐心地说服我:“首先,乐视通过智能电视占领了客厅,而腾讯、阿里只占领了用户的PC和手机。其次,贾跃亭这个人非常恢弘大气、见多识广,绝非马化腾、马云之流可比。再次,腾讯、阿里内部有太多既得利益集团,干扰了公司的持续革新,而乐视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全新实体!”
多年以后,每当我想起“贾跃亭绝非马化腾、马云之流可比”这个段子,都可以多吃三大碗饭,这直接导致了我血糖升高,被迫天天锻炼以遏制。
我们必须公允地指出:在那个疯狂的大牛市里,不是所有投资者都丧失了理智;很多人只是陪着大家玩,随波逐流。有一首歌是怎么唱的?何不游戏人间,管他风风波波多少年;何不游戏人间,不如展开笑颜……
有个朋友是这么跟我吐槽乐视网、暴风集团的:“太感动了,炒股十几年,终于发现两个什么概念都沾的好股票了。”因为他太清醒、胆子不够大,从这两个股票里只赚了一点小钱,未能实现财务自由,却成功避免了家破人亡的命运。
附带说一句,在当时的市场看来,影视行业是一个足以与互联网行业相提并论的超级大行业。没错,当时市场的意思是——影视行业单独拿出来,足以与整个互联网行业掰掰手腕。300亿以上市值的影视公司很常见,600亿不是梦,1000亿……似乎也有过,我记得不太清了,谁提醒我一下。
(市场发烧这么厉害,我也得跟着发烧一下)
说实话,调研影视公司比调研互联网公司有意思的多(今天仍然是这样)。调研互联网公司你只能看到一群码农干活、一群运营开会,最多能看看游戏海报或双十一活动动员令。调研影视公司你偶尔真能看到大明星,至少也能看到明星剧照,以及影视公司老板在各路电影节踩红地毯的帅照(注:其中大部分红地毯门票是找欧莱雅之类赞助商买的)。就连影视公司的办公室都比互联网公司阔气、装修精良,运气好的话可以与当家花旦的等身人偶合影留念。
恬不知耻地说:本怪盗团团长在影视公司也是有点人脉的,当年与各路董秘、证代关系尚可。2015年5月,本团长当时的一位客户、某韩国机构投资者飞到中国调研A股传媒行业,非常想拜访一家知名影视公司(求大家别乱猜了)。当时不是静默期,不是敏感时期,我与该影视公司董秘的关系还行,就打了个电话过去:“求调研,求带人拜访。”我以为,这种举手之劳,对方肯定会答应的。
没想到对方冷若冰霜地说:“不行!我们最近很忙,公司的各种接待任务很重,没时间精力接待你们。”
我急忙说:“那么等您下班了,喝个咖啡、吃个饭也行——他们从韩国过来不容易,只是想认识一下、了解情况而已。”对方不耐烦地说:“等我看看自己的日程再回你吧!”她再也没有回我。我大惑不解:是不是我惹怒对方了?
一个月之后,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在一个私密会所里,看到该影视公司管理层在跟几个私募基金密谈;虽然听不清楚,但是似乎在聊并购或重组的事情。我这才明白了:人家在策划大事,在开始执行之前,肯定不希望外人掺和什么。至于到底策划的是什么大事呢?海外并购?上下游整合?引进BAT做战略投资者?还是发布一款自己的智能硬件?
(有时候我们没病,但是架不住市场有病)
我不可能知道答案了;整个市场不可能知道答案了。2015年6月是整个A股市场,尤其是创业板以及传媒行业的超级大顶。在短短三个月内,创业板指数下跌超过一半,传媒行业指数下跌略少于一半。不过,当年9-12月,出现了一波荡气回肠的反弹,少数明星个股甚至完全收复失地。乐观的投资者认为,创业板和传媒行业的大顶还没有到,6月的暴跌只是历史的小插曲。
可惜,2016年1月,所有的反弹成果被吃干净了。尤其是对于A股传媒行业来说,盛宴永久性地结束了。此后四年,传媒行业不是排倒数第一,就是排倒数前三,似乎也排过倒数前五?创业板作为一个整体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依靠计算机、电子等行业续命,现在它的风光也基本被科创板压过去了。
2015年5月,暴风集团的最高价是327.01元,复权后是123.67元;现在是3.05元。
2015年5月,乐视网的最高价是179.06元,复权后是44.70元;现在长期停牌中,停牌前的价格是1.69元。
2015年5月,腾讯的收盘价是155.70港元,复权后是154.12港元;现在是375.60港元。
2015年5月,阿里巴巴的收盘价是89.32美元,复权后也是89.32美元;现在是212.90美元。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网易、唯品会……当中的任何一家,都没有被来自A股的同行收购,也没有收到过它们的收购要约(如果公司公告属实的话)。
在目前活跃交易的240家美国上市中概股当中,有126家上市于2015年5月以后,这说明我们“二逼青年”又多了126个成员。而港股市场在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之后,已经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大IPO市场。
(应该说什么呢?“正如我们的预期”?)
我从投资行业学到的真理不多,但是有一句话是不折不扣的真理:“市场在短期是个投票器,但是在长期是个称重计。”我记得这句话似乎是沃伦·巴菲特说的,真的吗?无论是谁说的,都是真理啊。
时至今日,资历较浅的投资者,乃至互联网、传媒专业人士,可能不记得历史上还有那么荒诞、疯狂的一幕了。在他们今后的生命中,很可能也不会再目睹类似的一幕。别误会:只要人性还存在,荒诞、可笑、疯狂的东西永远会重复,但绝不是以相同的方式重复。下一个大泡泡肯定跟上一次看起来完全不同。
无论如何,我还是有点怀念那个早已远去的2015年。
那个传媒行业是最热门行业,美国上市中概股争相退市回国的2015年。
那个乐视网、暴风集团能让你一夜之间财务自由的2015年。
那个贾跃亭比马化腾伟大、冯鑫比马云牛逼的2015年。
那个80倍P/E不算贵、200倍P/E刚起步、天空才是界限的2015年。
那个拼多多、美团、字节跳动、快手还在茫茫人海中的2015年。
那个七八九流互联网公司能够梦想收购一二三流互联网公司的2015年。
转眼我们已经到了2020年。2015年已经过去整整五年了。我很怀念他。
(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