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如此卓越的日本医疗制度,难道不应该马上学习吗?!_风闻
西方朔-2020-01-02 08:18
作者:知乎小早川
前几天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医生在医院工作台上被活生生杀死的新闻,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了。这件性质极其恶劣的的暴力杀医事件,再一次引发了大家对中国当今医患关系的诸多思考。
在中国,医闹问题,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很多。在这次事件之后,很多工作在医院第一线的医生纷纷发声,痛诉严酷的医疗前线现状。有其他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回忆,在自己所在的科室里,居然只有一个医生护士没有被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打过。而那位没有被打过的医生,仅仅是因为精通一项技能:看到事情不对,马上跳窗就逃。
这场景,有多魔幻,就有多让人唏嘘不已。
医疗事故每个国家都有,只要是人在操刀,失误肯定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如此频繁且恶劣的医闹行为,在其他国家,确实也不多见。
医闹问题,表面上看,是医生和患者的矛盾问题,但实则是很多更深层问题的集中爆发。这需要我们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都要继续改革,不断进行修复和完善。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有医疗事故的发生,但却几乎从未听过医闹事件。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篇文章,我打算从日本医疗体系相关的几个角度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下这个问题。
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日本医生
一般来说,收入高的职业,社会地位自然也会很高。
从日本杂志最新统计的2018年各行业人均收入上来看,日本医生的年收仅仅低于飞行员,比大学教授还要高,位于第二位,人均年收1161万日元,约合75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约是一般日本人人均工资的2.8倍。
在日本,国公立大学的医学部也被认为是高考生“最难”攀登的顶峰,其偏差值(在日本,这是一种衡量入学考试难度的指标)为日本大学所有专业最高。
也就是说,在日本,最优秀的人才都会涌进医学部学医,而东京大学的医学部则是全日本最难考入的学部,能进入东大医学部的学生,会被日本人誉为“天才少年”。
不仅如此,在日本,每年能考入医学部的高考生,只有8000-9000名左右。而报考医学部的学生,大约有16万人上下。应届生考上医学部的比例大约只有38%左右,62%左右的学生都经历过复读才能考上医学部。并且,复读一年考上医学部的学生大概占33%,复读2年考上的比例占13%,复读三年考上的比例占5%,复读四年考上的比例占8%左右。
日本的医学部学生,需要读6年才可以毕业。顺利拿到医师资格证后,还需要2年时间的研修医经历。即使全部顺利过关,最少也需要8年时间,才能正式被称为“医生”。之后一般还要经历3年左右的临床实习,最后才可以成为在某个方向上可以稍微“独当一面”的医生。
如果想进一步深造,要继续攻读硕博的话,那时间只会更长。当然,这一点上,其实在中国也没有太大区别。
在日本,正因为这些原因,医生被普遍认为是社会的稀缺珍贵资源,需要保护和尊重。并且医生的辛苦,也值得如此高的收入和其相应的社会地位。
因此,在日本,我们更多地会看到患者和家属对医生有着近乎100%的信任和尊重,他们耐心认真地听取医生对病情的解读,很少去打断或者直接质疑医生。也会认真地遵从医嘱,在走出医生办公室时还会表达感谢。
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医疗告知制度
当然,日本医生能赢得患者如此般的信任,也是经过长时间的付出和努力,才形成的这种良性社会氛围。
在日本看过病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日本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还是非常友善的。私人诊所就不用说了,为了招揽生意,态度和服务肯定尽可能完美。即使是国公立医院的坐诊医生,在跟病人交流的过程中,也会非常注意倾听患者声音,注意自己的说话口吻和方式。
特别是当病人病情较为严重或者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日本医生会提前准备好很多资料,甚至会手绘各种辅助讲解的图片,列出要点,一项一项地跟病人和家属进行解释说明,有疑问可以随时提问。
日本医生会把病理特征、要手术治疗的原因和预计达到的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和难题,术后恢复进展和可能会出现的后遗症、并发症等事情,都会事无巨细的进行说明,然后一项一项地打钩,问患者是否已经听明白,是否已经理解。并且这些书面资料还会让患者和家属带回家,可以进一步边参考边做一些家庭决议。
去年,我老婆甲状腺部位被怀疑有肿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日本医生准备了很多资料和器官模型,边用手指模型的各个部位,边耐心给我们解释。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一条一条地进行解释,一条一条地进行说明,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30分钟左右。听完医生的讲解后,我们也消除了很多顾虑,剩下的,只需要安心准备手术就可以了。
医药分离制度
医生的信誉,要建立起来很难。但是要毁掉,可能只需要弹指一间。
在日本,没有给医生塞红包的社会习惯,更不会有医生各种暗示要红包。并且,在当今的日本,由于政府对各种药的药价控制和医药分离制度的推行,日本医生也无法从乱开药上捞油水。
很多介绍日本的文章里会说,在日本,诊所和医院是不允许卖药的,这其实是对日本政策的误读。日本政府从未出台过任何禁止诊所或者医院不能卖药的政策,而只是利用市场经济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几十年前的日本,医生也曾靠乱开药发财,在日语里叫“薬漬け医療”,曾经也是日本的一大社会问题。后来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强制规定各种药的公开售价,使得诊所和医院单靠卖药几乎获得不了太多利润。
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还进一步推进“医药分离制度”。对于诊所和医院来说,可以开“院内处方”和“院外处方”,但是开“院外处方”的话,可以从政府那里拿到更多的积点,也就是说,可以有更多的利润。
在自己诊所里卖药的话,不仅赚不到钱,还得雇佣药剂师,是一笔很大的成本开销,很不划算;但如果直接开处方让病人去药店拿药的话,不仅可以节省这种成本开支,还可以拿到政府的积点优待,获得更大的利润,那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当今的日本,在诊所或者医院开药,然后去自己喜欢的药店拿药就可以了。这样就彻底切断了医生靠乱开药赚钱的通路,也进一步提高了日本医生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减少了矛盾爆发点。
立体的医疗分流体系
有调查显示,医生越忙,单位时间内接诊的病人越多,医患关系就越容易出现裂痕。
日本大医院的医生之所以可以有相对较为充裕的时间跟患者进行事无巨细的交流,要得益于日本的一项医疗政策,这就是医疗分流体系的建立。
在日本,如果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需要先去诊所进行医治。只有诊所的医生认为患者有必要去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或者精密治疗的时候,诊所医生会推荐大医院的医师并出具介绍信,患者拿着介绍信,才可以去相对应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有患者没有遵从这个规矩,直接去大医院就诊会怎么样呢?
一种情况是有些大医院原则上不接收没有介绍信的病人。没有介绍信的话,一般会被拒收;另一种情况是,大医院要加收选定疗养费,一般初诊时要加收5000日元(350人民币左右)以上,复诊时要加收2500日元(170人民币左右)以上。并且这部分费用需要100%个人承担,国家一分钱也不会报销。
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日本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般都会就近去小诊所看病,不会仅仅因为一点感冒发烧就去大医院就医,然后浪费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去大医院看病的,一般都是疑难杂症和较为严重的病情,这样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
读到这,估计很多人可能会犯嘀咕,那私人诊所,可靠么?万一误诊漏诊了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其实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在日本,哪怕是私人诊所,医师也是正规的医学院毕业生,并且一般都会在某家大医院长期工作过,然后辞职独立出来的。很多医生甚至有留美经历,有医学博士学位的私人诊所医生也是屡见不鲜。
追根到底,这还是因为,在日本开私人诊所,可比在大医院坐诊要赚钱的多。
健康保险制度完善,病人不会因病致穷
其实,很多时候,疾患关系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就是患者心中的各种压力和担忧。特别是面对昂贵的医疗费,很多病人及其家属,会一直处于很忧虑的负面精神状态,一句话不合,可能就会被引爆。
而在日本,病人和家属,是没有这种压力的。
在日本,国民健康保险是强制性加入的全民保险,只要你加入了这个保险,就不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
这个保险的报销比例,大家都是一视同仁,但是缴纳金额却会根据家庭收入的不同而不同。收入低的,只需要缴纳很便宜的金额;收入高的,可能会缴纳一般人保险费的N倍。如果你实在交不起,也可以去政府咨询详谈,一般会给与减免之类的优惠政策。
这个保险的基本报销额度是,70岁以下的人,报销70%;70-74岁之间的人,报销80%;75岁以上的人,报销90%。当然,年龄大但是收入高的人会另外核算,最低也会报销70%。
一旦你得了大病,或者需要长期住院,这个保险里包含着的“高额疗养费制度”就保证了每个人都不会看不起病等死,或者因病致穷。
这个制度,就是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制定了医疗费的缴纳额上限。
收入越低,需要自己承担的医疗费上限额也就越低,收入越高,自己承担的上限就越高。如果超过3个月连续支付医药费的话,需要承担的缴费上限还会进一步降低。
举个例子,比如图中第4档,属于一般家庭里稍微穷一点点的群体,他们每个月支付的上限是57600日元,也就是3600人民币左右。只要超过3600人民币部分的医疗费,100%由国家承担。如果连续住院3个月以上,这个上限会降低到44400日元,也就是2800人民币。
并且,日本支付医药费,一般都是出院时才缴纳。住院期间,从不会有人来催你缴费,也不需要交押金。出院时付清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部分就可以。
如果你连这部分也付不起,那也没关系,去找政府相关部门请求帮助,会免除一部分或者给你安排个分期付款,也是完全可能的。
有了这一制度的存在,患者和家属心里就不会每天都很忧虑,自然情绪方面就会好很多了。
完善的第三方责任认定制度
日本在做手术之前,会跟患者家属签订风险协议。如果术后出现预想中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就属于正常的医疗风险范围,不构成医疗事故。患者和家属也不能因此而无故闹事,不然直接会被警察拘留。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直接在风险协议里写上最差结果,这样医生即使出错了也可以逃避责任了。但现实里,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每次手术,每一个治疗方案的风险,都是根据相关类型手术的大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统计而制定出来的,肯定不会故意写严重而逃脱责任。
如果出现了风险协议之外的并发症或者后遗症,甚至出现了患者死亡的极端情况,患者家属如果怀疑是误诊漏诊等医疗事故造成的话,可以直接联系医疗事故情报中心进行汇报。事故中心会组织第三方人员对病历和诊断全过程进行审核,如实向家属汇报情况,然后如果判定为医疗事故,则会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对家属进行赔偿。
因此,在日本,即使出现了医疗事故,也有完善的制度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咨询服务,组织第三方专家进行详细审查,为家属主持公道。
总结
在这样一个完善的医疗系统下,患者对医生很尊重,也很信任;医生对患者也很负责,很有耐心。再加上其他福利保险制度的支撑,可以让双方在一个温和舒适的情绪里对话,进一步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促成了良性循环。
医患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引发更为深层次的各种社会问题。当然,中国和日本国情有很大不同,这些制度和经验也仅是作为参考,如果能帮我们指明一些改革的方向,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再次缅怀杨医生,希望天堂里,没有医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