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学区房也不管用了?_风闻
叁里河-叁里河官方账号-2020-01-03 14:15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吴锦清
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菲茨杰拉德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描绘了纽约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小说里提到了两个地方——东蛋和西蛋,分别指的是长岛华盛顿港(Port Washington)镇的绅士点村以及长岛大颈镇(Great Neck)的国王点村。
当年住在那里的人非富即贵,不是贵族就是新晋暴发户,一派奢华。100 年过去,虽然那里仍有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富人,但已经相对更中产阶级化,特别是Great Neck,居民里有很多医生、律师、金融等专业人士。同时,Great Neck 也成了优质学区,备受经济能力和社会能力较强的新移民的青睐,已经成了长岛华人最多的地方。
按照美国公立教育系统,每个市可能会划分成不同的大学区(district),每个大学区底下又划分不同的小学区(zone),下辖多所中小学。而你属于哪个学区,是根据居住地址就近分配的。
普遍来讲,学区的好坏和该区房价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一个学区能成为好学区的关键就在于政府对公立学校投入大。而政府的教育经费,就来自于征收学区内居民的财产税,为学区内各中小学配置教育资源。
以 Great Neck 为例,在这个邮编为 11021 的社区里有着 8.6% 的零售税,相比之下美国平均水平为 6.2%,而 11021 收入税为 6.2%,全美平均 4.6%。同时这里的人均年收入(约 6.4 万美元)是全国人均的两倍有余,家庭收入中位数也近乎翻番,达到了 14 万美元的水平。
人均收入高,税收高,社区建设得好,学校表现优异,有钱人就会聚集,房价也随之提升。财政收入充足,教育经费也更充足。同时,学校财政丰厚了,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就能提高,可以进一步吸引对教育有高要求的家长到来,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相反,经济状况差的地区,房价和学校都不行,只能形成恶性循环。
按这个道理来说,Great Neck 成为好学区很正常。居民经济水平高,能收更多的税用于提升学校的硬件和师资,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中产家庭。在 Zillow 上,Great Neck 的挂牌价中位数为 118.1 万美元,其中最贵的社区 Kings Point 的挂牌价中位数更是高达 277.4 万美元。
除了 Great Neck,长岛还有很多好学区。在 NICHE 2020 纽约地区最佳学区排行榜中,Great Neck、Jericho、Syosset、Scarsdale、Herricks 分列前5,除了Scarsdale,其余都在长岛。
上面所说位于上州传说中 Old Money富人聚集区的 Scarsdale,或者 Edgemont,这些都是受家长欢迎的优质学区。如果不嫌麻烦,还可以考虑新泽西的第一学区 Millburn。
在购买学区房时,家长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既要挑学区,还得挑学校、挑房。
挑学区和学校时,要参考NICHE、Schooldigger、Greatschools的各种小学、中学榜单,看哪些学区有全美前100的高中。通常美国人可以觉得7分以上就属于很好的学校,而华人家长很多只从10分学校里选,挑出几所10分学校还得再排个一二三。说到挑房就更难了,房价、通勤时间、交通方式、族裔、配套设施通通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一位爸爸在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综合考察了纽约的皇后区、布鲁克林、曼哈顿以及周边长岛、新泽西等地的多个学区和学区房后,最终还是选择了长岛。他觉得,虽然华人住在长岛是非常俗、非常大众的选择,但对中产华人来说,这里的学区房确实性价比最高。Great Neck 不负排名,确实是众多一流学区里最能容纳不同经济实力家庭,也是提供最多最全选择的地方。
然而,就在很多人还为买哪个学区的房子挑花眼时,近年来在纽约,却出现了“以房求学”的逻辑不适用的情况。购买了昂贵房产的家长发现,学区房可能不顶用了。
随着市长白思豪的上台,纽约开始深入教育改革,选取了包括第 15 学区和 28 学区等在内的多个学区作为试点,希望通过改变录取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式,打破这些地区学校里存在已久的各族裔学生区隔现象,推动校内学生多元化。
其实这听起来有点像国内教育部提出的“多校划片”。所谓多校划片,就是一个小区可以对应片区内多个学校,也就是说购买小区房产已经不保证百分百能上对应的热点学校了。
界面新闻报道,自 2018 年底北京多所学校宣布以多校划片方式招生开始,学区房房价就开始受到影响。以海淀区为例,原本对应上地实验小学、再直升北京一零一中学上地校区的老破小上地东里小区,房价也受到影响。因为失去直升保证,上地东里房产的热度开始下降,有面积较大的二手房,售价下跌超过百万。热点学校和学区房脱钩,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区房的热度。
而自开展多元化计划一年多来,纽约第 15 学区几乎成为了推广多元化的标杆。按照改革方案,第 15 学区的入学筛选标准由原来的平时成绩、测试结果、出勤率等改为抽签方式,而且低收入学生、英语学习生和居住在临时住所的学生可以优先获得录取资格。
这样的改革显然“效果显著”。数据显示,市长白思豪的孩子就读的第 15 学区 51 中学(M.S. 51),白人学生比例已经从之前的 47% 下降到今年的 28%;低收入学生、英语学习生,及居住在临时住所的学生比例从原有的 34% 上升到56%。
现在这把刀已经悬到了第 28 学区家长的头上。
在 2017 年向纽约市教育局提交多元化改革经费申请时,第 28 学区前学监 Mabel Muiz-Sarduy 写道,学区北边的房租和房产价值要高很多,这是造成学区社会经济形态和族裔区隔的主因。
学区是和行政区不一样的概念,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公立教育系统,纽约市教育局共划分了 32 片学区,管理着 1500 多所中小学及高中,还有近一百万学生。第 28 学区是皇后区若干个学区之一。
教育本身的阶级筛选功能和街区已有的阶级分层叠加的结果往往是学区有时候会比所在街区呈现出更为严重的阶级或贫富分层,在美国的语境里,就是学区不但随着街区表现出多元化的深浅,甚至还放大了其中的差距。
比如根据纽约市教育局的数据,在 2018 ~2019 学年期间,28 学区有 30% 学生为亚裔,28% 为西裔,20% 为非裔,16% 为白人,看上去非常不错的数据,然而大部分亚裔和白人学区集中在北部学校,而大部分非裔学生就读南部学校。
中产家庭会在资源可及的范围内用脚投票,找到办法形成聚集。
于是第 28 学区提出了这样的非正式教育多元化改革设想:打破就近优先入读原则实行跨区就读,让学区南部的学生优先享受去北部学校读书的权利。也就是说,原本在第 28 学区北部较好学校就读的孩子,可能不得不花更长的时间去更差的学校读书了。
学区房的“特权”被打破,这怎么能不让在北部较好学校就读的学生家长愤怒。
美国中文网报道,在 12 月 5 日纽约市第 28 学区教育委员会例会上,白人家长 John Schaefer 对这样的多元化阻碍成因并不买账。他说,“我们雷哥公园(Rego Park)和森林小丘(Forest Hill)的家长是不会让孩子长途跋涉,去一所不怎样的学校(a subpar school)上学的。而且如果你们对南皇后区的家长说,获得好教育的唯一方式,是把孩子送到北皇后区,那真的是太尴尬了。”
另外一位在森林小丘居住了两年的华裔家长、纽约市居民联盟成员臧东慧则表示,自己和很多华人家长一样,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入读好学校才在第 28 学区买房。北边的房子确实很贵,在这里住就是为了来这上学。如果入学方式改变,真的很不公平。
但对于教育局来说,看到的却是 “大部份亚裔和白人学生就读第 28 学区北边较好的学校而大部份非裔学生就读南边较差学校” 的另一种不公平,现在他们就要对这种不公平开刀。
伴随改革工作组的出炉,纽约第 28 学区将在1月2日也就是今天迎来第一次社区公听会,而最终改革方案将于 5、6 月颁布。届时不知道第 28 学区的学生和家长将迎来怎样的命运。
更严重的是,这些学区只是试点,如果所谓的多元化项目有效,将来很可能在纽约市全部 32 个学区推行。如果真是这样,那纽约市一些学区房学区价值就要打个折扣,家长们也只有选择私立学校或者到纽约市之外买学区房两条路了。
参考资料:
2020 Best School Districts in the New York City Area
https://www.niche.com/k12/search/best-school-districts/m/new-york-city-metro-area/
又想“暗箱操作”? 纽约家长怒批“多元化”改革
http://www.sinovision.net/society/201912/00472810.htm
杂说长岛大颈 (房地产、学区)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164/201203/23837.html
纽约8大学区PK:中国家庭应如何选择纽约学区房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3955023/
多校划片落地 学区房“变天”了
http://edu.sina.com.cn/zxx/2019-02-25/doc-ihrfqzka87958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