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入定算選票,為何民調不可信?_风闻
雁默-台湾自由撰稿人-台灣自由撰稿人2020-01-01 12:29
(圖為綠營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最勤吹噓科學的民調機構)
這篇文章的本文面向台灣讀者,前言面向大陸讀者。
前言
我說選情已逆轉,可不是策略性說法,而是真心認為如此。但我也說了,選情還有翻轉可能,不是為自己買保險,而是畢竟執政優勢是實實在在的勝選工具,蔡英文會怎麼玩陰,現在誰也不知道。
這個時候說韓國瑜勝率大增,可不見得受韓陣營歡迎,因為這種說法也形同為蔡英文催票。但我並不挺韓,所以沒這包袱,大可直說。況且,既然是藍綠對決,既然策略是極大化自己的基本盤,就不必怕為對方催票,會怕的應該是夾在中間的宋黨與柯黨,以及那些小綠黨。
關於辯論會韓國瑜的表現較為突出,這裡補充一下。童鞋們別以為辯論表現好,代表韓國瑜胸有成竹,在我看來正好相反,就因為己方評估選情仍未逆轉,才需要極大化支持者。換言之,目前韓陣營的內部評估,恐怕尚未轉為樂觀。
再者,有鑒於國民黨不是普通的膿包,在「反滲透法」戰場上大失分,拖累韓選情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我可沒說韓必勝,不能不為膿包有所保留。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綠營大老說票數將差距300萬的檢討,綠營大老過於樂觀的數字也引起了綠營公知的公開反駁,因為怕支持者以為選情穩就懶得投票 ……. 選舉就是這麼多小心機,大陸朋友見怪不怪就好。
我不是韓粉,不會情緒性否定民調,讀了這篇,你就會知道我不信民調的底氣在哪裡。
本文
民調是數據預測,歷史是既定事實,你信預測,還是事實?我信事實,因此歷史比民調更可靠,也就是選舉得票歷史。在訊息紛雜,局勢渾沌的當下,我們更應重視歷史事實。
2000年始,藍營得票率如下 2000年59.94%(連+宋),2004年49.89%,2008年58.45%,2012年51.6%,2016年43.88%(朱+宋)。 其中2016年藍營支持者大量棄投,因此從歷史來看,藍營的實力地板為45%-50%。前提是藍營支持者大都出來投票。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要跌破地板,得有「執政包袱」,「參選人不夠強」,「得罪支持者」,「黨自認會輸」,「不利選情的重大意外事件」,「明確分裂」這六大因素,現成的例子就是2016年,以上六項中鏢五項,最後得票率31.04%。但選票流到宋楚瑜,因此藍營加起來還是有43.88%。
如果你是韓國瑜,光看歷史數字也知道應該怎麼做 —— 盡所有努力讓藍營支持者歸隊。
如果我是韓國瑜,我的眼光會停留在51.6%這數字,2012年馬英九得票率,然後反問自己,對支持者的吸引力能否比得上2012年的馬英九?為什麼不看得票率更高的2008年呢?因為經過陳水扁在兩岸問題上爆衝,當時美國不放心民進黨,但這次相反。考慮美國這個變數,不能將標準拉到藍營順風順水的2008年。
只要韓國瑜吸引藍營支持者的能力媲美2012年的馬英九,原則上就能險勝。
這麼看就明白,韓國瑜在最後衝刺階段為何甘冒失去中間選民的風險,連媒體都不怕得罪,四處放火點燃藍營支持者同仇敵愾的激情,如同2004年面對連宋配的陳水扁。
有綠營大老嗆韓必輸300萬票以上,300萬票大約是25%的差距,在歷史上只出現過一次,就是朱立倫「換柱」後的那次。然而,韓國瑜目前的狀況,等同於2016年的朱立倫嗎?看看以上六大因素,朱立倫中五標,韓國瑜會中五標嗎?顯然不太可能。而且,宋楚瑜還是那個宋楚瑜,2012年他的得票率是2.77%。
所以韓粉一聽到300萬這數字就應該放心了,智商不低的「厭韓大老」做出違反常理與歷史事實的判斷,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韓國瑜不見得會輸」,而大老有點心慌了。
猶記2012年那次,馬英九選情其實是有點危險的,因為支持者嫌他溫良恭儉「讓」,有點不想投,但馬總算在穩住美國,以及在辯論會上展現攻擊氣勢後,終於還是贏了約80萬票。那麼此時此刻的韓國瑜,會讓支持者有溫良恭儉讓的窩囊感嗎?答案不言而喻。
不過,韓國瑜現在畢竟是在野挑戰者,與2012年的馬不同,因此以當年蔡英文的得票率45.63%視為韓國瑜目前的支持度,應該不算過分,畢竟藍營的地板就是45%左右。而以造勢氣氛論,45.63%或許還太保守了點,因為即便是2008年勢如破竹的馬,造勢都沒這氣勢,支持者的凝聚力也不輸2008年。
故而,險勝的門檻若設為51.6%,則韓還需要約6%選票,只要能削減對手3%,自己再挖3%意思也一樣。哪裡挖呢?往蔡英文支持者隊伍裡挖。蔡的支持者最有可能跑票的是什麼族群呢?年輕族群。剛好,韓國瑜最大的優勢,就是敢於闖進龍潭虎穴,順手摸一些好處回營。
韓甚至不需要蔡的幼仔粉絲轉向支持他,只需要降低年輕人「含淚投蔡」的意願即可。青年隊伍裡有沒有「含淚投票者」?當然有,要不然去年「討厭民進黨」都假的?「九合一」的歷史數據都還很新鮮,再怎麼樣都有機會軟化個3%「厭韓青」,也就是約40萬票。竊以為,厭韓的年輕人隊伍裡,有一定比例只是因為同儕壓力才表現出「厭韓」,「棄韓保蔡」的意志力並不堅定。
至於中間選民,關於此我已強調數次,真正的中間選民投票意願並不高,因此合理佔比只有10%。所謂3成中間選民之說,其中還包含淺藍淺綠兩種族群,對韓而言,只要達成淺藍歸隊的目標,就算10%「真搖擺」多數投蔡,也不見得會輸。
其實,2012年的馬英九已經失去不少中間選民了,第二次當選得票率比前次少近7%,但他還是當選。
一定有人會說,藍營支持度今非昔比,地板是不是45%都有問題了。確然,受困於拿香跟拜的犬儒主義,藍營日暮西山,得票率趨勢向下,還有索性轉投綠營的宋黨,虎視眈眈的柯黨,加上奇奇怪怪的「中華民國派」郭浪人,藍營時時刻刻面臨分崩,這也是事實。
但若非如此,一個橫空出世的怪老子,哪有機會成為藍營盟主?
韓國瑜目前的處境,不會比2016年的朱立倫差,支持者熱情更是天差地別,怎麼算都算不出300萬票落後,甚至30%以上的差距。如果這種民調是科學,那科學就是垃圾。拜綠營自亂陣腳之賜,這幾天藍營加速歸隊,以45%作為地板,應屬合理。
或曰,郭台銘挺宋,總能分出可觀的藍民票吧?確實,這是一個不可知的黑洞,但是,參選人是宋不是郭,此其一。宋黨近四年的由橘轉綠,還能剩多少藍營支持者?現在的支持者真的還算藍民嗎?此其二。合理推測,宋郭合會吸收到的還是以中間選票為主,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本來就不會投韓。故而,宋分走的是蔡票多還是韓票多,可說不準。
另外,自開放直選以來,總投票率逐次下滑也是醒目的歷史事實,如果將2016年66.27%視為異常不論,則這次合理的投票率應不高於74.38%,也就是2012年的投票率。由於造勢主要拼的是支持者投票意願,韓營在這方面明顯勝過蔡營,只要上次一百萬棄投的藍營支持者願意投票,韓的得票率就算未達50%而險勝,也不算奇怪。
換言之,總投票率愈低,對韓國瑜愈有利,但綠營卻自認處於優勢而避免炒熱選情,這策略豈不是適得其反嗎?
大哉問曰: 「反滲透法」是能有效催出綠營選票,還是藍營選票?其實,無論答案為何,選情都勢必被炒熱,而選情高熱正是韓營所需要的。因此強推「反滲透法」,根本就是昏招,而且還顯示蔡英文並沒有必勝把握,否則大可不必走此險棋。
這才是最接近真相的支持度實況。
我不是吹噓民調乃科學,然後做出30%以上差距的民調專家,我是庶民,必須誠實。以上分析肯定有受到自身政治意向的干擾,不是我希望韓國瑜贏,而是希望蔡英文輸,這種心理狀態必然會去尋找綠營落敗的可能線索,因此這不是科學,最多只能算一家之言,讀者不必因此嗨,也別因此怒,就歷史數字論歷史數字即可。
從歷史事實的角度論勝負,能排除多少政治意向的干擾,只有在答案揭曉的那一天可以檢驗。簡言之,我認為這次選舉的得票率差距,以2012年的數據作為參考對象是比較合理的,無論誰勝誰敗。
2012年,馬得票51.6%,蔡得票45.63%,藍綠對決的差距就是5%-6%,所以沼田幹夫的說法是有歷史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