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坚定前行,农业转基因研发成效综述_风闻
鹰击长空-黑名单专治乌贼、反智、喷子、谣棍和杠精2020-01-03 11:08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题:在稳慎中坚定前行——我国农业转基因研发成效综述
新华社记者董峻
中国人是不是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小白鼠”?
研发和推广转基因农产品是“利益集团阴谋”?
市场上买到的转基因食材能不能放心吃?
我国对转基因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态度和成效如何?
这项技术在全球应用情况怎样、未来前景如何?
……
一直以来,转基因是个热度不减、谣言不衰的社会焦点话题。记者日前采访权威部门和专家进行全面介绍。
.
人民网:网友现场品尝国产转基因玉米
无须“谈转色变”
转基因农产品安不安全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些人觉得转基因食品会潜移默化改变人体基因。其实,如果对基因有基础认识、又对农业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转基因就没那么神秘了。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介绍,生物体的每种性状都由其自身基因决定。自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来,一直通过对野生植物的不断驯化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与其野生祖先植物相比较,所有的栽培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都发生了大量基因的改变。每次选育出新的、更好的农作物品种,都是对优良基因的选择、聚合和利用。
“今天的农作物已不再是‘天然’品种,而是经过千百年人工选育获得的品种。”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杂交育种和转基因两种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实现了基因的转移与交流,从而满足高产、优质等需要。
转基因技术育种更具优势的是,能将一个生物体中结构明确、功能清楚的基因取出,让其在另一个作物体内“安家落户”,实现了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重组。因此这项新技术不仅更精准,来自其他物种的基因资源还大大扩充了作物自身的基因库,使作物具备人们期望的抗虫、耐除草剂、抗旱等特性。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说,与食品中的其他蛋白质一样,转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仍然是营养成分,其进入人体后都被消化了,既不跟人的基因打交道,也不会累积,所以不可能遗传给后代。事实上传统食品也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没有必要担心食物中的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或遗传给后代。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经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成为世界数十个国家人们的日常食品,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表示,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有效管控的。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几十亿人消费转基因食品的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经过科学评估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毒理学会、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都曾发表过声明,认为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2016年,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呼吁尊重科学界和各国监管部门对转基因的评价结论。截至2019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签名人数达151名,这代表了科学家群体共同的声音。
.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猛增长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彭于发介绍说,自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截至201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约113倍,累计面积达25亿公顷,表明转基因技术在全球普及速度非常快。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2019年9月发布的《201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当年全球有26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1.9亿公顷,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91%。
进入2019年,一些国家及地区政府进一步释放信号,鼓励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和应用。
在欧洲,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要“解放”英国的转基因产业。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10种转基因产品在欧盟上市。此前欧盟已批准了数十种转基因食品和饲料在欧盟上市,包括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和甜菜等。
在美洲,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相关监管机构简化、加快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审批流程,从而加快农业生物技术新产品的审批、降低开发者的成本、鼓励对转基因农作物进行更多投资。加拿大环境部批准了一家美国生物技术企业在爱德华王子岛省罗洛湾养殖转基因三文鱼。
在澳洲,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州政府决定从2020年起解除该州除袋鼠岛以外有关种植转基因作物禁令,至此澳大利亚大陆所有州都取消了转基因作物种植禁令。
消费方面,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水芳介绍说,美国一半以上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都在本国消费、75%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欧盟和日本也在大量进口和消费转基因农产品,年均转基因产品进口量接近2000万吨。另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报告,2018年全球有44个国家进口了转基因农产品及其制品。
.
转基因研发是我国重大科技行动
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转基因技术。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开展这项新技术研发最早的国家之一。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当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随后出台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也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提出明确研发方向。
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作为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该专项研究的目标是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
转基因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建立起涵盖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培育、安全评价等全链条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克隆具有重要育种应用价值的抗病虫、抗逆等性状的关键基因252个,部分重要基因已开始应用于转基因新材料创制。这些成果打破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基因专利的垄断。
近年来,一批抗虫水稻、高植酸酶玉米、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节水抗旱小麦等原创性重大产品研发和安全评价取得新进展。总体上,在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明显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产业化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转基因是一项应用型技术。对此,我国一直积极稳慎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
2008年以来,7个中央一号文件均对转基因工作提出要求,形成了系统部署,强调要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要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做好科学普及,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化。
我国转基因品种应用最广泛的是棉花,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研发强国,截至2019年底,转基因专项共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76个,累计推广4.7亿亩,减少农药使用70%以上,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9%以上。
以转基因抗虫玉米及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为重点,中央财政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牵头,联合转基因研发、生物安全评价的科研单位,共同构建起上中下游一条龙实施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转基因专项重大产品的研发应用效率,有利于加快培育壮大生物育种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我国还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5种国外研发的转基因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料进入国内市场。
产业及研究领域一些人士认为,应当加快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应用。对此,廖西元表示,将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径,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完)
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12/30/c_1125405320.htm
.
相关新闻:
农业部:拟颁发转基因玉米与大豆安全证书!(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19189)
农业部官方网站:转基因抗虫玉米——玉米钻心虫的克星(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kpxc/201305/t20130507_3452901.htm)
农业部官方网站:加快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进程(http://www.moa.gov.cn/govpublic/KJJYS/201907/t20190704_6320289.htm)
人民网:十三五将推进转基因经济作物产业化(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6/0413/c1008-28273228.html)