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的温情!最高法作出了这些承诺_风闻
长安剑-长安剑官方账号-2020-01-03 11:55
强制执行,不会有被公正遗忘的角落,哪怕是对被执行人来说。
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两份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深入推进律师参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
对于善意文明执行,最高法明确提出,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园贷”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的,一般不得对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措施。
除此以外,强制执行给出了哪些新承诺?
第一个承诺:
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会更周到
2016年全国“两会”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提出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代表全国法院向“司法白条”宣战。
这一阶段性目标,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如期实现。不久前,王思聪3条限制消费令屡屡登上热搜,就是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一个缩影。
三年间,人民法院共执结案件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法院与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拉起一张让“老赖”无处遁形的“天网”,黑名单、“限消令”使失信被执行人不只令家人蒙羞,更在生活中处处受限。
但是,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足额追偿,而非刻意羞辱。
比如,尽管此前的规定已经明确失信被执行人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但在一些地方由于执行时解释不到位,导致误报误读,引发了舆论争议,也给被执行人的子女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善意文明执行意见》对“限消令”的使用做了完善,明确了限制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是指限制其子女就读超出正常收费标准的学校,虽然是私立学校,但如果其收费未超出正常标准,也不属于限制范围。
同时,《意见》也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因近亲属丧葬等原因需要乘坐飞机、高铁的被限制消费个人网开一面。
种种安排,彰显一个人性理念:一念之差,当给予改过的机会,不至让人无法正常生活。
第二个承诺:
法治保障经济发展会更精准
在中国法治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胜诉者能像今天这样挺直腰板,扬眉吐气。
但是,用力过猛有时也会过犹不及。比如,有的知名企业或明星企业家,就因为资产被超额冻结,或是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娱乐谈资。
信心能够铸就一个王国,也会毁掉一个企业。只是一点无意间被夸大的传闻,就足以让一家前景远大的公司,掉进恐慌催债——集中违约——宣告破产的塌方陷阱。
强制执行应当守护营商环境,而非扼杀市场主体。
《善意文明执行意见》就专门针对超标的查封和乱查封做出规定,即在查封不动产、冻结存款时,仅能对价值相应的部分进行处理,并对在冻结上市公司股票时,如何确定价值进行明确。
《意见》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之一,就是规定对于已经决定采取惩戒措施的被执行人,可以给予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如果在期间主动履行义务,就不再进行惩戒。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多一点谅解,就能让企业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之外,体会到法律硬核的温情。
第三个承诺:
让社会对公平正义更有信心
对于强制执行取得的成绩,社会给予了充分肯定,最高法工作报告赞成率一路飘红就是证明。
但是,不少人也有难言的疑虑:打了胜仗,接下来会不会是“鸣金收兵”,随着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强制执行的力度会不会停一停?
在发布会上,最高法执行局局长孟祥用一句做了回答:当前,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持续加大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和抗拒执行行为,依然是执行工作的主线。
也就是说,强制执行会日渐走向更加规范,半途而废绝不是选项之一。
更开放、更文明,就是让规范塑造执行工作的公信力。在《律师参与执行意见》中,最高法为律师全程介入执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程序接口。
律师不仅可以深度参与财产调查,更有权针对执行相关事项发表意见,法院应当记录入卷。而发布会在对《善意文明执行意见》进行解读时,也一再明确不规范的执行行为将依法受到严肃处理。
在一些特殊的时刻**,人们最能体会时代在行进。**
不久之前,我们刚刚迎来了21世纪20年代的第一缕阳光,两个《意见》的发布,也体现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最新成果。
舆论对它们的关注说明,好的司法应当让当事人、法律人和社会公众,都感到公平和善意。
法治,必将成为照耀守法者,也照耀悔改者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